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低等级内河航道潜力挖掘与提升探讨

2021-08-10费书林

中国水运 2021年6期

摘 要:江苏省内河水运资源丰富,共有定级内河航道约2.5万km,其中,超过1.4万km为七级和等外级的低等级航道。大规模的内河定级航道,有力支撑了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但是,随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完善,航道条件大幅改善,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等一系列形势和要求的变化,大量的低等级内河航道的现状情况及功能出现了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和产业升级需求的状况,对低等级航道进行潜力挖掘和能力提升的需求较为迫切。本文在分析江苏省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江苏省低等级内河航道能力提升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江苏省航道普查工作和产业转型发展趋势,提出低等级航道功能调整思路与工作路径,为江苏省内河航道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等级;内河航道;功能调整

中图分类号:X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1)06-0012-04

1 江苏省航道定级情况

1992-1994年间,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全国航道技术等级定级工作,对全国范围内的航道技术等级进行了评定和分级批复、发布,简称“94定级”。依据“94定级”,江苏省共评定内河航道里程合计24,668.9km,约占全国航道里程的1/5。此外,当时江苏省尚有常年通航30t级及以下船舶的等外级航道合计13,564.3km,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对其技术等级进行了评定和发布(苏交航〔1994〕7号文)。

“94定级”是江苏省第一次全面、系统的内河航道技术等级评定,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和促进作用:

1.1定级航道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江苏省定级内河航道承担了大量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任务,目前全省煤炭消耗量的六成、矿建材料的八成是由内河水运完成。2019年江苏省内河航道承担煤炭运量约1亿t,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量的1/3以上,在大宗能源物资运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内河航道承担矿建材料运量超3亿t,是城乡建设的重要运输保障,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物流保障。

1.2高等级航道有效助推了沿河产业带的发展

定级的高等级航道有效带动了沿河产业的高速发展,形成了生命力旺盛的沿河产业带。以京杭运河为例,京杭运河江苏段沿线8市的GDP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已经连续数年超过2/3,一大批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加工基地在苏南运河沿线落户,依托运量大、价廉、便捷、环保的内河航运构成“绿色物流”产业。沿线已经成为国际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20多家企业沿河而建,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30多家落户于此,形成了以电力、纺织、建材、医药、物流为主的新兴工业产业经济带。

1.3定级低等级航道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客货运功能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公路、铁路运输的相对不足,定级的低等级航道还承担着较为重要的中长途客运功能和农村生产生活物资货运功能。根据交通统计年鉴数据,1990年全省水路客运量约2,210万人次,占水陆客运总量比例为4.7%;而2000年该数据降至514万人次,占水陆客运总量比例降低至0.5%。在八九十年代,以等外级为主的低等级航道,充分发挥了水网资源优势,以小吨位的水泥船、木帆船为载运工具,实现广大农村生产、生活资料的“门到门”运输。而自2000年以来,由于农村公路的大规模建设,水泥船、木帆船逐步退出货运市场,低等级航道货运功能逐渐消失。

2 内河航道发展形势和要求

2.1支撑建设交通强国,要求水运基础设施整体效能提升

完善通达可靠的基礎设施是建设交通强国和交通强省的主要任务之一。具体而言,应深入优化航道等级结构,进一步强化高等级航道优势,提升内河航道的服务功能;取消部分可靠性差、需求和功能弱的低等级航道货运功能,增加低等级航道的景观和生态建设,提升内河航道的生态功能。实现江苏省水运基础设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促进江苏水运“优势更优”的内在需求,也是支撑水运强省和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的形势要求。

2.2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完善,促使内河水运结构发生转变

随着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的提档升级和建设延伸,加上近年来江苏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内河水运的结构随之发生变化,除有限的渡口和水上旅游外,以往内河航道所承担的区域间客运功能已全部转移到公路、铁路运输;货运方面也由八九十年代的大宗生产物资和生活物资并重的局面逐步向煤炭、矿建材料等大宗生产物资、集装箱为主转变。特别是在农业、农村方面,以往主要服务农副产品和农村生产生活物资进出的等外级航道,其货运也都转移到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功能和作用在不断弱化。

2.3内河航道条件大幅改善,推动航运功能向高等级航道集聚

“94定级”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航道建设投入逐步加大,航道提档升级成效显著。“九五”末,6级以上等级航道4,030km,其中4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904km,占全省等级航道的3.77%;到“十三五”末,6级以上等级航道5,839km,其中4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2507km,占全省等级航道的10.29%。随着航道条件的改善,内河船舶大型化趋势十分明显。1990年江苏省内河船舶平均吨位为32.1t/艘,2020年提升到800t/艘,干线航道上新增货运船舶普遍超过500t级,内河航道上已基本没有200t级及以下的货运船舶航行。同时,6级特别是4级以上重点干线航道承担的运输量占比不断提升,内河航运正加快向以千吨级航道为主的高等级航道集聚。94定级的低等级航道,已经逐步失去货运需求和功能,其航运价值已基本丧失。

2.4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迫使部分航道功能发生转变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94定级的部分航道已逐步成为城区内部航道,部分高等级航道为减少与城市建设矛盾,适应城市发展要求,进行了绕城改线,如苏南运河常州段;部分低等级航道,已无法实现通航,或者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功能已向旅游景观河道转变。同时,随着城区河道整治、城市防洪大包围建设,区域调水工程建设、区域行洪排涝工程建设等相关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部分94定级低等级航道已受到水利闸坝限制,失去通航功能。

3 内河航道潜力挖掘和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针对江苏省内河低等级航道功能调整,将确实已不具备通航功能的“94定级”航道(主要为低等级航道)退出货运功能,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航道基础设施有效供给水平的需要

随着船舶大型化与航道基础设施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江苏省亟待深入推进航道技术等级结构调整,提高航道基础设施有效供给水平。

3.2强化航道提质增效发展,集中力量升级改造高等级航道的需要

近年来,江苏省航道建设成效显著,但受限各项要素投入,有必要将一些航运功能和效益不明显的低等级航道“退航还河”,从而集中精力、集中政策、集中资金做好通航千吨级及以上船舶的高等级航道建设、养护、管理工作。

《航道法》的出台实施,从法律层面加强了对航道的保护。对于已不具备货运功能的94低等级航道,其实际已无保护需要,若按照原94定级技术等级进行保护范围划定,则势必对临跨河设施的建设提出满足通航条件的要求,造成相关设施建设标准的无谓提高,浪费社会资源,降低社会总体效益。因此,应及时进行低等级航道功能调整,并按照《航道法》要求,适时做好新一轮内河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的评定工作。

4 内河航道能力提升思路

4.1技术路线

4.2功能调整和提升调查的筛选原则

对于“94定级”为七级及等外级的航道,因其标准尺度已不能满足船舶实际通航的需要,建议各市、县筛选相应具备货运功能和航运价值、具备提档升级可能性的七级和等外级航道,纳入普查名录,其他则取消或弱化货运功能。筛选原则如下:

(1) 现状可以正常通航,且船舶通过量较大,或存在有较多正常使用的港口码头的航道(段);

(2)未来有规划港口作业区建设安排的航道(段);

(3)航道(段)提升等级具备可能性。

对于六级及以上航道,建议各市、县筛选已不具备货运功能的六级及以上航道,对其通航功能进行核查,为下一步规划定级调整奠定基础。筛选原则如下:

(1)在航道整治、水利建设等工程中对航道实施了改线,原航道实际已不复存在的航道(段);或原航道仍然存在,但沿线已无正常使用的港口码头、无船舶通过,基本不具备航运价值的航道(段)。

(2)因城市、产业、运输等发展变迁,航运功能弱化,航道沿线无正常使用的港口码头,过境船舶货物通过量基本为零的航道(段)。

(3)因存在严重碍航的闸坝、大型桥梁及其他碍航设施等情况,实际现状已不能通航,且难以恢复通航功能;同时从区域航道网络上看,存在替代性航道,可以不恢复通航功能的航道(段)。

(4)其他现状已不具备货运功能、航运价值较低的航道(段)。若存在此类情况,应对其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5)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本级其他有关部门征求对于调查意见书初稿的意见;

(6)根据市有关部门意见,对调查意见书进行修改完善;

(7)向省航道局上报盖有公章的本级调查意见书,辖区内各区县调查意见书,以及审核后的调查表汇总上报省航道局。

5 研究结論

本次航道功能调整分析以“94定级”为基础。根据调查和分析研究,“94定级”1913条航道中,1,352条航道取消货运功能,124条部分航段取消货运功能,437条保留货运功能。合计取消航道里程11,913.8km(含移交长江航道局管理11.6km),其中,取消等外级航道里程10,535.4km;保留航道里程12,755.1km。

定级2级航道1条,里程合计474.5km,全部保留货运功能。

定级3级航道5条,里程合计519.4km,其中,通榆河海安三角洲至宁启铁路复线桥段2.9km因航道整治时改线,不再具备货运功能,予以取消;其他516.5km保留货运功能。

定级4级航道5条,里程合计400.7km,其中,苏南运河常州市境内德胜河口—戚墅堰电厂段20.1km因苏南运河整治时改线,不再具备货运功能,予以取消;其他380.6km保留货运功能。

定级5级航道46条,里程合计3,086.3km,其中,锡溧漕河溧阳轮船厂至长木桥段、苏申内港线肖市西口至肖市东口段等30个航段,部分因航道整治时改线,部分因功能转变为旅游景观航道,已不再具备货运功能,予以取消;另有1条镇江港2.8km航道已移交长江航道局管理。合计取消货运功能251.65km(含移交长航局2.8km),保留2,834.65km。

定级6级航道90条,里程合计3,109.2km,其中,常宜线南运桥至丫河口段、秦淮河三汊河至武定门节制闸段等31个航段已不再具备货运功能,予以取消;新孟河萌沙口至九圩港段4.2km航道已移交长江航道局管理。合计取消货运功能342.85km(含移交长航局4.2km),保留2,766.35km。

定级7级航道176条,里程合计3,514.5km,其中,有约1,348km航道在各市航道网规划中拟提升至3~6级,纳入市干线航道网;其他未纳入市干线层次的7级航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现状仍有码头营运、具有货运功能。根据调查及分析,建议其中42条取消货运功能,34条部分航段取消货运功能,100条保留货运功能;合计取消货运功能760.9km,保留2,753.6km。

定级等外级航道1,605条,里程合计13,564.3km。根据调查,其中,有约843km在各市航道网规划中拟提升至3~6级,主要为航道改线利用;有超过六成的等外级航道,货运功能已经完全萎缩,基本无船舶通过;其他有船舶通过的等外级航道中,绝大部分服务于沿线现状存在的零散码头。根据调查及分析,建议其中1,302条取消货运功能,48条部分航段取消货运功能,254条保留货运功能,另有镇江境内有1条幸福夹江航道已移交长江航道局管理;合计取消货运功能10,535.4km(含移交长航局4.6km),保留3,028.9km。

参考文献:

[1] 黄永铭.内河航道发展策略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现代交通技术,2020,17(03):80-83.

[2]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内河航道船舶优先过闸管理办法》的通知[J].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2020,(08):46-50.

[3] 殷兆进.分类型内河航道货运量预测方法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19(12):30-31.

[4] 王鹤翔.江苏内河航道信息化服务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9.

[5] 董志海.江苏省内河航道保护范围划定研究[J].中国水运,2016,(12):32-34.

[6] 陈媛,戴丽洁,费书林.基于PEST分析的无锡内河航道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16,13(04):77-80.

[7] 丁桂花.长三角内河水运发展现状分析[J].交通与运输,2016,32(02):50-53.

[8] 钱登锋.张家港市内河航道发展评价与规划[D].南京农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