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关键在于“活”

2021-08-10李辉林丹萍

中国德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党史青少年历史

李辉?林丹萍

日前,教育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把握青少年特点,贴近青少年需求,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引导他们听党话、跟党走。青少年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在青少年群体中扎扎实实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是落实党中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重要政治任务,更是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要求。

摘 要

加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是厚植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情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针对党史学习教育规律、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在于“活”。党史学习教育要贴近青少年生活、以鲜活的方式吸引青少年、用灵活的评价强化教育效果,引导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关键词

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

作者简介

李辉,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丹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针对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在于“活”,即教育内容贴近青少年生活,教育方式方法鲜活,教育评价灵活。

一、贴近青少年生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是从教育资源而言的。不过,作为教科书的历史和受教育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主要表现为时间距离。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实,受教育者面对的是当下,即现实。如何将历史知识产生的距离感同受教育者求知的欲求结合起来,是增强党史学习教育针对性的前提。这个要求就是贴近青少年的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成为一个学术话语并被赋予特定含义是从胡塞尔开始。他认为生活世界是原始的感性世界和文化—历史世界的复合体,是前科学的世界,是生活主体从他的角度可以体验的世界。虽然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具有明显的先验性,但是对于认识教育主体的前提知识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不同時代的不同主体有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社会主体会从自我的生活感受出发认识历史、评价历史、接受历史感悟。党史学习教育贴近生活是保证学习教育实效性的前提。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时代际遇,每一代人都有属于其自身的生活世界。同时,同一代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又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形成不同的生活感受。历史记忆是搭建起生活世界场域衔接的重要桥梁。经历过旧中国历史磨难的人,很容易理解中国革命史;有挨饿经历的人,很容易理解改革开放史。凡是经历过社会转型期的人,都有比较的记忆。当代青少年已经是“00后”,没有受苦、挨饿的经历,如何构建起相应的记忆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其一,将党史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构建青少年的党史记忆。历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党史教育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的《语文》、中学的《历史》到大学的《中国革命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其中都有党史内容。不过,作为独立的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尚未安排。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中得出的结论,是自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目标后,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不断探索得出的结论。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和认同最大优势和根本特征,离不开党史教育。“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2]学习党史,可以帮助青少年认清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知道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增强历史自觉。

其二,党史教学资源的选择要同当代青少年的生活世界结合起来。“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3]同样,教育内容内化为学习知识的程度,也取决于学生对教育内容的需要程度,即教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程度。生活是人类历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原点,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就是为了生活而产生,且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完成的。从口耳相传到传帮带教,再到学校教育,都是为了把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传承下去。历史实质上就是人们的生活经历的记录,党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

只有建立在生活根基中的党史教育,才能真正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才能帮助青少年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精神困惑。指导生活实践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任何一种教育或者理论都是源自生活实践,也要回到生活,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引导青少年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培育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情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青少年对党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缺乏切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加之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导致他们对党的历史产生怀疑。因此,党史学习教育除了要让青少年认识党的历史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回归现实生活,让青少年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党的伟大贡献,从而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二、以鲜活的方式吸引青少年

青少年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以“00后”为代表的当代青少年身处开放多元的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住民”、经济全球化的“原住民”、国际互联网的“原住民”。当代青少年阅读面广,思维敏捷,开放程度高,分层分众明显。只有鲜活的方式才能增强党史教育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青少年。

(一)适应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把党史故事讲“活”

童年的故事是人生美好的记忆。党史中有不可计数的英雄人物、感人事迹、革命故事等等。在青少年的教育中讲革命故事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经验。《朱德的扁担》《刘胡兰》《鸡毛信》等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重要的育德资源。在新时代,党史故事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需要挖掘其育人资源。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4]一个《半条被子》的故事凝聚了军民鱼水情,展示了共产党的宗旨。对于青少年的认识特点而言,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一个人物承载一种精神。“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讲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组织学生自己讲。”[5]

(二)利用现代空间拓展,多样化创新教育形式

历史教育中的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方法同样适用于党史教育学习。随着社会进步,当代教育正在向日常生活和网络两个空间拓展,这为党史教育学习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空间主要有家庭、学校、社区等。其中,家庭和学校两个空间影响最直接。学校可以通过开发红色教育资源、创设生活育人情境,使党史学习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第一,加强与党史馆、革命博物馆等机构的合作,动员学生一起收集整理当地红色革命故事、红色歌谣,梳理家乡历史变迁故事,形成丰富、鲜活的党史教育资源。第二,将党史学习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将教室的走廊、校园的长廊布置成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历史长廊;在校园宣传栏、主题板报中专设党史文化专栏,宣讲党史知识;在校园中摆放革命家或者党史教育主题的雕塑;在校园广播站开设党史学习教育栏目,播放红色歌曲,宣讲革命故事,把党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环境之中,积极营造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的学习氛围。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校外实践活动,既利用实践活动激发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实现学校与社会空间的互动衔接。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等日常校园活动和重要的纪念活动是开展党史教育的活动载体,将仪式教育与党史教育相结合能有效激活青少年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共鸣;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奠英烈、参观革命纪念馆;在重要时间节点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图片展、演讲比赛等各种形式纪念活动,在纪念日开展群体性的纪念活动可将人带入特定的历史时空和历史场景,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学校党史教育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仅可以让老党员、榜样人物走进校园给青少年讲党史,还可以让青少年走出校园,走到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学习。

现今网络空间已然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互联网和科技应用正在塑造“00后”的学习和生活。以互联网和手机等数字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无所不在的新场域和新平台。首先,充分利用互联网海量信息的优势,整合电子书、短视频、游戏竞赛、影视创作的资源,让网络空间成为党史教育的移动资源库和学习平台。其次,讲好党史教育的“云课堂”,邀请教师、老党员和青少年讲授、录制系列音频、微党课,通过音频、短视频的形式充实青少年的“碎片时间”。最后,通过网上党史知识竞赛、打卡学习、话题挑战、短视频大赛等方式,以竞赛互动的形式提高青少年学习党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适应青少年的发展规律,创新话语方式

作为全球化“原住民”的青少年视野开阔、开放,喜欢从国际比较中对标国家发展。因此,讲党史要结合现代讲当时,结合世界讲中国,将中国发展与其他国家发展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对比,在比较中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网生一代”的青少年喜欢具象化、生活化的话语表达方式,要将历史话语、政治话语转化成生活话语、青少年的“青言青语”“网言网语”等,用通俗易懂、形象幽默的语言讲好党史故事。充分挖掘党史资源,灵活运用青少年喜欢的人物、文化符号和微视频,凸显“短”“快”“活”的特点,借助“网、微、端”融媒体传播矩阵广泛传播。例如,国产原创的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将真实的历史故事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并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二次元形象呈现,把想讲的故事和青少年喜欢看的形式相结合,引起青少年强烈的共鸣,从而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教育效果。

创新党史教育的话语表达要紧扣学生成长的经历和现实需求,适应青少年碎片化的接受方式和网络化话语表达方式,在内容选择上把握主题主线,在内容表达上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幽默生动而不娱乐化庸俗化。此外,还要鼓励青少年以自己的视角,发出青少年的爱党、爱国声音。

三、用灵活的评价强化教育效果

评价既是对教育学習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引导。因此,建构评价指标体系既要考虑教育学习的目标,也要考虑受教育者的特征。党史学习教育既是一次历史教育,也是一次党的思想理论教育,要考虑时代与实践发展要求,也要考虑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的结合。基于对青少年这个复合型群体的认识,要以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为中心,遵循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考虑分层分众差别。

(一)基于不同目标维度的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6]这为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确立了目标,也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评价指明了方向。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明理是前提,增信是关键,崇德是动力,力行是目标。只有把握历史才能明确理论从哪儿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儿来,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学史明理,就是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思想的力量,通过历史学习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树牢唯物史观,提高青少年的思想理论水平。学史增信,就是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通过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并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四个自信”,筑牢信仰之基。学史崇德,就是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道德的力量,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增强道德修养,引导青少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史力行,就是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实践的力量,将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青少年学习生活中的热情和动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引导青少年自觉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基于不同学阶的分层评价

党史学习教育要触及青少年的心灵,教育者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成长环境的青少年进行分众细化,科学设计教育内容,也要基于不同学阶制定分层评价标准。一般来说,学习教育的目标体系可以分为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技能目标,在不同学阶对不同领域的目标的要求和侧重也应灵活设计。例如,小学生党史学习的重点在于通过讲故事、游戏体验等直观方式,启蒙爱党爱国的情感,评价重点应侧重于情感态度目标,考察小学生爱国情感的培育情况。中学生党史学习的重点在于通过知识性学习逐步建构起党史的知识体系,提升政治素养,评价重点应侧重于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可以采取知识考核的方式评价党史知识体系和采取综合考核的方式评价政治素养。大学生的党史学习要强化理论武装和实践能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探究性学习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公益服务、专业实践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和实践能力,评价重点应侧重于技能目标。可以通过党史知识竞赛、知识考核的方式评价他们对党史知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系统把握情况;通过定期思想汇报、座谈会等形式考察大学生的思想情况;还可以以志愿服务时长、社会实践情况等指标考察其实践能力,通过多维度、长时效等综合考察、灵活评价大学生是否实现知党爱党、知史爱国的目标。

(三)基于不同人群的分类评价

青少年这一复合型群体涵盖了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和党员三种不同的人群。党员是先锋队,团员是突击队,队员是预备队,这三个组织分布在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衔接也有交叉,但都具有共同的使命、目标和任务。坚持以党建带团建、队建,以团建、队建壮党建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和党员的培养都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这三种人群有一个统一的评价目标都是要引导他们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做到知党爱党、知史爱国。但是对于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和党员的评价体系应该呈现出阶梯式成长的评价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少先队员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7]少先队员的党史教育要围绕培养青少年朴素政治情感和共产主义道德展开,重点在于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引导少先队员听党话、跟党走,不断树立和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共青团员的党史教育应该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对团员的理论武装和政治引领,引导团员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党员的党史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核心,强化使命担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觉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主动为群众办实事,把学习成果落到实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清醒剂和营养剂,只有懂得历史,才能把握好时代发展大势,青少年才能深刻理解和懂得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百年目标”交汇的关键阶段,对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新时代青少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正当其时,更是十分必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鼓舞青少年斗志、凝聚奋斗力量,让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培养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2][6]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4)-11.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2.

[5]習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2-23.

[7]习近平.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 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N].人民日报,2021-06-01(1).

责任编辑︱孙格格

猜你喜欢

党史青少年历史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