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
2021-08-10李倩倩
李倩倩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一、问题提出
社会工作者,也称社工,通常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对增强社区服务功能、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对促进就业、优化人才资本配置;对落实社会政策、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文明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众视野中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心理异常尤其是精神异常的群体,并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怎么解决问题。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问世,心理学越发注重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人们生活在社会状况那个,为了生活和追求自我的价值,会从事各种工作,但人们在选择一种职业时,除了会考虑各方面物质的条件,如薪资水平,工作量和危险度,还会考虑从事职业的心理感受。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们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此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影响人的行为;人的需要按照重要性和层次性可以从低到高排成次序;低层次的需要至少得到部分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体最高层次的需要,表现在对认知、审美、创造、潜能发挥等方面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如果缺乏,个体会感到生活有一种空虚感。而在工作中,足够的职业幸福感通常是满足个体自我实现需要的关键一部分。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利益格局、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集中凸显出来,在“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模式和“以人为本”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影响下,再加上政府与高校的双重推动,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总体上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专业的社工力量和行政的社工力量相差悬殊,社会工作者普遍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低,职业认同感和工作满意度不高,离职意愿居高不下。
因此,为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走向社会工作领域,稳定社会服务队伍,推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幸福、和谐的社会。本研究利用《社会工作者职业幸福感问卷》,抽取河南省社会工作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统计分析,最后针对社会工作者职业幸福感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在河南省内社会工作者。通过实地走访,在河南省内25个社工事务所、公益基金会、社会组织中抽取200名持证社会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2份,男性100人,女性82人。
2.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问卷《社会工作者职业幸福感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包含工作情感、工作动机、身心健康、社会支持和工作满意度共5个维度,42个项目。问卷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是:0.772、0.858、0.686、0.82、0.731。本研究将单题量表作为校标效度,单题量表的得分和各分量表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348、0.401、0.387、0.438、0.366。
3.研究程序。
由主试人员发放纸质问卷,被试匿名填写完毕后,主试统一回收问卷。所得数据统一导入SPSS19.0,进行整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社会工作者职业幸福感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将《社会工作者职业幸福感问卷》总分除以问卷项目数得到的平均数作为社会工作者职业幸福感指数,简称职业幸福感指数。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社会工作者职业幸福感各维度得分
2.社会人口统计学分析。
所谓社会人口统计学分析是指以受试者的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态等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来考察其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对不同性别的社会工作者职业幸福感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如表2所示。
表2 男、女性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幸福感的得分及其比较
由上表可知,女性持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幸福感普标高于男性持证社会工作者。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男性面临的经济压力比女性大;男性在事业上的追求和定位高于女性,大众对于男女的事业期待不同。
对不同婚姻状况、年龄、学历、级别和收入水平的社会工作者职业幸福感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因素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幸福感的得分及其比较
由上表可知,同一组别不同类别下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幸福感存在显著的不同。婚姻对于个人的幸福感有着极大的影响,这点具有跨文化、跨性别的一致性;而对于不同职称级别下的社会工作者而言,社会工作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处理事情较助理社会工作师更得心应手,加上工作收入的增加,所以更容易感到幸福对于不同学历的社会工作者而言,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个体学历越高,成就欲望越大,期望越高,而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短时间不会改变,由此带来较低的职业幸福感;对于不同年龄的社会工作者而言,30岁以下的社会工作者因为刚接触工作,对薪资待遇要求相对较低,50岁以上的社会工作者往往工作、生活已经逐步稳定,已经积累一定的家庭财富,压力较小,因此这两种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幸福感较高。而30-50岁的社会工作者面临生活压力较大,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冲突较多,因此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最低;对于不同收入的社会工作者而言,有研究指出收入越高,幸福感体验越多,当收入不能满足个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时,幸福感水平就会下降。因此,收入较高的社会工作者职业幸福感较高
四、对策及建议
根据调查,河南持证社会工作者职业幸福感处于中值水平,为了更好服务社会大众,改变社会民众对社会工作者的刻板印象,还需要不断提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幸福感。社会工作者职业幸福感的构成是相当复杂的,相应的,提高职业幸福感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政府层面。
提升社会地位,增加社会支持;完善制度体系,夯实发展基础。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工作人才使用和激励制度,倡导大家正确看对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是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和倡导者,间接角色是管理者、资源获取者、协调者、政策影响人和研究者。只有明白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才能让社会工作者回归自我,肯定自我能力和价值。
2.机构层面。
完善机构管理制度,协同管理社会工作机构与以盈利性为目的的其他社会服务组织不同,其服务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仅仅依靠机构自管或政府管理都不能最大限度发挥机构的功能,政府监督、机构与社会工作者协同管理则最能发挥好机构的作用;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薪酬水平,目前社会工作者的薪资水平较低,未能满足社会工作者的需求;改进考核机制,强化工作动机,完善考核方式,坚持年度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推动考核结果差异化。
3.自身层面。
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提高职业认同感,职业价值观是对职业价值的基本认识和态度,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可以提高职业认同感,从而提高职业幸福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持续进行自我提升,一方面可以增强职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自我超越,从而提升职业幸福感;平衡家庭与工作关系,互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