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之访谈

2021-08-10杜娟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敦煌对象文本

杜娟

解题技巧

访谈是由于某个人、某件事、某个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专题性报道的一种新闻形式。访谈的文体特点是:形式多样、内容真实。访谈的形式主要有答记者问、采访紀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其内容要求真实地记录与访谈者的谈话内容,但是对材料进行整理加工时,在尊重事实真相、尊重受访者本意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剪裁,更好地突出访谈目的。

访谈类文本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分析概括访谈文本的主要内容,理清访谈者和访谈对象的观点。这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同学们要抓住访谈者的提问理清文本内容,再结合访谈对象“答”的内容,来分析文本中访谈者和访谈对象的观点。可运用以下方法:要“多看”,看题目、看访谈对象、看题干,通览全文,对讨论话题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和把握。可以运用“分读解析、提取关键词语法”,就是把访谈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阅读。先阅读访谈者的问题,提取关键语句,把捕捉到的这些重要“信息”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进行分析、梳理、概括。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运用同样的方法,把握论述内容,来对应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取关键词时,同学们要谨慎地从原文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概括,形成符合要求的答案。

2.明确访谈主题。在分析概括访谈主要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同学们需要对文本主题有进一步的把握。概括访谈主题主要是提取其能表达访谈对象思想倾向的关键语句,这就需要同学们开拓思维,多角度、多层面加以分析。如可以从正面、反面、侧面等角度分析,也可以从浅层、深层、实用层等层次加以归纳,然后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方法,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思辨性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3.分析访谈的表现手法。关注访谈者提问的艺术技巧。除了实用类文本常用的表现手法以外,访谈文本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针对访谈者而言的,同学们必须了解基本的访谈技巧,如访谈者有时是对问题直接提问,有时是陈述某一事实,有时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访谈者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等等。同学们要想准确判断访谈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必要的知识准备只是一个前提,还需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4.探究访谈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就是分析归纳访谈对象的人生态度,探讨他的人生价值以及在这种人生态度下折射出的时代精神。在解答这一类型题目时,同学们需结合文本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面对访谈类探究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不能模棱两可;其次,阐明理由要结合文本分析,不可“天马行空”任由自己发挥;最后,要善于对“时代精神”进行分析提炼,并对其深入思考。答题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表述的观点一定是积极的、正能量的。

模拟演练

悠悠敦煌情——专访“敦煌的女儿”常沙娜

常沙娜,浙江杭州人。自幼随父亲——敦煌学奠基人之一、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在敦煌临摹壁画。1948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任教。

曹可凡:您好!我特别想知道您的名字,当时您的父亲给您取的时候有些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常沙娜:因为我出生在法国里昂,里昂有条河,法语读作“La Saone”,中文就是沙娜。后来好多人很奇怪,说常书鸿挺逗的,给女儿起了一个沙漠的沙,我就成了一个沙漠里婀娜多姿的女子了。

曹可凡:所以我觉得可能人一生冥冥之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您印象当中您父亲是因为什么缘故对敦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誓要做敦煌的守护人的呢?

常沙娜:因为他在巴黎塞纳河边的书摊上发现了一本书,就是伯希和在莫高窟考古调查后,用掠走的东西出了一本名《敦煌石窟艺术》的书。他看得很惊讶,说他自己整天崇敬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艺术,却不懂我们中国的艺术,数典忘祖。他说他是中国人,一定、一定要去敦煌去看看现状。

曹可凡:常书鸿先生第一次踏上敦煌那块宝地是哪一年?

常沙娜:那是1943年。我们坐了一个月的汽车,从重庆一直到甘肃,从秋天一直坐到冬天。到了敦煌第一顿饭吃的是一碗面,配一碗醋、一碗盐。爸爸说今天也来不及了,明天给你吃涮羊肉吧。他一直这样乐观。

曹可凡:那时候做研究、做保护都要做什么?

常沙娜:第一要除沙。要在莫高窟上面盖一层短墙,就是把沙给拦住,因为那个地方的流沙很快就能把洞埋起来。后来我父亲归纳了三个临摹办法:一个是客观临摹,第二种是复原临摹,第三种是整理临摹。他要求研究所都要采用整理临摹,不能随便复原临摹,如非必要也不要客观临摹。

曹可凡:据说1945年的父女画展很轰动。

常沙娜:当时很轰动,因为没想到常书鸿带的女儿也画了那么多画。我去美国的机会就这么来的。有一位犹太人叶丽华对我爸爸说你女儿画得真棒,但是你不能让她永久呆在沙漠戈壁滩上。她说可以带我到美国去看看。

曹可凡:为什么你在美国呆了两年就回来了?

常沙娜:当时在美国的留学生都在讲中国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了,而且把家信念一念。国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留美同学大家见面就说什么时候回国,就成了一个回国的高潮。我为了买票回国,就半工半读,到陶瓷厂拉坯上釉。

曹可凡:听说您回国之后因为陪梁思成、林徽因先生看了中国第一次敦煌艺术展览,改变了您自己的人生道路。

常沙娜:是的。当时我父亲高兴得很,在敦煌待了那么多年,临摹了上百件的东西都没有展示过。我父亲告诉我梁思成、林徽因先生都很重视这个展览,他们看得激动。之后梁先生和林先生就让我到清华大学营建系的工艺美术研究所当助教。林先生讲我们要抢救工艺美术,现在最需要抢救的是景泰蓝。我们就搞了一些新的设计,适合现代生活。1952年搞了一批亚太和平会议的国家礼品,景泰蓝盘子上设计和平鸽,她说我们不要毕加索的鸽子,我们要用我们自己的鸽子,我就把敦煌壁画里的鸽子组合在一起了。

曹可凡:您也参加过人民大会堂的设计是吧?

常沙娜:我参加了。我有一些童子功,就是在敦煌形成的。我画了上百个方案,最后选定了我的一个方案,就是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和外立面,这个现在还在。我搞的那个方案图案是莲花瓣,它组合以后很好看。但是工程师跟我讲设计很好看,但是设计要跟功能相结合。我没有想到要把照明、通风口跟图案结合。这个给我的启示太大了,这决定了我后来这一辈子从事设计的宗旨。

曹可凡:您其实是没有学历的,后来却做了中央工艺美院院长……

常沙娜:是,我一辈子是没有学历的。但是我是实在在的,是尽力的,是为了我要做的事情而实实在在的,要学我父亲的“杭铁头”(注)的精神,要把事情做好,做完。

(摘编自《可凡倾听》,2017年10月21日,有删改)

〔注〕“杭铁头”,杭州人。

1.下列关于本篇访谈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篇访谈以“常沙娜”这个名字的由来切入,这样提问拉近了双方距离,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感。

B.本篇访谈主体部分有时直接提问,明确集中;有时陈述事实,给受访者制造表达空间。

C.本篇访谈围绕“敦煌情”展开,所有问题都环环相扣,逻辑清晰,体现出卓越的访谈技巧。

D.本篇访谈语言体现了对受访者常沙娜的尊重,平实、口语化,自然亲切,符合访谈基本要求。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常书鸿先生当年回国后扎根敦煌,体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文化的强烈使命感。后来常沙娜从美国回国也基于这样的爱国情怀。

B.猶太人叶丽华对常沙娜非常欣赏,并热情地邀她出国深造,因为她欣赏常沙娜的绘画造诣,也热爱充满魅力的敦煌艺术。

C.常沙娜在梁思成、林徽因的指导下对景泰蓝进行抢救,不仅抢救了工艺,还设计了适合现代生活的用品,有一些设计品成了国家礼品。

D.常沙娜的设计美观,但实用性差,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常沙娜修改后的设计,最终成为人民大会堂的设计方案之一。

3.题目“悠悠敦煌情”在常沙娜人生中有哪些具体的体现?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敦煌对象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作品二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敦煌画师,I服了YOU
敦煌 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