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走进“直播间”
2021-08-10陈俊达
陈俊达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网课热潮”为传统教育形式注入一股新鲜的力量。在其他中小学学科纷纷通过在线教育的形式做到“停课不停学”的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客观现状,在这个“网课时代”遇到了更多挑战。但挑战也意味着机遇,在线教育很有可能会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网课;在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9-0035-03
一、网课热潮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客观上促进了在线教育的发展,大批网课软件、社交软件、直播平台一时成为热门,引发了全面的“网课热潮”。在线教育具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便利、突破时空限制等显著优势,曾经被认为必将取代传统教育。然而,回顾在线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线教育并非与传统教育水火不容,只是代替了传统教育的部分功能,疫情之后在线教育也不会完全取代传统教育。但是不可否认,在线教育行业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今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各地教学也恢复正常,但是防疫工作进入常态化,我们依然偶尔会听到某地因为发现新病例而导致学校停课、放假的新闻。我们也会发现,网课期间购入的设备,建立的网课学习习惯等让现在的学生和家长更能接受在线教育……可以设想,未来网课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价值。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网课热潮”的背景下,中小学各学科都在积极寻找在线教育途径,并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之前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学科,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理念和方法,也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在线教学经验的老师。反观其他起步较晚的学科,可借鉴和推广的经验相对较少,这其中也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造成如此窘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内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即使是学校教学过程中都面临非常多的困难,更不用说开展线上教学了。其次,相较于其他学科重视知识、技能传授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视学生的情绪和感受,非常依赖师生间的互动和课堂体验,隔着屏幕的教学难以达成该效果。同理,录播课录屏课的形式更不适用。
机遇往往和挑战并存。疫情期间,教育部、卫健委也多次强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和应对在疫情期间产生的焦虑恐慌情绪。而心理健康教育网课就是了解和干预学生心理状态的最好平台之一。开学后,已经有老师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增多。从长远来看,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是日益增加的。在线教育便于共享优秀课程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匮乏和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网课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也有广阔前景。
为此,本文采访了多位在疫情期间开展直播课的心理教师,对比分析了他们的多节直播课,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馈,从中提炼出有益的实践经验。
三、实践经验
(一)心理网课不能拒绝“聊天区”
很多网课平台和直播软件中都有“聊天区”功能,但是怎么处理聊天区却成了一个让教师头疼的问题。部分教师担心学生在聊天区发布不良言论,上课期间聊天分心,于是干脆关闭聊天功能。有的教师在教室里很擅长与学生对话,但是到了网上却担心学生胡乱回答或者故意唱反调,干脆“自问自答”,不去关注聊天区。但是实践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非常依赖师生间互动共鸣以及学生之间的分享。聊天区就是师生间互动分享引发共鸣的平台,心理网课如果关闭了聊天区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难以达到教学效果。因此,心理网课一定要善于利用“聊天区”。
1.确定规则,有张有弛
教师既要保证课堂纪律,也要满足学生对网课的好奇和交流的欲望。这就需要和学生确定“有张有弛”的聊天区使用规则,例如,在上课前将聊天区开放给学生,如同课间学生的闲聊,不必过度紧张。临上课时,老师提醒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正式上課时,教师再干预聊天区,要求学生不影响课堂纪律。如果需要讨论就主动邀请学生在聊天区发言,讨论结束时也明确要求学生停止。在第一节课时教师就明确告知学生规则,并在之后的课程中严格执行加以引导。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学生可以遵守规则,而且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
2.主动引导,散发魅力
在课堂中,一些教师尝试利用“网络主播风格”来吸引学生,增添了课堂魅力,收获了非常好的效果。
例如在上课前教师需要调试设备,要求学生“能看到老师屏幕,听到声音的在聊天区输入1”,结果学生积极性不高,反馈不多。但当教师换一种说法“能看到老师屏幕,听到声音的同学们一起来聊天区刷个666,一起来刷屏”学生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不但达成了检查设备的目的,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一节感恩武汉抗疫英雄的课堂里,教师请学生们用“爱心”的表情包在直播间刷屏,以此表达对英雄们的感恩。这样的方法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回应,很多学生还自发发送“武汉加油”等语句。整节课教师都不曾关闭聊天区,甚至带头刷屏,而学生也积极参与。课堂整体依旧秩序井然,学生对英雄们更有认同感,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3.随机应变,不拘形式
师生互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形式。好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反之则会造成无人相应的尴尬局面。
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打字困难,教师就采用简单的封闭式问题,配合图片提问学生“我们应该选择第一张图,还是第二张呢?选择第一张的请在聊天区扣1,选择第二张的扣2。”学生只需要在聊天区输入简单的数字或者字母就可以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另外,还可以开启连麦功能,将学生的声音或者画面接入直播间。实践证明这样的互动形式对低年级学生更有吸引力。
但是也有教师发现,这样的方法对于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生来说并不奏效。这些学生往往更加“害羞”,表现比较克制,不愿连麦。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打字能力,可以用文字交流。所以除了刷屏的互动形式,采用开放式提问“如果是你的话,你会做些什么呢,在聊天区刷个弹幕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吧”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