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高分辨磁共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基底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2021-08-10徐洁朱大荣汪荣胡广柱王海滨
徐洁 朱大荣 汪荣 胡广柱 王海滨
30%~50%的缺血性脑卒中及卒中复发是由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引起[1]。基底动脉和椎动脉为后循环主要的供血血管,20%左右的后循环缺血性障碍是由基底动脉病变引起的[2]。基底动脉闭塞(BAO)的预后差,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病死率达 85%~95%[3]。目前,常用的脑血管评估手段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及常规MR血管造影(MRA),DSA和CTA无法显示血管壁的特征,且存在辐射损伤。研究表明,HR-MRI可以描绘基底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和梗死边缘,且避免辐射损伤,与常规MRI相比,HRMRI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及分辨率[4-5]。被认为是描述基底动脉血管壁特征以及评估狭窄程度的潜在有效工具。但有关急性脑卒中与狭窄的基底动脉血管壁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重塑模式与神经功能缺损之间的相关性仍少有报道[6]。因此,本研究应用3.0T HR-MRI全面评估血管壁的具体特征和缺血性脑卒患者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重塑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0例。纳入标准:(1)MRA提示基底动脉狭窄>30%;(2)无MR扫描禁忌证;(3)无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4)无房颤、主动脉栓塞及重要脏器疾病。排除标准:(1)既往卒中病史;(2)发病>24 h;(3)有严重神经损伤。
1.2 方法 收集相关临床参数: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白细胞计数,入院至HR-MRI检查时间,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其中NIHSS评分将患者卒中严重程度分为轻度(NIHSS≤8),中度(NIHSS 9至13)或重度(NIHSS≥14)。NIHSS评分较高表明中风严重,预后差。所有患者入院3天内进行常规MR检查,包括轴位平扫T1WI,T2WI,T2流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时间飞跃MRA(TOF-MRA)。根据患者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临床症状包括有复视、共济失调及脑干受损等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和体征,并可用基底动脉供血区功能损伤解释;如在基底动脉狭窄的分布中DWI上有高信号和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同时或单独满足上述条件则纳入有症状组;反之则纳入无症状组。使用Siemens MAGETOM Verio 3.0T MR扫描仪对患者进行基底动脉狭窄处HR-MRI。用TOFMRA重建血管像,确定基底动脉狭窄处。HR-MRI扫描序列:垂直于基底动脉的黑水T1WI、T2WI、PDWI和T1WI增强扫描。序列参数:(1)TOF-MRA:重复时间(TR)22 ms;回波时间(TE)3.45 ms;平均次数(NEX)1;FOV 200 mm×84 mm;矩阵332×227;层厚 0.6 mm;;(2)T1WI:TR 1000 ms;TE 9 ms;NEX 2;FOV 80 mm×80 mm;矩阵180 mm×144 mm;层厚1.0 mm;(3)T2WI:TR 3000 ms;TE 80 ms;NEX 2;FOV 80 mm×80 mm;矩阵大小 180 mm×144 mm;层厚 1.0 mm;(4)PDWI:TR 2000 ms;TE 9 ms;NEX 2;FOV 80 mm×80 mm;矩阵大小180 mm×144 mm;层厚1.0 mm。在MR影像工作站进行图像测量分析。将PDWI的短轴向图像放大到300%,测量最狭窄部位的和参照部位基底动脉的血管面积和管腔面积。参照部位是指最接近基底动脉狭窄处的无斑块或最小病变部分。如近端参照部位不可用,则使用相邻的远端部位。HRMRI中基底动脉的狭窄程度计算公式:狭窄程度=(1-管腔面积(狭窄)/管腔面积(参照))×100%。壁面积=血管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壁面积(狭窄)-壁面积(参照),重建指数=血管面积(狭窄)/血管面积(参照)。重建指数≥1.05为正性重塑。扫描后由2名专业放射科医师共同测量完成,然后计算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基底动脉测量结果 见表2、图1。
表2 两组基底动脉测量结果
图1 高分辨MRA基底动脉血管成像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7]。当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时,动脉可改变其形态以获得补偿[8]。早期关于动脉重建模式的研究包括正性重塑和负性重塑。正性重塑导致血管扩大,血管狭窄减轻,负性重塑引起血管内腔收缩[9]。其中,正性重塑被认为是血管狭窄不安全的方式。有研究发现在狭窄的基底动脉内,正性重塑组比非正性重塑组更频繁观察到微栓塞信号,这表明其更易发生斑块[10]。SCHOENHAGEN等[11]检测到正性重塑与急性心脏症状明显相关,而负性重塑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更常见。在脑缺血症状患者中颈动脉中的正性重塑更常见[12]。此外,由于基底动脉具有与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相似的结构和组分,因此这些动脉的重建可能具有相同的血管生物学特征[13]。但基底动脉和动脉重建方式关系仍不清楚。
随着MR扫描仪和黑水技术的发展,HR-MRI可以描绘大脑中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和梗死边缘,无辐射损伤,且与常规MRI相比,HR-MRI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最小的扫描持续时间[4-5]。被认为是描述大脑中动脉血管壁特征以及评估狭窄程度的潜在有效工具。既往研究认为,使用HR-MRI显示的粥样硬化斑块的对比增强可以作为斑块稳定性的标记[14]。本资料结果表明,有症状的患者在基底动脉狭窄的管腔面积、壁面积、斑块面积和重建比例均高于无症状患者(P<0.001),且正性重塑有症状患者的比例多于无症状组(P=0.002),此外,症状组血管狭窄程度高于无症状组(P<0.001),因症状组存在一定程度的脑实质损伤,且伴有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和MRI表现,故症状组狭窄程度较高。
重塑比例和正性重塑较高的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较高,应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而HRMRI是揭示重建模式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以及检测颅内动脉血管壁特征最有前景的工具,正性重塑是基底动脉狭窄不安全的重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