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思考
2021-08-11宋东东
宋东东
在当今的我国的形势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对于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政府也在对公共财政体系和财政预算管理进行不断地更新调整,从而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目前相关的工作者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只有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才可以促进事业单位的长久发展。本篇文章主要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的意义、相关工作人员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对策进行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相关的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也加强了重视,并且出台了相关政策,需要相关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构建完整的工作体系,并且进行更深一步的完善,从而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可以更好的发挥其作用,继而更好的利用财政资金以及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一、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意义
对事业单位来说,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便可以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际上为两个部分: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这两方面的结合可以使得相关的管理人员对于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进行确实的把握,在综合分析诸多因素后,进一步对于资金的分配进行合理的认定,从而可以使得资金的支出更加科学,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了可以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管理人员对于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进行完善,达到“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管理”的要求,也要对管理工作的一系列环节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从而推进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需要对预算支出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并且也要定期进行考核,当发现预算支出有偏差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评价改正,全面地提升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目前在事业单位中,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預算绩效管理工作时遇到的问题
(一)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完成前端的绩效评估时,缺乏适配性管理文件,致使事前评估工作不能按照政策指引完成,实际约束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指导内容和标准不具体,工作流程难以达到规范的要求。这都是由于预算单位不能细节性的知晓财政部门的资金项目内容,特别是当业务部门提出核减意见时,十分不理解,甚至抵触。除此之外,本身业务股室工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有限,预算绩效专业能力水平一般,当面对资金额度较大且要求更强专业性项目时,不能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估意见,很多情况下,往往会造成预算金额过多或不足的情况出现,限制了预算绩效事前绩效评估工作的开展。
(二)绩效目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绩效管理工作正逐步延伸至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当中,作为全新的工作类型,绩效工作开展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同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所要求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标准较高,由于不同预算单位自身的业务性质存在差异,预算项目类型五花八门,相互之间差别较大。而预算指标在填报环节中,由于缺少统一的标准,审核过程复杂且耗费时间较多,继而对后续的绩效目标审核产生消极影响。当然,资金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进行评价指标确定时没有先前的有效数据作为支撑,对预算绩效知识积累又较为局限,专业能力薄弱,从而使得指标的确定工作遇到阻碍,忽视了绩效目标工作的重要性,总是关注表面工作,所以,预算单位上报的绩效目标本身不具有较强的参考性。绩效目标与核定预算项目两者间没有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发挥出绩效目标管理的真正作用,从而制约了绩效目标管理工作效用发挥。
(三)预算绩效评价实施主体不明确
为了能够使得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对相关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各个单位负责对应的工作。但是自从开展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后,并没有对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所要承担的单位以及被评价对象,这就使得在进行评价工作时,相关单位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达不到所要求的标准,不能够充分体现出预算绩效评价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并且对于相关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将工作与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联系,不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四)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难
在一些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后,其对应的结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举个例子来说,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公共资金的使用效果以及效率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评价后,没有达到想要的反馈效果,也不能对预算支出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
三、对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所遇到问题的对策
(一)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事前绩效评估工作
预算绩效管理政策指引被广泛应用,重点标注了事前绩效评估工作的开展标准,将工作流程予以明确,确保每项工作环节都有准确的指引,有理有据的完成工作任务。预算单位按照当前规则办法,在申请财政项目时,按照指引要求完成评估报告填写,转变工作性质,逐步向着常态化发展。作为业务科室,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具备明确的政策指导,有利于通过科学、客观的方式评估财政项目,更好的展现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功能。在事业单位中,资金量投入较大或是特殊性较强的项目,选择申请预算绩效主管部门组织牵头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提出专业化且更具可行性的建议,落实项目事前评估。业务科室则需要凭借细致且专业的讲解,完成绩效管理政策宣传,确保重要紧急特殊的项目被预先评估,评估依据和评估反馈文件都留痕备份。当然,在申请项目过程中,预算单位需要提供绩效评估报告作为附录,不被接受的项目将直接否决。在项目运行初期,就保障资金预算支出的合理性,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二)完善预算项目库管理,加快财政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也可以应用相关的信息化技术进行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应用计算机构建预算绩效的数据库,为了保障相关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各个部门对于预算进行合理的编制,并且按照项目的安全性大小将相关的数据准确的输入数据库。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数据库来制定预算支出标准,但是在此之前需要相关的部门进行项目评估,从而保证标准的合理性。根据预算支出标准,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来制定工作计划,对于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把握,从而可以防止后期工作出现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