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作品与新媒体技术结合的发展与应用
2021-08-11沈艳婷
沈艳婷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攀升,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再次掀起“国学热”的新浪潮,多样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容逐渐传播开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九歌》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即使是生活在同一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家,其作品所表现的《九歌图》也各具特色。本研究将从当下传播形式的特色出发,结合《九歌图》的文化元素,将国学经典作品与数字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探讨、分析其发展模式和具体的新媒体技术应用。
关键词:国学经典;新媒体技术;楚辞;《九歌图》
“书必有画”,书籍中的绘画艺术自古就有,起初也叫插图,它是用来提炼和再现生活艺术,并解释艺术的一种行为和方法。现代新媒体技术就是通过图画的形式,使传统国学经典中的意象可视化,例如将一些具有文字艺术的句子转化为可视化的视觉形象。以《九歌》为题材的新媒体图画设计,正是《九歌》艺术的一种现代化表现手法。
在《九歌》图画的设计中,《九歌》文学作品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九歌》本身的内涵通过图案组合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艺术形象。不同的图案也代表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价值,图画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九歌》文字中所表现出来的张力、文化价值和情感内涵,通过这种方式从书面语言转换为视觉语言,可以更好地促进《九歌》文化内涵价值的传播。运用这种方式将图像设计应用于诗集装帧时,其文字与书籍的结合、与排版结构的协调、与印刷的配合以及纸张的选择,都拓展和延伸了诗歌的文化与内涵价值的传承。国学经典作品需要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生动形象地展现国学经典作品中的图画与其所代表的艺术内涵[1]。
一、《九歌图》的创作背景
《九歌图》是元代张渥根据屈原《楚辞·九歌》中的神话故事绘制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自信的源泉,对艺术创作者和文化传播者来说,所有理论研究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我们的文化,让更多的人去认识、了解传统文化并且为之感到自豪。《九歌图》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载体,为艺术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土壤和精神家园,也丰富了《九歌圖》的叙事和传奇内容。
数字图像对于文学传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数字图像可以帮助读者阅读与理解,进一步促进文学文本的传播。现代“复活”《九歌图》的研究有助于当代《楚辞》的传播与推广。对历代特别是明清时期《九歌》图画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的总结与归纳,为现代《楚辞》图像传播的创作提供了借鉴,也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贡献了力量。同时,旨在通过对《九歌图》的研究,探究在古画的基础上如何运用现代技术使《楚辞》焕发生机,使其以一种新的形象与现代人相遇。
二、新媒体技术下的图像技术特点
现代《九歌》图画的时代特征体现在多元的文化和艺术形态上,传统的阅读习惯、文化消费观念和艺术形式都受到了现代科技的冲击,《九歌》的读者群发生了转变,读者的审美观念也随之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
(一)审美情趣的多元化
与过去艺术服务于上流社会不同,审美视角下生活的多元化意味着艺术不再专属于上流社会,艺术和美没有了阶级和群体的相互制约。文化的发展和艺术的推广使生活有了更多的风俗情趣,这是一种多元化态势,艺术和文化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活的气息和韵味,也因此变成一种雅俗共赏的审美体验和一种生活价值,美的界限也消失殆尽。这对国学文化中经典图画的艺术发展是有益的,势必带来图画与国学经典市场的兴盛。在这个文化与思想相互交织的时代,新媒体技术下的展示形态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其中图像处理技术也是多元的[2]。
(二)图像的数字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图像技术成为文字艺术可视化领域的热门研究。发达的数字化图像技术,可以使一些经典作品中难以理解的国学意象直观展现出来,更加便捷、有效地促进人们对国学经典作品的理解。数字化体现的是传统国学经典文化与现代化社会技术发展的一种完美融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使传统的艺术文化与国学经典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价值,使艺术与科技交相辉映,使艺术的价值与国学文化的价值在新时代得以重新展现。同时,数字图像中的图画技术,使得国学经典作品中的文化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广大民众。这种现代化技术与艺术文化的结合发展,使传统文化的国学经典作品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展现出不一样的文化价值体验。
无论是哪种表现方式,在《九歌》图画中,都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写实主义,图画的创作需要创作者深刻理解《九歌》文化内容中的价值以及文化底蕴,只有对其中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感受其中的意境,才可以更好地对《九歌》中的某一种事物进行描写与刻画。其二是图像的抽象主义,表现为重视《九歌》中诗人的情感和阅读体验,营造意境。不管哪种形态的图画都是为了将主题以主观的视觉形象传递给受众。传统的数字图像媒介、现代数字图像媒材、数码媒介,甚至非数字图像媒材都能够应用于国学经典图像的创作,为《九歌图》带来更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语境。
三、国学经典与新媒体技术理论研究特点
中国古典文学及其图画代表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是一种中华五千年历史的优秀文化符号和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价值体现,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化消费品。中国古典文学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都是审美的基础单元,其中,诗歌的发展,是中国文化审美发展的出发点,大多数诗歌只能凭借文字来感悟其中韵味,因此,图画以及图像技术弥补了这种诗歌上不具有可视性的一种缺憾,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更多的是一种独立的审美个体,《九歌》给了画面创作者很大的创作空间,精美的画面也呈现了《九歌》不可替代的书写艺术的张力。在创作实践中,画面与十一篇诗歌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艺术表现力和语言优势,呈现出一个共同的主题,成为一个整体[3]。
图像是艺术家们用线和色彩创作的诗,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诗的画是艺术家们的创作,创作是在充分把握《九歌》思想的基础上进行的。《九歌》的创作背景是源于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一种价值体验,是从艺术角度创作的对客观世界的描写,是以客观为源,将《九歌》进行再现的一种形象化艺术手段。《九歌》是创作者根据同一主题,用自己的思考经验和表现方式创造出的视觉语言和文学语言。其次,新媒体的图像处理方法也可以参考隐喻、夸张等文学创作的修辞手法,这些不同的艺术创作风格和修辞手法都可以用来对《九歌》进行艺术再创作。
四、新媒体技术下国学经典的研究方法
从经典国学作品和新媒体技术结合的角度来说,国学经典作品注重的是文化价值的文字表述,现代化的新媒体技术通过图像技术使得文字表述更加具体、形象生动,更加注重视觉形象的创造,表达空间中事物的状态。作为艺术创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文学和数字图像的发展在不断地促进国学经典作品价值与艺术发展的进程,两者的相互结合可以迸发出灿烂的思想火花,同时,这种技术与经典作品的结合也是对自然、人文、思想、生活热情的一种深层次融入。汉字作为信息交流的一种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印刷品和印刷油墨的发明,它与新的创意长期兼容,书籍本身除了文字和图案,也是有它自己的审美功能以及一系列的文化价值。书中的图案按惯例分为两种:艺术画与科学画。科学图片经常出现于社会研究、教育和生活书籍中,用来反映确切的事实和解释人物。艺术画是根据对人物的理解来描绘、再现和创作文学作品的。因此,文学画不仅作为一门艺术反映历史、刻画人物,还有自己完全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
《九歌》和其他经典国学作品一样,都是以文字为载体,通过文字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价值和思想,传承思想价值,其更多的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和客观环境的真实反映,也是一种对审美视角的重新审视。《九歌》的作品通过图像技术来进行展现,会体现更多的意象和更高的文学价值,更加具有生动性与形象化。在客观观察中,《九歌》阐释了本源、质疑、怀疑、信仰和对自身状态的追求。它是“燃烧的蜡烛和思想之光”。
图画的价值在传统文化的经典价值中至关重要,它可以促进一种传统国学经典作品的生命力发展,使得文化更加形象化,因此,图画在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书是一个空间的设计概念,它凝固了三维生命,并在二维平面上生动地展示了它们。作为语言在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之间,文本与图片设计共同讲述了主题与故事。词汇的基本功能是在有限的词语基础上激发阅读思维,激发读者和作者的共同体验,产生联想和情感。图片通过特定的视觉形象和视觉符号来解释词语,激发读者的视觉和感觉,同时作为载体情感与想象力,给读者带来更多的阅读乐趣。
五、结束语
无论是何种表达方式在九诗图画中都具有两面性。第一,现实主义。图画创作需理解《九歌》中的内容,并选择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者形式描绘其中的一些图像。第二,抽象主义。《九歌》强调了诗人的情感和阅读体验,并以此为基础,借助现代化的数字图像技术,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的趋势,借助于不同的数字媒介,使经典作品的价值重新被看见,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传统的数字媒体、现代的数字图像媒体、非数字图像媒体都已成为图画创作的适用媒介,这也使得《九歌》图的表现形式和语境多种多样。只有科学地结合现代化的数字多媒体技术,才能更好地将传统国学经典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和优秀的文化价值体现出来,通过一种直观的方法更好地促进经典文化作品与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播和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0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古画复活:屈原《九歌图》的现代传承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黄河,王芳菲.新媒体如何影响社会管理—兼论新媒体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与功能[J].国际新闻界,2013,35(1):100-109.
[2]闫放,高怡,王定红.数字媒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25-28.
[3]高慧.論新媒体技术对公民社会成长的作用和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4(2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