APP下载

在鹤山安居乐业的三峡移民

2021-08-12何翔凌伟新

源流 2021年6期
关键词:安居乐业鹤山新村

何翔 凌伟新

2002年8月,四川省巫山县的255户、903名三峡移民,千里迢迢来到鹤山市的鹤城、共和、址山、云乡、龙口、古劳、雅瑶、桃源8个镇(主要是老区镇村)安家落户。一晃近20年过去,他们的状况、处境如何?最近鹤山市老促会作了专项调查,发现这批移民已逐步融入当地社会,其中相当部分人购买了农用车和小轿车,移民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当我们走进鹤城镇的鹤昌新村和鹤凌新村这两条三峡移民村访问,映入眼帘是一排新颕别致民居,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鲜花绽放,环境舒适宜人。放眼望去,宽敞笔直硬底化村道向远处延伸,原来的荒地变成了绿化公园,园内有步行径和石凳,还配备了健身器材……

“当地党委、政府帮助我们美化村容村貌,修建供水、供电、排污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起文化室、村居公园,大家都非常满意。”鹤凌新村村民小组长赵泽清说。可以说,这两条村的变化,是全市移民村变化的缩影。

起初,移民感到最头痛的是就业问题。当这批新移民来到鹤山,领到承包耕作土地使用证后却犯愁了。因为他们均来自巫山三峡旅游区,世代从事餐饮及出售旅游纪念品为生,许多人对农业一窍不通,面对陌生耕作环境顾虑重重。

市政府移民办一方面鼓励有耕作技能的人从事种养业,国家从种苗、技术、农机等方面给予支持、优惠;一方面组织他们从事二、三产业,吸收一批中青年參加制鞋、印刷、机电维修、电脑、财会的中、短期培训,由市农机学校、树人职业学校、雅图士印刷公司等单位免费给他们培训,使之掌握一技之长,然后推荐到对口工厂企业做工。也有不少移民四处奔走揾工,靠自己双手致富。迄今为止,300多名青壮年100%得到就业机会,有逾百人开饭馆、发廊、杂货店、烧烤店以及贩卖生果、蔬菜等饮食服务业。近年,鹤山招商引资势头很猛,各镇的工业园建设热火朝天,各级移民办不失时机地穿针引线,吸纳他们在家门口就业,月入颇丰。

多年来,移民们发扬革命老区光荣传统,脚踏实地创业,一些人成了致富领头羊。落户址山镇的卢家华,之前在巫山是个小老板,从没当过农民,到址山后,困难阻挡不了他闯新天地的决心。他承包40亩耕地,种上水稻、西瓜、生姜、木瓜。银行给予贷款,农业局派员技术指导,夫妇两人起早摸黑地干,农忙时就请几个季节工帮手。卢家华成了远近闻名移民种养能手,并被选为鹤山市政协委员。

熟悉餐饮业务的聂必富,在鹤山开起川菜馆,由于经营得法,加上地方税费给予优惠,业务不断扩充,从夫妻店起家,如今请10多个工人,年纯利10多万元,成为移民发家致富领头人。还有在桃源镇办起一家饰物加工厂的陈开全,雇用十多名工人,为深圳、珠海加工首饰,收入可观。

随着移民的安居乐业,他们与当地居民鱼水交融,和谐气氛浓厚,其生活习惯、风俗语言、民俗文化等已逐步同化。如今不少移民特别是青少年,不仅懂得普通话、广州话,连鹤城、龙口等当地方言也讲得很流畅。逢年过节,诸如跳秧歌、抬花轿等巴东民俗文化仍然保留,但更多的已参与当地舞狮、舞龙、烧花炮等活动,至于饮食,粤菜、川菜已“兼容并蓄”地适应了。

猜你喜欢

安居乐业鹤山新村
中国画《林涧·新村》
安居乐业逢幸事 喜迁新居过大年——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构建“安居工程”实现城乡扶贫一体化
“安居乐业”
守望新春
寻找缺失的一角
齐心协力 共谋发展
齐心协力 共谋发展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
用“鹤山魂”点亮心中梦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