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是个删繁就简的过程

2021-08-10张兵

民生周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讲台人生材料

张兵

张怡晟毕业前和同班女生合影。

魏国老师曾经说,人生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畢业后的这些年,张怡晟愈来愈明白这个道理。

魏国,湖北公安一中教导室副主任,从事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连续19年担任班主任,带过7届高三毕业班。

“作为我们的班主任,魏老师的目光望向每一位学生,他每天会巡查教室数遍,时不时找学生谈心,了解近况。”在一篇回忆母校的文章中,张怡晟写道。

启迪方向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眼,快过去9年了!我一直记得班主任魏国老师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课,那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张怡晟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张怡晟,公安一中2012届学生,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后进入中央媒体工作,现为驻地一线记者。

“魏国老师治学严谨,但严肃的外表下藏着对学生温柔的期待。他教政治,文献解释得通俗易懂,时常检查我们的上课笔记,督促我们不断做错题积累知识,还精心编制各种学习资料。”张怡晟说。

他回忆:“我高一刚进文科班没多久,魏老师便喊我到办公室,问我考试时为何做不完材料分析题。我回答说,我是先看材料再做题,看材料时揣摩半天,结果发现题干与我想的不一致,又得重新构思,耽误不少时间。”

“魏老师听完便把他的经验告诉我,先看题干,再带着问题快速读材料,边读边在试卷上画出关键信息,其余跳读。我按照魏老师说的方法,试了几遍,在之后的考试中再也不存在做不完的问题。”

张怡晟认为,最好的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一个帮学生打开窗户看世界的人,给学生启迪,让学生找到前进的方向。

老师的讲台是学生的舞台

“‘你们再背背书,有问题随时问我。魏老师对全班同学说。那是2012年的一天下午,天气很闷。”张怡晟记得。

作为文科生,高中的很多课都是以背书结束,政治课也不例外。“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张怡晟提高嗓门背起来。

张怡晟坐在第一组靠窗的位置,朝窗外望去,微风吹拂着远处潺园的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阳光穿过教学楼前的树林,光影在地面斑驳摇曳。在他的记忆里,公安一中的校园总是郁郁葱葱、美丽幽静。

公安一中

学校里的凉亭,张怡晟他们常在这里背书。

张怡晟把书放在窗台,这是魏老师经常给他“开小灶”的地方。张怡晟说,他常隔着窗问魏老师问题。若上课遇到什么疑问,下课前他就会把窗户打开,等魏老师经过时,便举着书喊住魏老师。

魏老师总是三步并作两步地朝张怡晟走来,先把教案搁一边,然后侧着身,胳膊肘撑在窗台上,歪着脖子解答张怡晟的疑问。要是碰到上午最后一节课,魏老师常被他“拖堂”。但无论多晚,下一次他还是会微笑着朝张怡晟走来。

背了20分钟书,张怡晟有点困。为了让自己清醒点,他起身径直走上讲台。

张怡晟朝魏老师看了看,魏老师正微笑着看着他。3年来,魏老师包容张怡晟各种奇怪的背书习惯:站着背、坐在课桌上背、在走廊上背、在讲台上背……

魏老师是张怡晟的政治老师,也是班主任。每周,张怡晟最期待的就是周六,这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就是班会。魏老师让学生们自由办班会,同学们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分组,自主策划选题。

在班会上,夏路弹过吉他,陈嘉琪播报过新闻,陈曦自编自导了校园微电影《初年这件丑事》……

在魏老师的班上,学生是主角儿,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被开发。魏老师说:“老师的讲台也是学生的舞台。”

魏老师常说,希望学生毕业多年后回想高中生活依然清晰记得,有那么一位老师曾经陪伴着你们走过了人生关键时期,也教过很多人生处世之道,他就心满意足了。

张怡晟站在讲台上,目光平视,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写着大家心中的大学,那是魏老师一个月前组织大家写的。

“大家把梦想写出来,我们一起去实现。”魏老师鼓励大家,还买了许多便利贴,上面写着“爱拼才会赢”这类鼓劲的话。

黑板上,张怡晟写的是:北京的大学。

删繁就简

那个时候,张怡晟的分数仿佛在跟他唱反调,越是想进步,就越是原地踏步。魏老师发现他很焦虑,就把他喊到了办公室。

“最近好像不太高兴?”魏老师问道。

“这段时间感觉自己没有长进,考得也不好。”张怡晟垂头丧气地说。

“不能因为一两次没考好就慌了。”魏老师安慰他,“起起伏伏是常态,没有谁永远是第一,也没有谁不能成为第一,要调整好状态。”

魏老师拉开抽屉,掏出两本书,继续说:“你最近文综的主观题扣分比较多。我看了你的试卷,感觉你意识到了,但语言不够精练,比较啰唆,这样答题费时不讨好。”

“这两本书给你,你回去做做,找找感觉,不懂随时来问我。”魏老师把书递给张怡晟。

说完,魏老师起身,拍了拍张怡晟的肩膀:“出去走走吧,放松放松。”

张怡晟跟着魏老师从办公室来到操场,晚风吹拂着竹林。迎面走来的低年级同学说说笑笑,手里的冰镇汽水冒着甜味儿。不远处的篮球场上,赛事正酣,不管哪邊进球,都会引起女生阵阵尖叫。油江河畔的凉亭里,两位同学正在背单词。

魏老师和张怡晟并肩走着,魏老师问:“你在黑板上为什么不写具体哪个大学?”

张怡晟犹豫了一下,回答道:“我现在还不太清楚我想去哪所大学,我对大学的感觉比较模糊。”

“那你是想去北京?”魏老师问。

“是的,这一点是肯定的。”张怡晟说。

“这样很好,你要记住内心对北京的这份憧憬。就像我们班班歌《最初的梦想》里唱的那样,‘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半路就返航。你要有梦想,有梦想就有前进的力量。”魏老师拍了拍张怡晟的肩膀。

“嗯!”张怡晟低头答道,油江河变得银光闪闪。

回到教室,张怡晟想起鲁迅先生,忙不迭地在书桌上用涂改液写了“北京”两个字。

魏老师在教室里转了半个多小时,走走停停看看,时不时地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离下课还有10分钟,魏老师朝张怡晟走来,拍了拍他,示意他回到座位,然后转身对大家说:“现在我发一下材料。”

材料发到手中,张怡晟发现是从众多辅导资料里剪下拼贴起来的,薄薄几页,空隙处,魏老师手写了一些关键要点。张怡晟突然想起,几天前他去魏老师办公室问问题,看见他正右手拿着胶水,左手在粘纸片,桌上的书被剪得满是窟窿。

“我能为同学们做的就是这些了。”魏老师顿了顿,继续说,“这份材料是我看了好几本书总结的,把一些精华贴在上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问题随时问我。人生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我希望大家记住这句话。”

说罢,下课铃响了。教室里没有一个人说话,大家拿着这份材料,百感交集。

这是张怡晟在公安一中的最后一课。下一站,这些学子将奔赴考场,而魏老师站在校门口,目送他们走远。

如今,张怡晟历经浮世繁华,蓦然回首,发现人生到最后无非是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去追求内心世界的坚定与完满。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人只有内心世界丰富,才能从俗世生活中分离。剔除浮华与喧嚣,那些看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会沉淀在人的一生中,最终成就纯粹光明的自己。

极致的人生,一定是素与简,这是魏老师教给张怡晟的道理。

猜你喜欢

讲台人生材料
爱在讲台
人生中的某一天
最美材料人
讲台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