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四知识分子的价值觉醒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21-08-10

文史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五四传播马克思主义

摘   要:五四运动推动中国知识分子广泛的价值觉醒,是中国近代以来饱受压迫和剥削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民族思想演进的必经历程。此后马克思主义促成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更为深刻的价值觉醒并自觉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必然成果,由此将中国革命推向新的高潮。

关键词:五四;价值觉醒;马克思主义;传播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掀开了中国革命、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道路的新篇章。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优秀的青年知识分子面临西方思潮的猛烈冲击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激烈碰撞。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民主和科学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五四运动应运而生,促成以个体的觉醒带动群众的广泛觉醒,使学生运动扩展为全国爆发式的工人运动。此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的共同信仰,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无产阶级群众运动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无产阶级运动在组织上、政治上、思想上以排山倒海之势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使五四价值扩大并影响到全国革命运动和中国未来的走向。中国这头据说被拿破仑视为“沉睡的雄狮”真正觉醒起来。“五四运动成就和培育的一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唤醒中国的主体力量”[1]。以出现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标志,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华民族的猛然觉醒,在五四运动以后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当仁不让地担当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责任。

一、五四运动觉醒的内生和外在动力

自1840年鴉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长期遭受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和剥削。1919年春夏之交,在巴黎和会外交谈判失败的刺激下,由一批拥有共同信仰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推动的学生运动发展为上海等地的广泛的工人运动并扩展到全国。这也是五四运动觉醒的内生和外来的动力,表现为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一般认为,近代中国觉醒的三次表现是:“第一次是1840年开始的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出现的同治中兴(1861—1874);第二次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兴起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第三次即是五四新文化运动。”[2]西方以侵略战争的方式撞开中国近代化的大门,中国不得不被动地寻求应对之策。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领土、主权带来了威胁,中国逐渐成为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和原料市场。遭受压迫和剥削之苦的近代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让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的认识,遂开始以洋务运动寻求自强之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再次醒悟。当时的先进之士认识到仅仅靠坚船利炮不足以达到拯救中华民族的危机,由此欧美及成功效法西方国家制度的日本便成为他们学习的对象。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觉醒的一系列尝试,只是在当时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双重压迫下的资产阶级的这些改良和革命并未见到巨大的成效。一次次的觉醒虽然带动了中国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为更进一步接受激进的思想启蒙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是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主义的残酷压迫之下,中国广大群众中的封建的、愚昧的和腐朽的思想仍旧没有大改变。当然也要看到,辛亥革命毕竟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教育的先进知识分子,不再满足于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制度。他们认识到中国封建思想的长期束缚,开始从传统文化入手,力图以激进的文化清理来解放人们的思想,以求达到与西方齐平的高度,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自强。“这个动向表明,鸦片战争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探索,五四运动前的先进中国人站到了重新选择救国道路的十字路口。”[3]五四前的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先进的中国人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醒悟,一次醒悟比一次来得更激进、更猛烈。近代爱国志士觉醒的动力在于不满中国的现状,要去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因而在外来压迫剥削面前,展现出强大的民族自省力、自强力及抗争力与凝聚力。这就是五四运动之所以爆发的强大的内在力量。

五四知识分子的觉醒与新文化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十月革命息息相关。内与外的结合,使五四运动由学生开始,影响到工人阶级罢工斗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参与的运动。这便有别于以往少数精英阶层的运动,无疑拓宽了觉醒的广度和深度。从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华民族思想演进的必经历程。

二、青年知识分子共同信仰塑造下的价值觉醒

五四运动动力的背后是觉醒的主体即受西方潮流冲击和对中国文化予以重新审视的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包括学生。他们也是民族救亡图存的领导主体。他们力求在民族现实困境与群体身份认同需求的双重压力下树立共同信仰,也就是说“封建中国垂死挣扎的过程,是中国传统儒家知识分子进行一系列政治抗争的过程,也是中国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寻求新身份认同的过程”[4]。

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面临很多选择,西方各种思潮如进化论、自由主义、新村主义、社会主义等被译介到中国。“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李大钊、陈独秀他们开始从‘西化向‘师俄的文化新范式转换,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传播者。”[5]李大钊、陈独秀在西方文化冲击下,通过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进行了艰难转型,从而完成由达尔文进化论到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转化,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觉醒的核心人物和领导者。他们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掌舵者,引领了更多知识分子的价值觉醒。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当时他作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在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举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传统思想开战。新文化运动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在此之前,无论是立宪派还是革命派,从没有一个人敢与中国文化开战,就有也不敢十分坚决,新文化运动把大家的思想传统改变了”[6]。中国近代以来知识分子转型的代表,有戊戌维新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也有孙中山、黄兴等有海外留学经历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人士,还有同样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而成长于国内新式教育环境的李大钊、陈独秀这一代新型知识分子。他们对民主主义的表现更积极、更为彻底。他们认识到,要推动中国走上更彻底革命的道路,必先清理思想文化上的障碍,已达破旧立新之效。五四运动使部分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人民强大的团结力量和毫不妥协的决心和毅力,看到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和潜在力量。1919年6月陈独秀被捕事件,与新文化运动、刚发生的外交失败、五四学潮相联系,唤起更多知识分子对当局予以痛斥,严厉抨击北京政权。新文化界也因之为自身塑造新的社会价值理想。“现代人道主义的彻底改造方案引起广泛关注和参与,鲁迅也高调肯定人道的胜利。”[7]李大钊则提出了现代人道主义的社会全面改造理念。一大批知识分子的价值觉醒焕发出中国革命无穷的生机。

李大钊一直在寻求彻底解决世界和中国问题的根本出路。作为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入中国。在五四运动中及以后不久,李大钊即以先进知识分子的敏锐性表达了一些新的思考。他以于1919 年、1920 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进行了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转换。陈独秀也在这一时期进行了向马克思主义的转换。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革命完成了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型,马克思主义成为先进知识分子的共同信仰。知识分子的主体转型,使他们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转变为传播主体,由此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指明了新的方向。五四人文价值的觉醒,召唤出更多中国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参预革命。尤其是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经历了主体意识的调整、适应和认同以后,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成为由思想启蒙到社会变革的主体性力量。

三、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创新性发展

五四运动的爆发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即由五四以前大力传播“民主”和“科学”转向热情研究、宣传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探求救国救民道路,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的大多数知识精英从小受到新式西学教育的影响,或有过海外求学经历,对祖国饱有热爱之情。十月革命使他们的目光从欧、美、日转到向俄国学习,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进而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认识。毛泽东、周恩来、李达、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等也积极呼吁和号召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生力量。他们在五四运动后纷纷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说:“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8]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令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体由纯粹的知识分子转向为集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于一体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通过翻译介绍、著书立说、出版刊物、宣传和社会教育等,把民族觉醒引导到人民大众中,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体。

五四运动把学生运动、工人运动扩大到更为广泛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全方位的觉醒。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完成了思想理论介绍和在中国的实践行动的统一,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指导思想。不同于以往诸如李提摩太、蔡尔康、梁启超、刘师培、孙中山及其追随者的非马克思主义者传播方式,毛泽东等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20世纪一二十年代革命大风暴的洗礼,迅速成长为脚踏实地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在斗争实践中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创造性地发展。

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达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以后,又迎来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期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践化始终贯穿其中。党的十八大以后,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正在中国土地上显示出巨大的真理威力和强劲生命力。

注释:

[1][4]邢云文、韩晓芳:《召唤、动员与五四知识分子主体的觉醒》,《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2]【美】费约翰:《唤醒中国: 国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72页。

[3]齐卫平:《五四运动结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叙事》,《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年第2期。

[5]邓绍根、张文婷:《马克思主义在华早期传播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萌芽》,《新闻与传播评論》2018年第3期。

[6]梁漱溟讲,陈政记:《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讲演录》,《梁漱溟全集》第四卷,第581页。

[7]张先飞:《五四前期“新青年”派现代人道主义“公同信仰”形成考论》,《史学月刊》2017年第6期。

[8]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7页。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五四传播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