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质边坡的稳定性与治理技术分析
2021-08-12黎明
黎明
(湖南省资兴市自然资源局,湖南 资兴 423400)
0 引言
近年来,在经济的引领下,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在集镇及广大农村地区,随处可见新建楼房。在一些山地地形区域实施工程项目建设时,难以避免出现切坡情况。当坡高及坡角过大时,如果处置不当,极有可能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从而威胁到建(构)筑物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需要对建房等工程建设引起的高陡边坡的边坡治理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边坡治理对策,以提高工程的有效性和耐久性。
1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结合现实施工可知,边坡稳定性属于重要参考因素,其影响因素众多,大体划分为两个方面。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在因素有:施工中涉及的边坡地形地貌以及周边的岩土类型等,这些内在因素都将影响边坡稳定。外部因素主要有:水的作用、大自然形成的风化作用、产生的地震及人为因素等。通常情况下,如果内部因素质量达标,将会抑制住边坡失稳,使其稳定性增强。但往往外部因素都是存在破坏性的,下面将具体分析。
1.1 内在因素
研究发现,岩性的不同,最终形成的边坡效果也会不一样,对坡高和坡角的影响深远。结合实际案例可知,像花岗岩、石灰岩等,在外界力的作用下,可以形成百米陡坡。如果工程建设段处于淤泥地段,通常将无法开凿。针对一些黄土边坡,其形态不仅陡峭而且坚硬。如果长时间雨水冲刷,大部分的土质会变疏松,从而诱发泥石流,增加坍塌的可能性。经过一些研究数据证实,在地质活跃地区,往往施工难度大,主要是源于边坡稳定性差。地质活跃地区的表现是断层带岩石破碎,再加上长时期风化严重,滑坡可能性必然会增加。边坡的稳定性极为特殊,岩层对其影响性很大,想要判断边坡是否稳定,可以观察岩层倾角,当倾角大于25°,边坡失稳可能性会加大,同时逆向坡的稳定性要优于顺向坡。
1.2 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包括的层面比较广,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①水的作用。水是重要的外在因素,地表水和地下水都会增加滑坡的风险,和稳定性(边坡的)有密切的联系。查阅相关资料可知,不少滑坡的实例,究其根本都和地表水和地下水有关。有一些边坡是不透水的,静水压力一直处于极限状态,这样的情况,就会对边坡岩土形成无法抵御的压力。在自然环境中,地表水冲刷,再加上严重的地下水冲蚀,坡体结构破坏将会加剧,从而让稳定性降低。由此可见,水是重要因素;②地震作用。地震带来的冲击力是不可预估的,一般情况下,地震力将造成岩体结构破坏,从而降低结构面强度。针对陡度大的边坡,一旦受到地震的冲击,原本的裂缝将持续、大范围扩展,从而增加岩层的晃动[1]。现实中,岩层中的水压将会持续加强,加剧裂缝扩展的同时,增加斜坡失稳风险;③风化作用。在自然环境中,风化作用对边坡的影响不容忽视。在长期的作用下,岩石的性质将会改变,使岩石结构特征变化。具体来讲,在风化作用下,固有的含水量会增加,从而导致土壤吸水膨胀,在持续膨胀过程中,下岩体将松动,同时降低抗剪强度,边坡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④人的因素。随着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人的因素更不能忽视。人类的工程建设往往涉及较多,造成边坡形态改变也是时有发生的,从而诱发应力应变变化,最终形成的一系列变化都会在边坡稳定性上有所体现。
现实施工中,边坡稳定性判断可以借助多种途径。①现场观察。主要依据植被分布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失稳的情况;②现场勘察。两者的区别在于第二种更加科学,以取钻岩芯为基础,借助先进方法,对边坡状况进行判断。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岩芯“镜面”较多,意味着该地的滑坡风险较大。
2 边坡治理技术分析
2.1 边坡支护的常见方法
在现实施工中,想要让边坡稳定,提升其可靠性,就需要找对边坡支护方法,借助科学支护手段,解决现实问题。在操作中,为了达成可靠性目标,合理控制经济投入,要综合多项因素,采取多种措施、手段,对边坡实施加固。同时兼顾环境保护、社会效益等,常见的支护方式与治理手段有以下几种:
2.1.1 锚喷支护
结合实际情况可知,喷浆防护容易的边坡,在具体的治理中,可以喷射混凝土,借助这种方法完成合格的支护。通常在风化作用下,边坡受损比较严重,如果周围岩石较厚,在长时期的风化作用下,小面积坍塌将会形成,从而降低边坡的可靠性。但是通过锚喷支护,可以明显提升边坡强度,增强其抗裂能力,从而减少对岩体的侧压,提升边坡稳定性。
2.1.2 土钉墙支护
现实中,土钉墙是新型结构物(一种由锚杆构成的),除此之外,该结构还囊括了混凝土面和锚板。在应用中,通过锚杆规则排列,形成完整框架,防护和加固土层,效果十分显著。土钉墙支护构成复杂,更像是典型的复合式结构,该支护手段比较适用于特殊边坡,像粉土、砾土边坡等。借助土钉墙支护,可以降低坍塌风险,避免稳定性破坏(由临空开挖造成的)。
2.1.3 预应力锚索梁
预应力锚索梁和上述几种加固方式相比,理念比较先进,是近几年广为流传的加固手段,应用价值较高。预应力锚索梁适用范围广,结构原理简单,将其拆解可以发现,锚索和错梁是其主体内容。这种结构虽然简单,但却可以起到岩体加固效果。经过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大面积加固岩体,同时修补岩体裂缝,应用效果显著。可以从源头避免裂缝不间断扩大,增加岩体抗裂能力[2]。与此同时,该方法的优势还体现在施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岩体整体加固不需要太长时间,工期时间短,非常经济实惠,预应力锚索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预应力锚索框架
2.1.4 挡土墙护坡
挡土墙护坡在现实应用中,涉及事项较多,需要考虑众多内容。其注意事项有:①基础测量放线。这是基础性工作,不容忽视。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判定出纵断高程,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实施精确施工。挡土墙基座主轴线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一定要测量准确,同时找到伸缩缝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每端的衔接必须顺直,设置施工水准点,在此前提下得出墙身线;②基坑开挖。机械辅助人工比较常见,基础的部位尺寸需要严格按照要求。当基础开挖后,如出现问题,可根据情况调整设计。实践认证,它的优点突出,挡土墙护坡作用显著,施工更加方便,值得大范围推广。
2.2 处理边坡面层
在临时支护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特别是锚网的混凝土质量、强度必须达标,只有这样,支护效果才会理想。在永久性支护中,锚网的混凝土同样是重要的控制因素,需要大于80mm。为了强化边坡支护效果,提升边坡面层的柔韧性,使其能够与混凝土保持高质量的科学连接,需要增加辅助手段。具体方法是在锚管外部合理、科学加设钢板,与此同时强化防水工作。联系实际工况可知,面层混凝土想要强度理想,需要进行三次喷射,同时要控制好喷射强度,最理想状态是要大于C20[3]。在喷射完成后,为了增强效果,还需要向地面延喷,通常情况下,以1~2m为宜。
2.3 排水防水措施
在上述措施基础上,还要辅助排水防水手段。在锚网喷射后,要加设泄水孔(在喷层上),这样做是为了排水更加高效,排出多余的水十分必要,能减小面层压力。要想达到理想效果,泄水孔的间距要合理,2~3m效果最佳。如果是边坡上层想要排水,需要选取大值。边坡下层则相反,只需要选取小值。需要注意的是,要将泄水孔连接,可以采用PVC管,有利于将水集中排出。针对防水方面,要结合现实情况,在喷射混凝土中混杂一些膨胀剂,膨胀剂的加入会让密实度提升,从源头保障好支护的防水性。
2.4 施工过程监测
除了上述措施外,施工过程监测同样不可或缺,在应用中作用显著。在施工中,要重视施工过程监测,将其贯穿于施工整个阶段,以强化监测的效果。在工程开始之前,要结合图纸勘察现场,在精细化勘察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施工风险,要针对性补救。监测点的布置是关键,特别是在边坡顶,间隔4~10m就需要安放监测点,并定期收取监测记录。利用软件绘制位移图,科学的位移图可以提供指导(为后续的支护施工)。如果边坡变形较大,为了安全起见,要采用加固手段,同时实施锚管拉拔实验,检验边坡的性能。
3 结论
综上所述,边坡问题十分严重,事关经济发展和项目施工安全,若支护不到位而诱发滑坡,损失将是巨大的。基于此,各部门应高度重视,采用有效治理方法,提升失稳边坡可靠性,为工程施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