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学基础中的应用
2021-08-10李姝宇
李姝宇
阜新市卫生学校 辽宁 阜新 123000
药物学基础作为中职护理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在阐明药物学的基本理论和药物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为护士科学合理开展用药护理奠定基础的一门课程。是临床护理以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涉及内容较广,内容较为枯燥且难以理解,学生学习效果差。为了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优秀的综合性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我们需要不断的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药物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案例教学法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一种运用典型案例,将真实生活引入学习之中,“模仿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境”,创作“剧情说明书”用来做详细的检查、分析和理解,帮助学习者像从业人员那样思考和行动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是需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通过采用自学—讨论—启发—引导—归纳—总结的案例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一)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必须多角度思考,认真设计,做好充分扎实的课前准备,灵活地运用教学技巧来组织引导好案例教学。
(二)明确教学目标。所选择的案例必须与教学目标相贴切,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目标可分解,难易程度层层递进,比如:在选择胃溃疡药物护理案例时,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机制、用药护理方法、以及目标的延伸和拓展:幽门螺杆菌导致胃溃疡的原因,用药物根除的方法。总之,既要清楚通过案例解决药物护理实际工作中的什么问题,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态度,以及解决问题时所匹配的能力水平。
(三)选择好教学案例。案例选择合理与否,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直接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案例的选取要做到典型,涉及的知识点尽量不要超过教学进度,因此,在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要选择适度、适用的教学案例。所选的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要是教师自己能把握得了的案例,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案例。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课堂策略上采取使学习者经验共享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案例学习目标、知识点、重点、难点,以及完成案例的学习途径和资源获取方法等,学生自主探究并取得学习成果,教师个别指导问题学生,营造一个氛围,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充分分享来源丰富的各种信息,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风格、使学生真正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示例
(一)介绍案例。《降糖药》案例教学法展示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案例,“自编、自导、自演”一段病人寻医的场景,包括“病人”说出自己不舒适,“医生”诊断与给出的治疗方案;“家属”咨询发病原因和用药理由、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以及用药注意事项。
(二)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分组分析讨论。将全班48名学生分成6组,每个组都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要求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作好记录,代表小组陈述分析意见。其问题为:
①病人在应用口服降糖药期间存在哪些问题?
②口服降血糖药用药注意事项有哪些?
③针对该病人制定糖尿病,用药护理宣讲方案。
(三)观察与启发。各组分析案例时,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观察讨论情况,不发表任何意见。教师在准备案例时估计到,学生有可能忽视病人存在的与降糖药作用相关的基础疾病。所以在学生讨论中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案例,有些同学立即得到启发。
(四)陈述意见。学生对教师提出的3个问题进行阐述;指导学生认真吸取别人的成果,丰富和提升自己;限时发言,不批驳别人的观点。
(五)知识整理。教师指导学生把案例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要点展示出来。
(六)评价总结。教师对各小组观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总结,要重视学生分析的思维过程,表述层次和结构,语言的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七)作业。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布置不同的习题,也可以是一些简单的案例。
四、案例教学法反思
案例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的结合,教师经历广泛收集和科学整理选编出典型病历药历资料,根据药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更新,新药物、新技术的发展变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规划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案例的过程,所有这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科研水平以及业务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1]实践表明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巩固了所学知识,拓宽了知识面,使学生从按部就班的被动学习走向创新性的主动学习。[2]案例教学中,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启发、协助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需要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学思维转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学识,能够把握学科的最新动态。[3]同时对课堂具有良好的理解力和控制力,充分调动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