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架桥剩余空间利用研究
2021-08-11雒梓帆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密集、道路拥挤等问题的出现促进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的高架桥在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时候也占用并割裂了城市空间,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高架桥间残留了许多剩余空间。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剩余空间,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将高架桥结构与地域人文结合,体现城市的个性,增强城市中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为城市提供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高架桥;剩余空间;景观设计;利用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9-0-02
1 城市高架桥现状及优缺点概述
1.1 城市高架桥现状
高架桥曾经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它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在城市中快速出行的需求,实现了交通的高效率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发展的程度[1]。近年来,国内许多中小型城市为满足交通需求,大力建设高架桥梁。与此同时,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开始停止建设高架桥,甚至将一些废弃高架桥拆除,改造为绿地公园及其他景观[2]。目前,有部分学者认为高架桥的存在只是暂时的,它的出现是城市发展过渡环节的产物,最终将被改造、拆除,直至消失[3]。
根据国内城市发展的进度来看,短期内高架桥建设的脚步不会停止。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率,高架桥改造受到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4]。目前,国内对高架桥下剩余空间的利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城市中其他此类空间还未得到开发利用,如绿化带、停车场、公交站等[5]。
1.2 城市高架桥优缺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人口不断聚集,车辆日益增多,平面立交的拥堵情况促成了高架桥的修建,增强了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高架桥凭借高层立体的结构可以容纳更多的车流量,减少车辆通行时多方面因素的阻碍,提高行车效率,节省时间。同时,高架桥连接了城市环线与高速公路,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6]。
但高架桥的建设在为城市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首先,高架桥改变了城市的肌理,将城市割裂开来。高架桥灰色冰冷的形象无法与城市景观实现良好融合,显得格格不入[7],它的出現是为了解决交通功能需求,因此从结构到外观都强调理性和功能性。其次,高架桥庞大的体量会遮挡,使人产生压抑的感觉,使人们置身于“混凝土森林”中[8]。同时,高架桥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来往车辆产生的噪音、粉尘以及汽车尾气等降低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9]。最后,建设高架桥会占用大量的城市空间,原本的城市绿地、人文广场等都要为了高架桥而“牺牲”,原有的景观空间被压缩和割裂。除此之外,高架桥对周边房价以及商业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10]。
2 高架桥剩余空间利用原则
2.1 安全性原则
高架桥所处的位置周边往往车流量较大且车子行驶速度较快,因此安全性是在规划、利用高架桥下的空间时的首要考虑因素[11]。首先是车流对人造成的安全隐患。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发挥慢行系统的引导作用,设置信号灯、交通指示符号、防护隔离带,或者将桥下活动的通行口设置在车流量较小、路况简单的路段。其次是桥下景观对车流造成的安全隐患。在道路交汇口、转弯处或者路况比较复杂的路段,不能设计遮挡视线的过高的景观,在车速较高路段不能设计过于引人注目的景观,等等[12]。
2.2 整体统一原则
高架桥体积庞大,结构具有连续性,再加上材质较为粗糙冰冷,与周边环境无法良好融合,因此原本一体的城市区域被高架桥割裂[13]。但高架桥的下部空间具有通透性,这部分空间与道路两侧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应当合理地利用桥下空间,让景观渗透道路两侧,形成功能或视觉联系,达到与周边环境相辅相成的效果,使桥下空间变为“缝合剂”,整合原来割裂的空间[14]。根据道路的周边环境,在设计时增加适合的元素使高架桥与城市良好融合。
2.3 人文原则
每座城市都拥有各自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符号。在利用高架桥下的空间时,应该考虑将城市的脉络贯穿于四通八达的城市导向中,使不同地域的高架景观各具特色,让高架桥不仅成为交通的导向,更成为城市文化的传递者[15]。在设计中,主要可以采用绘画、文字、雕塑等艺术形式。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标准已经不仅是要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更要求满足环境和人文精神需求,可以说,城市环境对人们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16]
2.4 生态宜居原则
高架桥的建设满足了城市的功能需求,但通常忽视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粉尘、尾气、噪音污染等严重影响了高架桥周边居民的身体和精神健康[17]。高架桥的出现破坏了原本的城市景观,占用和挤压原本的城市绿地,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的微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因此在改造高架桥时,应该考虑改造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在设计高架桥下的剩余空间时,要充分利用植物的组合配置,通过微地形和竖向植物设计,增强空间观赏性,改善环境[18]。
3 高架桥剩余空间设计策略
3.1 生态空间
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景观设计的重点课题。将原本高架桥下的剩余空间改造成生态用地,能够解决高架桥自身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时改变高架桥周围环境被打破和分割的现状,美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19]。
高架桥下的空间高度通常低于2.2 m,由于上部和两侧车辆通行,桥下空间受光和通风条件较差,空气污染严重,人在桥下活动时会受到较大的限制,产生压抑的感觉。由此,在设计和改造这类空间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使用喜阴的植物,增加绿化面积[20]。桥墩的绿化主要选择爬藤类植物,在桥墩底部的地面铺设草坪、花池等。针对城市主要的道路,可以对桥墩进行竖向设计,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合适的搭配,以体现城市人文、地域特色,让这些植物成为高架桥下剩余空间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21]。休闲空间、商业空间、市政服务空间等都应当与生态空间相融合,如桥下的公共卫生间周围可以设置雨水花园、下凹形绿地,以收集和净化雨水,通过管道输送实现雨水的二次利用,既满足了海绵城市的要求,又能够良好地发挥城市景观的作用[22]。
3.2 商业空间
高架桥下的剩余空间可以用于商业建设。高架桥下剩余空间的选择与周边环境的商业性质密不可分,如日本千代田区的神田万世桥[23]。在300 m长的高架桥下,用桥拱分隔空间,形成拱廊。在高架桥下的空间中设置大小合适的店面,利用承重柱将桥下结构分割成若干小空间,形成别具一格的商业建筑[24]。
3.3 休闲空间
休闲空间包括休闲绿地、公共活动场地、桥下公园等。在具体设计中,应当根据不同段落的周边环境、交通情况合理利用休闲空间[25]。
休闲绿地以生态空间为主,与城市慢行系统衔接,在提供通行功能的同时可以与休憩设施良好地结合[26]。公共活动场地应该安排在居住区附近的高架桥段落,在保证安全性和可达性的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多样的活动场所。桥下公园分为文化公园和运动公园。文化公园可以作为地域文化的展示空间,通过绿化、灯光、涂装等展示城市的独特面貌[27]。运动公园应当设置在较为僻静的路段,充分考虑防护设施的设计。除底层的运动空间外,还可以选择在高架桥层高较高的段落设置立体慢行跑道等[28]。
3.4 市政服务空间
高架桥下的市政服务空间包含市政环卫储放空间、临时休息空间、卫生间等,这些空间应当避开人流和车流密集的路段[29],为道路抢修队、环卫工人等提供存放工具、临时休息、换衣、洗浴、停放车辆等功能[30],应有序设置这类服务空间。由于高架桥遍布整个城市,四通八达,在桥下设置该类设施既体现出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又减少了对其他城市空间的占用[31]。
4 结语
高架桥的建设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高架桥在为交通提供便捷的同时也给城市景观、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策略,对高架桥下的剩余空间进行改造,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对于城市建设和发展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具有积极意义。合理改造高架桥剩余空间,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更多类型的空间,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李星怡,曹磊,窦逗.景观一体化设计实践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8(19):125-126.
[2] 张曼青,曹磊.生产科研型屋顶绿化景观设计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8(12):90-91.
[3] 阴瑄,曹磊.基于历史文脉与空间现状的街道景观提升模式研究——以开封市理事厅街为对象的设计实验[J].大众文艺,2018(21):89-90.
[4] 朱瑤,曹磊.历史文化街区的传承与城市形象传播——以“老字号”集聚街区老门东为例[J].大众文艺,2018(23):238-239.
[5] 王碧洋,朱宇婷.论南京地铁三号线《红楼梦》主题壁画设计[J].大众文艺,2019(20):99-100.
[6] 朱瑶,徐晶,曹磊.论旅游乡村景观建设中的视觉生态观——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观音殿村为例[J].大众文艺,2019(18):73-74.
[7] 沈慧芳,刘思宇,曹磊,等.基于文化理念下的城墙导视系统设计——以南京城墙为例[J].大众文艺,2018(23):60-61
[8] 季优铭,朱宇婷.南京地铁站壁画艺术风格研究[J].大众文艺,2019(20):94-95.
[9] 成明,朱宇婷.植物造景分析——以水花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2):62-64,67.
[10] 陈晓芙.文创产品设计与城市品牌建立——以广府庙会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3):13-14.
[11] 李飞扬.差异化社会环境下象征主义的发展路径——以古斯塔夫·莫罗、克利姆特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3):65-66.
[12] 蒋幸珈.紫砂艺术与鉴赏[J].艺术科技,2020,33(21):21-22.
[13] 戴子涵.论现代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艺术科技,2020,33(20):161-162.
[14] 孙雨.旧有现状下遗留建筑处理问题引发的深思[J].艺术科技,2020,33(21):163-164.
[15] 谭晓艳.徽派建筑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33(20):165-166.
[16] 徐金鑫.浅谈展示设计中的新媒介设计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0):171-172.
[17] 谭苗苗,魏思文.从贝聿铭的香山饭店看中国建筑的昔影新妆[J].艺术科技,2020,33(23):162-163.
[18] 李鹏程,曹磊,窦逗.商业综合体屋顶绿化设计方法研究[J].大众文艺,2019(23):71-72.
[19] 李星怡,曹磊,窦逗.浅谈现代别墅庭院景观设计——以南京溧水区芳茵园庭院景观设计为例[J].大众文艺,2018(21):57-58.
[20] 周录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的结合[J].艺术科技,2020,33(21):179-180.
[21] 刘思宇,曹磊,窦逗.城市家具规划设计实践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8(21):65-66.
[22] 于琪,曹磊.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可行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3):103-104,112.
[23] 郁添渊,曹磊.探索新中式风格在室内设计的应用——以居住空间室内设计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2):92-93
[24]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性元素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6-77.
[25] 娄阳.浅谈城市雕塑在中国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艺术科技,2020,33(21):111-112.
[26] 崔晔.极简主义与中国元素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0):163-164.
[27] 卜华成,于琪,曹磊.新式茶饮门店空间设计中的风格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9):114-115.
[28] 阴瑄,曹磊.浅析日本庭园景观中的“立石”造景手法[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82-84.
[29] 沈慧芳,徐舒珩,曹磊.中国传统图案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11):105-106.
[30] 唐明,曹磊.赛博朋克美学的视觉表现形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56-57.
[31] 尤心培,李雪艳.梁志天设计符号的批评与评价[J].美术教育研究,2020(23):52-53.
作者简介:雒梓帆(1995—),女,河南郑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指导老师:曹磊(1978—),男,江苏南京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朱宇婷(1992—),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