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做个“悦”读人
2021-08-11
在清风徐来的四月,我们迎来了第二十六个世界读书日。
在文学的世界里,四月,是个被诗人一再书写、赋予诸多意义的季节——
它可能是林徽因温情的赞颂: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它也可能是艾略特笔下复古的哀愁:四月是残忍的季节,从死了的土地滋生丁香,混杂着回忆和欲望,让春雨挑动着呆钝的根。
和四月这个季节一样,书籍,也承载着诸多象征意义,同时,又总有爱书人以感人的故事生动地诠释着这些意义。
在世界读书日的设定中,书籍是胆识和力量的象征——1995年,在西班牙政府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读书日提案里,讲述了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赠给乔治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圣乔治节,节日期间,当地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
书籍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的这句话,被诸多爱书人称颂。
去年疫情期间,武汉方舱医院内,记者的镜头捕捉到一位年轻人。那位确诊青年躺在病床上,看着一本厚厚的书,脸上的表情安静而投入。在人类经受巨大考验之时,在那个容易令人心生不安的环境中,年轻人沉浸在书中的内心是安宁的,书籍是他的避难所,而他无意中被捕捉到的阅读行为,是疗愈彼时很多浮躁压抑心灵的一剂良药。
书籍是一群活生生的朋友,哪天你觉得被孤立了,消沉了,你可以去找它们,它们一直在那里——法国作家卡里埃尔把书籍看成最值得亲近的朋友。
同样在去年,受疫情影响,一些工厂暂时停工,很多打工者在无奈中返回家乡,在离开之时,有人抱怨、遗憾,而54岁只有小学文化的吴桂春,则选择了包容、祝福和留念。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办理退证时的留言,火了网络:“我来东莞17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12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余生永不忘……给了我人生最好的心态”。阅读,让我们从一个人的身上,看见了美好和希望。
古往今来,书籍承载的象征意义实在太丰盛了——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作为这些意义背后的主体——那些忠诚的读者们收获了什么,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說,“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是最难被困难征服的,这是阅读的真正意义——精神自治”,亦如德国作家黑塞说的那样,“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阅读的意义正在于此,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丰盈的精神生活世界。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悦”读,也就意味着建立了与世界的无障碍沟通,实现了与伟大心灵的对话。多读书,读好书,遇见更好的自己,绝不是一句空话。
当下,在中国,读书这件事已经被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更是连续八年被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全民阅读”的浓郁社会氛围中,让我们来一场春天的“阅”会,拿起书,做一个“悦”读人吧!(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