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生“动”有效四讲究

2021-08-12施纯结

关键词:动手实践学习兴趣有效性

施纯结

摘   要:动手实践是新课改重点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动手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促使其实践能力得以提升,这是对高效课堂加以构建的关键。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师需发挥指导作用,对实践活动进行合理设计,进而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手实践的有效性。从重视实践环节设置,营造课堂实践情境,适当进行实践引导,注重激励评价反馈等方面入手,对途径进行探析,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实践;学习兴趣;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6-0025-03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在课堂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促使其大脑进行高速运转。在早期的思维发展阶段,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就是其学习以及思考的过程,同时这也是其唯一的思考途径。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动的过渡阶段,教师需要给其创造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进而促使其大脑进行有效活动。学生进行独立探究期间,需要积极主动地将注意力投放到动手操作当中,这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都十分必要。

一、重视实践环节设置,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过去的数学教学主要分为课前预习、课上讲解以及课后练习三个部分。此种教学形式不但无法对学生的数学兴趣进行激发,同时还会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如果教师把合作探究及实践活动添加到教学过程中来,就能够使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师需精心设置动手实践活动环节。把这当作数学课堂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逐渐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当中用积极的态度进行探究学习,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授“圆的认识”这一知识时,教师可按照具体教学目标对实践活动进行设计,之后以重难点具体内容为依据对各组活动项目进行分析与设计。

活动一:画圆。学生相互帮助来画圆,而画圆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圆”有一个基本了解以及认识。

活动二:通过小组讨论这种形式让学生对圆有关的名称进行了解及认识。同时,教师在小组讨论期间向学生提出问题:圆具备哪几个特点?

活动三: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期间,对圆具有哪些特点进行合作探究。课堂上,通过分组操作,让其中一组学生进行操作,一组学生负责记录,剩余一组学生负责指导以及监督操作的学生。

当学生完成画圆操作及认识圆特点后,教师可让各组学生互相讨论,对各组结果进行点评及对操作结果加以补充。这样的学习过程,既能激发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加深其对数学概念的整体理解和认识,同时还能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二、营造课堂实践情境,增强动手实践的积极性

数学课上,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动手实践操作,同时还尽可能创设贴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动手实践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教师可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如选择动画、音频、视频、图片这些形式来调动起学生的热情以及积极性,进而实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一教学目的。通过多媒体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明了学习内容,促使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一般来说,动手实践都以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与抽象知识为基础进行建立,仿照真实的情境,用动画、图像、视频、音乐等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象化、形象化,方便学生理解学习。

例如,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期间,可以给学生出这样的问题:玲玲过生日,她想把生日蛋糕平均切成8块,分给她的同学吃,聪明的你知道玲玲至少要切几次吗?

尽管许多学生都对此问题充满浓厚的兴趣,然而却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较大困难。此时,假设教師对切蛋糕的方法进行直接讲解,那么学生较难对切法进行想象。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选择借助多媒体,将切蛋糕的方法用动画等方式更为直观的进行演示,同时创设相应的操作情境,让学生自行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对“平均分”就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及体会。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做到真正把握问题的本质,促使其动手能力以及解题能力得到提高。

三、适当进行实践引导,明确动手实践的目的性

众所周知,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实践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期间,需建立起科学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进而让其动手实践操作带有明确的目的。按照具体计划以及操作步骤合理进行,进而对实践教学整体效果加以保证。

例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一知识点期间,教师可设置合理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推导出两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如,引导学生用纸进行拼剪,让学生通过观察把四边形拼成矩形,再找出边长之间的关系。经过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拼剪成矩形这一操作后,再利用矩形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求出来,进而得到相应的面积公式。

再如,讲授“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计算”这一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课前先让学生利用小纸片动手制作一些圆柱体和长方形,之后在新授环节引导学生将长方形沿着长卷起来,那么此时的长方形就变成了圆柱,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圆柱的底面,即圆的周长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圆柱的高与长方形的宽又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及思考,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这种动手实践的教学方法比起传统的抽象教学,更容易引导学生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提高其学习效果。

四、注重激励评价反馈,巩固动手实践的成效

动手实践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时进行高效思考。而提升实践的有效性则需要依靠教师的及时反馈和鼓励性评价。现代教育更加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以及学习能力培养,因此教师需重视积极评价和活动反馈,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期间进行感知及体验,同时在实践操作结束之后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鼓励学生分享其活动成果,在学生针对学习体验和学习方法进行交流之后,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实施综合性的评价,由此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获得感。

例如,在教授“人民币认识”一课时,教师可通过游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境当中对人民币的面值及其价值加以认识,例如模拟商场购物情景、兑换人民币等等。在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需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用活泼性、激励性和表扬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同时,鼓励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并尝试着评价其他同学,以此促使学生加深对实践活动中所蕴含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逐渐提升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的成就感。

综上可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有效且十分重要的方式,同时非常符合小学生当下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对其思维发展十分有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对实践环节的设置给予足够重视,营造良好的动手实践操作的课堂环境,同时在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中进行适当的引导,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反馈,这样才能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效果,提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从而让小学数学课堂真正生“动”有效!

参考文献:

[1]王佐环.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学,2017,8(18):116-117.

[2]冯紫薇.论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7):156.

[3]杨丽华.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摭谈[J].才智,2015,(20):63.

[4]徐智卯.加强操作训练,发展小学生思维——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9):148+150.

猜你喜欢

动手实践学习兴趣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效学习三角形的方法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