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的英魂留在了赤山湖畔

2021-08-11潘春华

铁军 2021年8期
关键词:句容茅山根据地

潘春华

句容西部赤山湖畔的杜泽里村,流传着一个被传颂了70余年的抗战故事。故事主人公叫李桂荣。

1944年,抗日战争已经胜利在望,江南的新四军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扩大,为解决后勤补给问题,这年9月的一天,新四军通过地下党组织,在南京购置了棉纱、布匹等一大批军需物资,由地下秘密交通站,一站一站地往茅山根据地转运。江南茅山新四军某部后勤处处长李桂荣与战士小吴执行这个任务,他们押运这批军需物资,由南京郊区的第二个秘密交通站湖熟来到句容赤山湖畔的杜泽里村。这里设有新四军的秘密交通站(第三站),也是抗日根据地边缘有名的堡垒村。

李桂荣到达杜泽里村后,立即将这批军需物资坚壁起来,等待着几天后下一个交通站的同志来运走。因为杜泽里村有很多家庭都有亲属参加新四军、或参加其他抗日支前活动,所以大多数人家都是根据地的堡垒户。年轻而活跃的李桂荣到杜泽里村仅3天,就和村里的乡亲们打成了一片。

据杜泽里村陈宜庆的母亲回忆,李桂荣个子挺高,有一米七几,皮肤白净,挻精神,又有文化。穿一身蓝布衣裳,戴着钮扣帽,扎着腰带,打着绑腿,腰间挎着两支盒子枪,是个威武英俊的小伙子。“1944年9月28日傍晚,天下着雨,李桂荣带着比他年龄稍大些的战士小吴,召集村干部来我们家开会。那时我年纪小,也不知他们开什么会,后来才知道,是商量把一批已运到杜泽里村的军用物资转送到茅山新四军抗日根据地,让我爸爸组织挑夫及独轮车。”

然而,邻村有一个姓窦的漢奸,这天刚好到杜泽里走村串户,发现这个村子来了几个陌生人,于是他把这事报告给驻扎在附近张古墩的敌伪军。敌伪军如获至宝,随即出动一个连的兵力,包围了杜泽里村,并押着一群乡亲,向李桂荣他们逼近。

当时,李桂荣和战士小吴见被敌人包围,便迅速爬上屋顶,占据有利地势。李桂荣身上带着两支盒子枪,小吴也带着长枪及手榴弹等武器,要是居高临下开火,一定能够打倒好几个敌人,说不定贪生怕死的伪军就此失了嚣张气焰,不敢围上来,他们有可能脱身。但他们没有开枪!更没有扔手榴弹,因为可恶的敌人在队伍前面押着一群杜泽里村的乡亲,如若交火,必然会误伤乡亲。当小吴请示要不要开枪时,李桂荣坚定地说:“不,不能开枪,子弹不长眼,会伤及乡亲们的。小吴,快,你快翻围墙撤离,我在这里掩护。”“不,处长……”“走,这是命令!”小吴和开会的乡亲们都安全地撤离了。李桂荣探起半个身子,对伪军大声道:“站住,你们是哪部分的?”这一问,伪军们一惊,一个伪军竟对李桂荣放了一枪,打中了他的腰部,李桂荣身子猛然一颤,就在这档口,伪连长一挥手,敌人的排子枪齐射,李桂荣当场倒在血泊中,殷红的血水和着雨水,顺着屋檐流淌在院内水井旁。李桂荣牺牲了,时年23岁。

李桂荣牺牲后,村民们为烈士擦洗身体,并献出上好棺木,将其收殓。过了一天等敌人走后,战士小吴回到村里寻找李桂荣。乡亲们问起当时为啥不开枪,小吴便把李桂荣最后的话告诉了他们。原来李桂荣是为了保护杜泽里村的乡亲们而牺牲的,乡亲们无不为之动容!村民们将李桂荣安葬在村东农田深处的窑家山。过后,坚壁起来的一批军需物资,也由下一个秘密交通站安全地转运到了茅山根据地。

后来,新四军战略转移,过江去苏北前,陈毅来到杜泽里村,特意到坟上凭吊了李桂荣烈士。

1999年清明节,杜泽里村的乡亲们将李桂荣烈士移灵到现在赤山山坡,重新修葺陵园,并立墓志一方。这样的规格,在一个山村,可以说是相当高的。迁建烈士陵墓的费用,都是村民一家一户捐赠的,都是中小学的孩子们几角几分省出来的。2013年,句容赤山湖管委会又整修了革命烈士李桂荣墓。

李桂荣只在杜泽里村停留了3天,但村民却将他记在心里70余年。70余年来,杜泽里的乡亲们,年年自发为李桂荣陵墓祭扫、守护,3次为其修坟,无论是在以前的土墩上,还是现在的安葬地赤山山坡,每年杜泽里村各家各户都有代表前来祭扫的足迹。句容茅山地区其他乡镇的中小学生们,都会赶10多公里路,在每年的清明节来李桂荣烈士墓祭扫,缅怀这位为抗战而英勇牺牲的年轻英烈。杜泽里村老龄协会也在烈士墓前摆好桌子,给前来悼念的群众免费提供茶水,赠送自费印制的“赤山史话”,宣传革命烈士的事迹。

(责任编辑 孙月红)

猜你喜欢

句容茅山根据地
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一品锅中尝春味
享美食品文化
窗台上的妈妈
句容市2018-2019年度小麦品种应用安全性测试试验总结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茅山长青 春笋滴翠
县域生态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