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学视角下动物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

2021-08-11袁铭君张恬叶杨玉李军德

特产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药用药材野生动物

袁铭君,张恬,叶杨玉,李军德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 100700)

动物药材资源是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药材(medicinal materials of animal derivative,MMAD)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适时采收(集)药用动物和(或)一定药用部位后,经一般产地加工而成的原药材[1]。广义上,动物药材资源(medicinal materials'resources of animal derivative,MMRAD)是指有药用价值或可能存在药用价值的动物与动物药材的总和。狭义上,动物药材资源是指国家药典、部颁(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等所规定的药用动物与动物药材的总和。从理论到生产实践看,动物药材资源是一种具有后发优势的资源,作为生物资源,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文化资源,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医疗资源,是诊疗疑难杂症的重要物质基础;作为经济资源,具有潜在的较高经济价值。2004―2018年,麝香、蛤蚧、蜈蚣及水蛭等23种动物药材产能从9 608 500 kg增长到12 379 500 kg,增长了28.8%,创造生产总值50.27亿元,2018年动物药材中成药制剂产值高达1 187.77亿元[2]。但药用野生动物资源稀缺,人工养殖种类与规模不足、循环综合利用滞后等造成了动物药材市场总体缺口较大。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对广义动物药材资源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以期为动物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动物药材资源现状

1.1 资源利用

动物药材资源利用历史悠久,古今文献均有记载(表1),其整体呈逐渐增加态势,如动物药材从古代65味发展至740味,药用动物从332种发展至2 341种。从传统中医药理论分析,动物药材具有18大功效,即解表、润下、清热、健脾利尿、祛风除湿、开窍、安神、平肝息风、理气、化瘀止痛、止血、补益、收敛、生肌、消导、明目、化痰止咳平喘和攻毒杀虫止痒[1]。现代研究表明,动物药材对神经系统[3-5]、心血管[6-8]、免疫系统[9,10]、消化系统[11,12]及肿瘤[13,14]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然而,2020版《中国药典》一部及四部仅收载药用动物106种,占现有药用动物总数的4.5%。基本实现人工养殖的药用动物71种(表2),约占现有药用动物总数的3.03%,其中达初级水平(引种、驯化)的18种,占比0.77%、中级水平(引种、驯化、饲养、繁殖)的26种,占比1.11%、高级水平(引种、驯化、饲养、繁殖、育种)的27种,占比1.15%。综上可知,动物药材资源丰富、疗效佳,但存在开发利用不足、人工繁育与驯化进程缓慢等问题。

表1 动物药材资源古今记载Table 1 The ancient and modern records of MMAD and MA

表2 药用动物养殖情况Table 2 The cultivation situation of medicinal animals

1.2 资源管理

动物药材资源管理包括两部分。一是药用动物管理。现行法律法规与药用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有《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刑法》(2020年修正)、《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6)和《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2019修正)等;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还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名录,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与药用野生动物质量控制相关的有《动物防疫法》(2021)、《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2019)等。同时,为彰显大国责任与义务,我国于1980年12月就加入了《濒危野生动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19版),使药用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为更好保护与利用经济、生态和科研价值极高的药用动物资源,国家林业局、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联合发布并实施了《关于加强赛加羚羊、穿山甲、稀有蛇类资源保护和规范其产品入药管理的通知》(2007),决定统一实行专用标识管理制度。二是动物药材管理。在保护方面,国务院发布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1987)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并于1993年发布了禁止犀角、虎骨贸易的通知。在质量管理方面,我国共颁布药典11部,均对动物药材质量控制做出了部分规定,并发布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02)和《进出境中药材检疫监督管理办法》(2015)等,与此同时,“动物药材生产及产地加工技术规程”(2017年立项)团体标准编研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一系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管理规范等的颁布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动物药材资源的不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有序开发与合理利用不足;动物药材质量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且专属性较弱。

2 面临问题

2.1 自我生存能力所限

药用野生动物自我生存能力限制是其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类出现前就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即奥陶纪末、泥盆纪晚期、二叠纪末、三叠纪末和白垩纪末[15],导致生物多样性下跌幅度远超正常背景值。物种消亡是最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局地灭绝也时常发生,追其根本则是自我生存能力所限,如不适应环境变化:动物与其生存环境变化关系密切,气候冷暖、自然灾害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5万年前,全球经历了一轮快速的气候变暖,猛犸象、披毛犀等大型哺乳动物灭绝,与之同时期的马、鹿及犀牛等却存活了下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气候转变为夏季季风气候后,普氏野马消失[16];水蛭对温度变化敏感,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水体温度上升成为水蛭野生资源蕴藏量下降的一大因素。生存策略影响:物种的濒危和灭绝不是随机的,大型物种更容易灭绝,这与其生存策略有关。在生存竞争中不同物种演化出了不同生存策略,即R策略和K策略。R策略动物(美洲大蠊、虻虫等)繁殖个体多,以数量来博取生存概率;K策略动物(东北虎、犀牛等)个体繁殖数量少但质量高。食性单一:食物是保障动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当食物链被破坏时,食性单一的动物必然会出现生存危机,营养不良可能影响生殖器官发育及生理状态,甚至导致胚胎早期死亡等,如以食白蚁为主的穿山甲。自身疫病:近年来,动物自身疫病呈现出新病不断增多态势;野生动物活动范围广且不确定,增加了及时发现和治疗的难度。1993年在死亡蛙类身上发现的壶菌病造成两栖动物数量史无前例地下降,其造成了34种两栖类灭绝,并与93种两栖类衰退相关[17]。

2.2 利用中面临的问题

2.2.1 供求矛盾加剧 动物药材资源供求矛盾主要体现于供小于求,而资源稀缺是主要原因。栖息地减少、无序开发等造成部分药用野生动物数量下降;人工养殖种类少、规模小和养殖技术突破难等使其稀缺难以得到缓解,加之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养生保健意识增强而动物药材又多具滋补调养等功能,国内市场对于动物药材的需求逐渐上升;日本、韩国等地因自产数量少但生产需求大成为我国动物药材主要出口市场。以水蛭为例,2000年之后水蛭需求量连年增加,2012年水蛭国内需求量达500 000 kg,出口量达50 000 kg以上,而供给量仅有400 000 kg左右[18],供需缺口大。经济学认为,如果供求关系不平衡,必然造成价格不良变动。资源稀缺,价格上升,在利益驱使下会形成“越少越贵,越贵越开发,越开发越少”的恶性循环。

2.2.2 价格波动剧烈 动物药材资源因受其供给数量、生长周期及人为囤积与炒作等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剧烈。对2019―2020年安国市场常见动物药材价格进行统计(表3),年涨跌幅大于15%的动物药材有人工牛黄、龟甲胶、九香虫、牛黄、桑螵蛸、壁虎、乌梢蛇、蜈蚣、僵蚕、全蝎、蛇蜕、蛴螬、蟋蟀、羊鞭、蟑螂和水蛭等。以乌梢蛇为例,从中药材天地网、康美中药网发布的信息来看,亳州市场、安国市场和玉林市场乌梢蛇需求较高,但库存少、货源少导致价格居高不下,年涨幅高达111.54%;桑螵蛸多来源于野生,采收受生长周期影响,价格波动剧烈,年涨幅达132%。通常,价格波动剧烈会干扰市场稳定。价格暴跌,药用动物养殖业经济会损失惨重;价格暴涨,药企则会面临成本增加,如果动物药材价格上涨范围超过其可承受范围,企业将面临倒闭风险;或企业为生存不择手段,选择低质药材,影响患者用药安全,且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高质药材会被劣质药材逐出市场。

表3 安国市场常见动物药材平均价格年涨跌幅(2019 2020)Table 3 The average annual price rise and decline of common MMAD in Anguo market(2019 2020)

2.2.3 资源利用方式待改善 国家历来重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动物药材资源精细高值化利用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途径。然而,部分动物药材资源利用方式仍为粗放型,以动物药材为生产主料的企业日益增多,产生的非药用部位、药渣等数量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药渣年产生量达300亿千克[19],而非药用部位中存在丰富的糖原、透明质酸等,药渣中还含有利用不完全的蛋白质、多肽等,有一定循环利用价值。其次,我国大部分动物药材经简单加工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呈现如药材、饮片等,经济附加值低。第三,动物药材资源兼具生态、观赏、学术和食用等价值,但这些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

2.3 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2.3.1 保护与利用矛盾冲突时发 我国一些药用野生动物资源日益减少,与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普遍威胁基本一致[20]。据统计,已有122种药用野生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约130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野生动物保护不断增强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一些动物面临越保护越濒危的局面(如犀牛)。药用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利用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其矛盾时有发生,与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普遍威胁基本一致,我国一些药用野生动物资源日益减少[20]。据统计,已有122种药用野生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约130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野生动物保护不断增强并取得了较大成就。新冠疫性爆发后,关于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呼声愈演愈烈,部分药用野生动物的利用问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反对任何形式利用野生动物的主张未认识到资源禁用后带来的生态后果及社会经济后果。

2.3.2 质量管理体系亟待完善 动物药材资源质量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经济学认为,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产品变异,而动物药材资源产品变异常见于人工养殖、采集加工、贮藏保存和运输销售等主要环节。《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对药用动物的养殖及动物药材的采集加工、贮藏和运输等方面针对性较弱。此外,药典中部分动物药材质量控制指标缺失:2020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动物药材51味,仅18味动物药材有含量测定指标;约2/3动物药材都有不同程度缺项,如水分、灰分、黄曲霉毒素、重金属和浸出物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及专属性强的动物药材质量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而针对药用动物标准化养殖的技术规范缺失。

2.3.3 产权需明确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条规定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产权不明晰时,企业或个人使用资源付出的成本就会小于社会为其付出的总成本,从而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21]。我国对于药用动物野生资源的所有权、收益权和转让权等未做出明确界定,导致偷猎盗猎、倒卖走私野生动物时有发生。

3 策略

3.1 坚持适度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

药用动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这为其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基础。借鉴国外可持续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适度保护、有序开发及合理利用为原则,加大药用野生动物资源监管力度;完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平台,如引入物联网技术,基于物联网建立药用野生动物资源动态数据库,在充分了解药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规范的可持续利用策略。对于自身原因数量减少的物种,应顺应自然规律,把有限资金投入到值得保护的有限物种上。

3.2 重视培养人才与加强基础研究

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关键要素。中药行业中,研究动物药材的人员屈指可数。鼓励跨专业学习,打破学科间专业壁垒,促进学科与专业间交叉融合,为动物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加强动物药材资源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合理且必要的。增加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如设立专项基金;推进基础研究项目与重大工程建设,为动物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3.3 合理配置资源与增加人工供给

动物药材资源配置与其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合理配置资源,降低保护利用成本,使其效益最大化。针对珍稀濒危药用野生动物,充分考虑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其在不同企业或不同地区之间的最优配置;针对其他药用野生动物,顺应其生长繁殖规律,根据不同时间段数量的最优分布,设定最优保护开发利用模式;针对珍稀名贵动物药材,深化标识管理,物尽其用。

大力发展药用动物人工养殖业。人工养殖是保护药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有力措施,也是保障动物药材供给的主要途径。制定并落实药用动物人工养殖扶持政策,鼓励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在此基础上,加速珍稀濒危药用动物代用品的研发进程,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开展人工制品研制。破解动物药材来源单一、对野生资源依赖强的难题,全方位多角度保障动物药材资源供求平衡。

3.4 强化价格管理与发展循环经济

价格波动与市场稳定息息相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动物药材资源价格监测平台,建立价格预测与预警机制,稳定价格;利用市场机制优化价格体系,如发展动物药材资源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合约平抑价格、规避风险,帮助生产者了解行情并及时掌握未来的价格走势,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饲养方式。

发展动物药材资源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是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实现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循环,一是充分挖掘非药用部位及药渣的可利用价值,如设立专项资金与建立项目支持其理化性质、营养学及药理学等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生物燃料、动物饲料、保健食品和医疗用品等。二是打造利益共同体,实现动物药材资源利用环节间的循环共生,如强化动物药材资源相关行业间“产、学、研、金、用”的密切联系;成立有关联盟与基金反哺动物药材资源相关产业,努力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3.5 增强质量管理与完善产权制度

动物药材资源的质量是保证中医药有效性的基础,也是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完善动物药材质量评价体系,如加强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发展简单有效的快速鉴定技术等;发展药用动物标准化养殖,如强化引种、驯化、饲养、繁殖和育种等研究,制定标准化养殖规程,建立动物药材资源生产与流通各环节间的信息管理平台,并制定追责制度。

明晰药用野生动物资源使用权。如将其使用权出租给某一主体,该主体既享有药用野生动物资源带来利益,还要履行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对于人工繁育的药用动物资源,使其产权私有化,利用产权的激励功能增加产权私有者的生产积极性。

总之,解决动物药材资源面临的问题,应始终坚持适度保护、有序开发及合理利用的原则,通过实施上述策略,努力实现其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研发力量不断壮大、人工培育不断突破和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的美好愿景,最终保障动物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药用药材野生动物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城市野生动物的生存之道(上)
野生动物的魅力与野性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中国将拉开药用辅料行业的整合大幕
全国三大药材市场近
互帮互助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