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2021-08-11石金超

考试周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小实验初中物理应用

石金超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引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需求。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上具有良好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部分实验操作难度比较大,教师难以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获取。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借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材料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小实验”,借助“小实验”来指引学生获取知识。

关键词:小实验;初中物理;应用

一、 前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物理小实验的开展,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学习物理知识,可以将枯燥的文字知识转变成形象有趣的实际操作,能显著改善物理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物理教学质量提升。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灵活地组织学生进行趣味小实验,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二、 初中物理教学开展小实验的价值

首先,小实验的开展契合了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规律。对初中生来说,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大多依据自身现有的知识进行的,通过形象的事物感知抽象的物理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将知识转变成自己的东西。但是由于物理本身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难度比较大。通过小实验的开展,会让学生将更多注意力放在物理实验上,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开展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探索,使得学生能更加趣味化地感受物理知识,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实验契合了学生的知识认知规律,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小实验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受中考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讲解物理知识时,经常会出现围绕考试而教学的情况,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影响到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指引学生学会用物理知识处理现实问题,真正地做到知识回归生活。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小实验,能实现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如观察分析、实践操作、归纳总结等,并且学生也会学会用物理知识对身边的物理现象进行解释,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实践应用能力。

最后,小实验的开展还与新课改紧密关联。新课程中指出,教师不仅要指引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小实验会在潜移默化中提示学生,物理知识是来自生活的,并且有很多物理知识是可以解释物理现象的,强化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而学生在小实验操作中又会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水平,推动新课改的进行。

三、 初中物理教学中小实验的应用策略

(一)开展趣味小实验

在教育领域中,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要素,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趣味小实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内在探究欲望,促使学生思维实现深度发展,有助于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升。例如,在“大气压强”的相关内容讲解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大气压强内容,教师可以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设置趣味小实验,一个是“瓶子吞鸡蛋”,另一个是“瓶子吞土豆”。这样的实验操作十分简单,并且不存在风险,实验所耗时间不长,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前,教师先让学生准备相应的材料,包括一个煮好的鸡蛋(鸡蛋直径稍微大于瓶口直径)、一个广口瓶子、一个土豆,接着教师将鸡蛋放在瓶口中,让学生思考如何在不用手压鸡蛋的情况下,让鸡蛋掉入瓶中。教师让学生提出猜想,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论证。而学生也会借助趣味实验,加深对知识的感知,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提升。

(二)演示小实验突破重难点

由于部分初中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很强,尤其是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等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会感觉很困难,学习主动性不强。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小實验进行突破,教师直观的为学生演示实验,促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物理概念、结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声波”的相关知识时,在教材中是通过水波类比声波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这种方式虽然比较形象,但是整个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讲解,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理解不深刻。对此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小实验,首先教师准备一个装有少量水的玻璃水槽,用小微风电扇上的电动机,将具有弯度的金属感固定在转轴上,另一边则固定在水槽边上。接着教师用投影仪将整个装置投到大屏幕上,接通电源,这样学生就会看到金属感拍打在水面上,形成相应的水波,同时教师通过串联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动机的转速。这样的小实验,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声波知识,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操作小实验强化师生互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增强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自己的课堂权威,整个课堂氛围十分严肃,学生在这种紧张、压抑的氛围下学习,思维很难发展,同时师生的关系也十分紧张,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小实验缓解课堂氛围,使得师生之间能更加和谐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二力平衡”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不倒翁”,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将实验操作演示出来,接着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开展实验操作活动,如果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疑问,教师还可以对其进行指引,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实验的趣味性,也会在实验中加深对知识的感知。

(四)开展生活化小实验

对于物理知识,其本质上属于对生活现象高度概括及总结,同时物理实验也属于对生活现象的论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小实验,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感悟,促进学生物理应用水平提升。初中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设计多样化的小实验,让学生借助形象有趣的实验来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力的相互作用”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滑冰场景,在推别人的时候,别人向前而自己却向后,借助生活化探究来强化学生理解。如在指引学生思考“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船,然后将小船放在装有水的盆子中,接着将各种物体装入小船中,看看什么时候小船会沉下去,并思考为什么会沉下去?通过这样的小实验,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浮力知识的理解,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猜你喜欢

小实验初中物理应用
利用微型实验给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带来快乐
让科技实践引领学生快乐成长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