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诈骗侵犯老年人权益的案例分析报告
2021-08-11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陈 思(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绪论
(一)案例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以各种手段诈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案件频发,诈骗金额不断扩大,作案手法也在不断翻新,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损害,也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遭受侵犯。通过对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老年人心理、代际关系、老年人社会保障和服务、老年人法律等方面来了解老年人被诈骗的原因,以及如何去解决保健品诈骗侵犯老年人权益的问题。研究老年人为什么会被保健品诈骗,利于进行对策制定,进一步预防老年人保健品诈骗,并且利于增加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使老年人不与社会脱节,更好促进代际关系的发展,也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二)文献综述
我国人口出生率近年来有所下降(如图1),老年人人数不断增加(如图2),我国的老龄化呈上升趋势。近年来,保健品诈骗团伙也越来越多,据统计,全国公安机关在2018年以来破获保健品诈骗案3000余起,抓获作案团伙1900余名,追回1.4亿元[1]。房永森[2]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犯罪者的诈骗原因,并且提出保健品诈骗的治理不仅仅要依靠公安机关的“严打”,而且要从市场等方面进行防范,老年人也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要让综合治理发挥作用。本文将从犯罪者的角度进行诈骗分析,解释其在诈骗中如何获取暴利,也从经济和市场角度解读如何防止案件的发生。我国公安系统也在严厉打击诈骗,但对于老年人保健品诈骗来说,公安部门的防范工作很难开展,且对老年人的防诈骗宣传教育成效有限。有的老人由于不能很好的接受信息,所以不知道自己被骗,还有很多老人在上当受骗后不采取报警的行为,一方面是因自尊心受损,不愿意报警,另一方面是对诈骗团伙所谓的专家深信不疑,不相信他们是诈骗团伙。2019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度重视老年人受保健品诈骗的现象,并指出要严厉打击老年人保健品诈骗的新型犯罪行为,为此也从各个方面采取行动,保障老年人的权益。总而言之,预防老年人保健品诈骗是一项受到社会关注的事情,各方社会力量也要做出行动,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图1 我国近年来人口出生率
图2 我国近年来老年人人数
■ 案例内容及分析思路
(一)案例内容
2019年抓获一诈骗团伙,主犯为徐某等人,他们以生物科技公司的名义进行保健品诈骗,通过报纸广告、电话以及免费领取小礼物等形式吸引老年人到公司,有人在公司假装专家和医护人员,在对到场的老年人进行所谓的身体检查后,告诉老人的身体存在问题,引诱老年人付高价购买“伊康牌初乳胶囊”“肽神片剂”和其他卫生保健产品或食物,获得总共超过70万余元的巨额利润[3]。
(二)分析方法和分析内容
通过互联网、电子图书等途径查阅文献及案件资料,了解身边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的例子,运用学习的老年学等相关知识,探究老年人被保健品诈骗的原因。本案例从老年人角度,通过对老年人心理、所处的环境、所享有的保障等方面来分析老年人为什么会受到保健品诈骗,并从多角度、综合地来寻找预防老年人受到保健品诈骗的对策。
(三)案例分析目标
通过对案例和老年人受骗的分析,寻找预防老年人被保健品诈骗的方法,加强对老年人心理以及其权益保护的认识,完善相关法规的建设,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希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对策的提出,使社会对老年人投以更多关注,防止更多的老年人上当受骗以及再次受骗。
■ 老年人被保健品诈骗的原因分析
(一)老年人的心理原因
(1)渴望健康。对老年人而言,身体机能和器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老,并且伴随着某些疾病,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有骨质疏松、关节炎、肌肉萎缩、高血压病、脑血管病、肺炎等。有些老年人会对疾病和死亡产生恐惧,所以他们渴望健康,容易“病急乱投医”。诈骗团伙正是利用老年人的这一心理,对其进行所谓的检查,并告诉老年人他们有疾病,借机推销保健品,并声称这些药品有神奇的功效,而事实上,这些保健品都十分劣质,服用不仅无益于健康,反而会对身体产生危害。但是老年人被保健品能治病的谎话所蒙蔽,最终落入了诈骗团伙的圈套。有些老年人服用保健品后声称身体越来越好,殊不知这只是心理影响而已,实际上,保健品并不能治病。
(2)辨别能力退化。老年人会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导致反应迟钝、智力退化等问题,会使他们不能很好的辨别诈骗。诈骗团伙也会使用一些高科技和专业术语来迷惑老年人,进行夸大功效的虚假宣传,在案例中的诈骗团伙正是使用了这一手段。而且保健品诈骗的形式在不断翻新,老年人很难做到完全辨别诈骗,再加上诈骗团伙的保健品讲解员进行的讲解,会使老年人更加容易受骗。因此,有些老年人可能根本无法辨别是否是保健品诈骗,甚至完全相信所谓的“专家”。还有一些老年人是因为他们会相信保健品的功效,从而上当受骗。
(3)勤俭节约的心理。很多老年人都有勤俭节约的习惯,所以免费的字眼会比较吸引他们。在案例中,诈骗团伙便采用领取免费礼物等各种免费的形式吸引老年人,等到现场时再给老年人进行保健品推销。很多老年人认为去了就可以领免费的礼物,甚至还有免费的旅游,就会主动联系诈骗团伙,老年人并不认为去领东西会被诈骗,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天上不会掉馅饼,本以为可以免费领东西,但最终被忽悠买了保健品。
(4)被“亲情牌”打动。很多老年人不与儿女们一起生活,儿女的陪伴较少,所以诈骗团伙从这方面谋取老年人的信任,打“亲情牌”,在很多其他案例中,诈骗团伙往往表现的比自己的儿女还亲热、还孝顺,使老人从心理得到了被关怀的满足感,也让老年人对他们放松了警惕,也对他们非常信任,获得了老年人的信任之后再推销保健品,由于老年人对他们的信任最终购买保健品。在告知老年人被诈骗时,他们大多不愿意相信自己被欺骗,心理上也会受到伤害。
(二)代际关系
(1)儿女陪伴少,老年人孤独感强。很多老人都是独自居住,与儿女相距较远,儿女回家的时间也有限,老年人心理就会感觉孤独,使得诈骗团伙有机可乘,他们利用老年人的孤独感,打“感情牌”,对老年人进行关心和照顾,使老年人心理得到满足,从而你更加相信他们,并最终购买保健品。有些老人聚在一起时会讨论保健品使用感受,也会影响另一些老年人,由于儿女不在身边,老年人就会遵循自己的意愿购买,使他们上当受骗。
(2)儿女对老年人关心少。儿女对老人生活关心少,不知道老人身边存在的潜在的诈骗危险,加之儿女和老人的沟通较少,老年人在购买时也没有和儿女进行协商,使得他们没有发现老年人的异常,而且儿女对老人的防诈骗提醒不到位,老年人的防诈骗意识不强,最终使老年人被保健品诈骗。
(三)相应的社会保障和服务
(1)防诈骗宣传教育不到位。相关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机构没有很好的做到防诈骗宣传,使得老年人对保健品诈骗手段不了解,容易上当受骗。因此,及时对老年人进行反诈骗宣传教育,对预防老年人保健品诈骗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很多社区服务缺乏相关宣传,宣传和教育的覆盖面也有限,很多服务部门也没有设置针对老年人的咨询服务,老年人无处咨询,就容易被保健品诈骗。
(2)老年人服务项目少。由于对于老年人受保健品诈骗缺乏重视,使得有关老年人防诈骗的服务项目较少,缺少专门对老年人进行保健品讲解的服务,且服务范围也有限。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使得依靠网络的服务项目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相应的法律
(1)法律执行有难度。老年人的维权意识不强,受到诈骗有的老人不会进行报警,而且在潜意识里还会认为自己没有上当受骗,这让诈骗团伙一直逍遥法外,继续诈骗其他老年人,大大提高了执法难度,使得案件的破获期拉长,也会使更多老年人上当受骗。
(2)执法主体不明确,缺乏统一管理机构。执法主体不明确,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防诈骗宣传和教育很难落实到实处,同时,分散的管理体制使执法主体相互推诿,不利于老年人权益的维护。
■ 预防老年人保健品诈骗的对策分析
(一)从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方面
(1)对健康有正确认知。要想保持健康,首先要有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世界上没有长生不老,要乐观地看待生死,不能过于害怕,更不能“病急乱投医”,这时就需要对老年人进行保健品功效的教育,让老年人对保健品功效有清楚的认识,保健品不能治病,身体上的疾病还是要去医院,在医嘱下购买和服用药物。
(2)提高辨别能力。老年人的防诈骗宣传和教育需要加强,提高老年人对防诈骗的认识,让老年人对保健品有更多的认识,提高老年人的辨别能力,从老年人自身防止被诈骗。另外,还需要提高老年人自身维权意识,利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3)不从众,不贪小便宜。老年人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不盲目、不从众、理性消费,谨防诈骗。面对免费领取小礼品的诱惑,要有不贪求小便宜的心理,多了解诈骗的手段和方式,防止被诈骗。
(二)从老年人的家庭环境方面
(1)儿女多陪伴、关心老人。儿女要多在意老年人的生活,多给老人精神和心灵上的慰藉,让老年人的孤独感降低,内心得到满足。儿女也要多关心老年人购买东西的情况,对老年人买的保健品予以重视,防止老年人被保健品诈骗。
(2)儿女教老人防诈骗。儿女多与老年人沟通,让老年人不与社会脱节;给老人讲有关防诈骗的知识,以及诈骗的手段,让老年人不容易上当受骗;多关注老年人使用的社交软件,是否存在保健品诈骗者。
(三)从老年人的社会环境方面
(1)防诈骗的宣传教育。有关部门应从基层落实对老年人防诈骗进行宣传和教育,如社区进行老年人防诈骗讲座、认识保健品讲座等,从社会的大环境对老年人防诈骗进行重视,保护老年人权益。
(2)执法主体明确,法律落到实处。有关部门明确执法主体,将老年人权益保障落到实处;设立专门的防诈骗管理部门,对老年人防诈骗进行系统教育,对老年人权益进行明确保障,让上当受骗的老年人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