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美丽乡村构建策略探究

2021-08-11展茂筝程晓荷

艺术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村落乡土景观

展茂筝 程晓荷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机遇。但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美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有形无魂”,“形”可以理解为村庄更新美化后的村景村貌,而农村作为独立的地域文化单元,地域文化自然是村之“魂”。留住地域性文化就是留住乡愁,美丽村居的构建不仅要见山望水,更要留住乡愁,只有这样才能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提高乡村发展的质量。本文结合乡村景观、地域性文化等相关概念和理论,以济南市洪范池镇部分村落为例,提出现阶段美丽乡村地域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并总结对应的策略,希望可以为未来美丽乡村景观构建注入地域文化的活力,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地域文化;乡村景观;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9-0-02

0 引言

“十四五”规划对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重要的论述,提出在下一个阶段的经济建设实践中,要将乡村振兴作为工作重点,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体系的构建,激活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提高乡村经济社会建设的整体影响力。国务院于2021年2月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文件进一步强调了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

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发展的优势资源是其地域文化。本文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视角,以济南市洪范池镇部分村落为例,探究促进美丽乡村景观构建的策略,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延续,为乡村文化传承、景观修复、社区营造以及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带来活力,进一步为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助力。

1 以地域文化激发乡村景观活力

物质和非物质都是乡村景观的组成部分。物质包括自然景观、生产建设景观、聚落景观等[1],即乡村需改善的“硬件”;非物质主要包民俗风情、传统节日文化以及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得到良好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即乡村需延续的“软件”。乡村景观的构建需“软硬”兼顾。目前,我国乡村景观“硬件”的改善如火如荼,而“软件”的承袭却显得较为冷清。在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践中,我们不仅需要完善“硬件”,保持乡村景观的完整性,优化乡村人居环境,还要提高乡村内在地域文化动力,打造“软件”基础,使村民获得对村居环境认同感和归属感,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深入挖掘、保护与传承村落的地域文化,可以促进乡村景观文化传承效益、社会治理效益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效益的展现。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地域文化的传承,从多角度积极探索乡村地域文化景观构建发展策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2 地域优势与挑战——以洪范池镇部分村落为例

2.1 特色性优势

洪范池镇位于济南市平阴县的西南部,它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镇内村落的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2.1.1 自然条件本底良好

洪范池镇以泉水为名,9大泉群、36处泉水及43处水库和塘坝遍布全域,水系景观条件优越[2]。镇域内山峰林立,以大寨山、云翠山为代表的群山环抱于此,勾勒出了良好的自然山水格局脉络。作为当地村落生产建设景观资源的梯田景观也较为丰富。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赋予了洪范池镇村落地域性特色。

2.1.2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洪范池镇人文荟萃、古村云集,民俗传统工艺也极具地域特色。明朝三代帝王师于慎行之墓——于林就坐落于洪范池镇,于林直到今天还拥有全国集中储量最大、历史悠久的白皮松林;丘处机、安道一也曾传教于此,留下了南天观、大空王佛等遗迹;洪范池镇还包含丁泉村丁兰刻母的孝文化、北齐时期摩崖石刻的佛教文化以及云翠山南天观的道教文化。镇域内古村落星罗棋布,东峪南崖村和大黄崖村的建筑风格彰显了地域特征。除此之外,洪范池镇内吸水石假山盆景的传统制作工艺的流传也很广。这些无一不体现着洪范池镇的地域性历史、人文特征,是传承乡村地域文化的重要资源。

2.2 地域性挑战

2.2.1 自然乡土文化环境衰退

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是体现地域性的根蒂,它可以直接映射乡村的地域特色。近年来,洪范池镇村落中的后建民居存在着过度侵占耕地、破坏乡土树种等不利于生态环境的现象,住宅、农地、果园、水塘等具有乡土特色的自然、半自然景观遭到了破坏;其现存的水井和泉眼利用率极低;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洪范池镇的自然鄉土文化环境逐渐衰退。

2.2.2 历史文化遭受打击

洪范池镇的历史文化遭到了新势力的冲击。现代生活方式涌入农村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忽视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洪范池镇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昌阁、关帝庙、祠堂等明清建筑群遗迹破损严重,缺乏维护与内动性革新。同时,传统农耕模式的衰败导致民间技艺逐渐消亡,非物质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乡村场所精神也被破坏。

2.2.3 地域文化特色元素被淡化

近几年,洪范池镇开始转型发展,在景观转型的过程中,存在部分民居单纯模仿或照搬城市建筑的现象,而且对城市建筑的模仿不仅在于形式,还在于材料,导致其所选用的材料都与村落环境格格不入,取自当地云翠山的传统建筑石材没有被合理利用,因此其地域优势和特色没有得到发扬。洪范池镇的传统村落格局也受到了多元化的调整,其地域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应用存在片面性的问题[3]。与此同时,它盲目地推陈出新、追求艺术形式,忽视了地域文化底蕴和内涵,使地域性传承导向与乡村构建相背离。

3 地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美丽乡村景观构建策略

前文对地域文化对美丽乡村景观构建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也以洪范池镇部分村落建设为例,对建设实践中村落地域文化相关的特色优势与挑战进行了初步的定位。在此基础上,为彰显美丽乡村景观构建的文化价值和作用,奠定地域文化的传承基础,促进地域文化在乡村地域范围内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发展[4],文章提出了以下美丽乡村景观的构建策略。

3.1 延续地域自然景观格局

地貌、植被、水系等都属于自然景观资源,具有地域性的自然景观资源是乡村景观的物质基础,而乡村原始自然景观也是乡村地域风貌最直观的体现。因此,保护并延续乡村自然景观格局,是维护乡村地域性风貌的有效途径[5]。

不同村落的自然景观体现了不同的村貌。以洪范池镇东峪南崖村落为例,村内水有扈泉、池塘、水井及排水沟等不同形式的水系资源,东峪南岸村聚落文化也因水而生。但目前,其水系分布较为散乱,没有形成完整的水系系统,丰富的水系自然资源也尚被未充分应用于乡村景观的构建中。因此,我们需要对村内的水文特征、排水给水条件进行全面分析,整合破碎的水系资源,同时赋予水系统农业生产、观赏、调节微气候的作用,另外,还可以把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而生存于此的乡土树种当作优越的自然资源,如村内生产农作物、原生林、经济林等。

过度开发乡村自然景观资源,就会使乡村就会失去自然本色。乡村自然景观是一个有机的生命共同体,山脉、水系、植被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任何要素的过度开发都会对整体的自然环境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尽量保持原有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尊重原有场地的肌理关系,并将自然景观资源与乡村景观建设的更新进行合理的结合。此外,基于自然条件而流传的乡土农业生产生活特色,也应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被动态更新和延续,以发挥自然景观资源对乡村地域性传承的最大价值。

3.2 提取和转译传统文化符号,唤回乡土记忆

地域文化作为乡村之魂,汇集了乡村之地缘、亲缘,能凝聚民族品质,建立朴素价值观。经济、社会和人文的差异,使不同地区的村落在乡土偏好、景观构成、建筑形态等方面呈现不同的文化符号[6]。对乡村传统文化符号的提取和转译,可以唤起当地村民乃至城市居民的乡土记忆。

民俗风情是构成乡村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符号,也是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活态传承乡村地域文化。不同的村落受地域、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的影响,其民俗风情各具特色。例如,洪范池镇东峪南崖村经过长时间农业生产活动作用,形成的别具一格的农耕文化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而这些景观文化符号应得以合理保留并与新增文化有机结合。洪范池镇在当地提倡的“以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理念背景下,将村民劳作栽培、收割的生活的场景提炼,并转译为游客的农耕体验,这既可以丰富游客的游憩体验,又可以进一步发扬农耕文化。同时,还将洪范池镇的清朝建筑群、洪范小曲等传统人文资源,提取简化、移植、转译为色彩、装饰图案、文化图案等要素,并将其运用于建筑、景观空间或标识系统中,达到了新旧融合的目的,充分体现了民族风情。从长期的乡村文化景观发展来看,这些活跃的文化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应对其深入挖掘并转译到乡村景观中。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具有民俗民风特点的文化活动,如洪范池镇定期举行的泉水节,这类活动既可以为村民提供休闲场所,又可以带动地方乡村旅游的发展。

传统手工艺也可以作为传承地域文化的媒介。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与民间风俗的融合,造就了民间技艺高超的手工艺者,创造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比如洪范池镇极具特色的吸水石假山盆景,就是利用当地特有石头,再加之以手工艺者的智慧而创造出来的。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既要继承传统技艺,又要与现代商品经济相结合,使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3.3 合理运用乡土景观材料和技术

在保持村民的历史情结、延续传统文脉方面,传统材料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尊重和顺应地域资源环境的发展规律,运用当地材料,突出地域特色,延续历史记忆,从而形成富有特色且统一的地域文化景观。传统建筑建造材料及技术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符合当地村民的审美习惯,还可以增强村民对环境的认同感,延续乡村气息[7]。

目前在洪范池镇的部分村落中,村民后建或后期加建的房屋大量运用现代材料,使乡土材料的运用受到了冲击。在村景构建中,现代材料与传统乡村材料质朴的乡土特色大相径庭,但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乡村景观的更新过程中,现代材料的使用也不可避免。现代材料与乡土材料各有优势,我们应合理选择和利用材料。要以乡土材料为主,现代材料为辅,利用乡土色彩使材料融入乡村环境中。由此可见,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通过新旧并置使用不同的材料理解和表达地域性乡村景观设计的方法是值得推崇的。

3.4 促进乡村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地域文化活态传承的终端是村民。城乡二元结构阻碍了城乡要素流动,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乡村人口的大量涌入,造成了“乡村空心化”,匮乏的农村劳动力也限制了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合理构建乡村景观格局,传承乡村地域文化,就要以人为本,提高村民在乡村构建中的参与度,展现村民的主体作用[8]。例如,为增强人们对传统地域文化传承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使命感,可以组织村民参加各类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加村民的凝聚力,促进乡村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4 结语

本文对洪范池镇部分村落进行了分析,在地域文化的传承视角下,找寻村落的地域优势,发现乡村景观构建存在的困境。分别从自然环境优化、文化符號提取、本土材料选用和村民参与的角度提出了对保护、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的策略。希望能更好地发挥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修复、文化传承和产业复兴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城乡各要素的互动,逐步实现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城乡发展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孔令霄.乡村景观旅游的审美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2] 伊文菲.乡土景观理念下的平阴洪范池镇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济南:齐鲁工业大学,2020.

[3] 朱彤,叶洁楠.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乡村互动性景观设计研究——以合肥市塘西村为例[J].设计,2021,34(05):50-52.

[4] 金宇轩,陈维林,陈晓玎,等.基于地域文化理念下的乡村景观设计[J].居舍,2021,41(05):104-105.

[5] 郑文泰.宜居宜业宜游导向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5.

[6] 叶洁楠,王浩,杲恬恬.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传承型乡村景观的存续与发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2):19-25.

[7] 王丽洁,聂蕊,王舒扬.基于地域性的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园林,2016,32(10):65-67.

[8] 万晓敏.地域文化引导下的传统乡村有机更新——以合肥六家畈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12):250-251.

作者简介:展茂筝(1997—),男,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程晓荷(1993—),女,山东聊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村落乡土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乡土中国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