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血前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的临床输血安全价值分析

2021-08-09李海丽居敏朱婷文宋小川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期
关键词:输血筛查

李海丽 居敏 朱婷文 宋小川

摘  要:目的  探讨输血前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的临床输血安全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458例,所有患者均于输血前行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并统计分析其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特异性及输血情况。结果  458例患者中筛查发现有9例显示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97%;9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ABO血型患者3例且皆为抗-M抗体,而Rh血型患者6例,抗-E、抗-D、抗-DC抗体均为2例,经交叉配血试验后根据患者实际输血,无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结论  于输血治疗前行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可为患者选择更适合的血液制品提供科学参考,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关键词:输血;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输血安全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0142-02

输血最早于17 世纪后期被医学领域部分学者所接受,随着近三百年的探索,输血疗法于20世纪初期才获得较大的肯定,也正是在20世纪初期,维也纳病理学家Karl Landsteiner首次提出血液凝血规律及血型ABO理论,为后期输血疗法有效应用于临床并被大力普及奠定了坚实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输血治疗是指对于因手术或意外创伤等因素出现严重出血需外源性输注血液制品以挽救患者生命的治疗方法。作为外源性物质,血液制品经输注侵入机体后较易激活自身免疫系统,为减轻免疫排斥反应,血液输注应于临床适应范围内予以严格控制,以可不输、少输坚决不输、少输为原则[1]。且血液中携带存在显著个体化差异的不规则抗体,为降低输血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血液输注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尤为重要[2]。为此本研究纳入于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458例,探讨输血前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的临床输血安全价值,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458例,其中男237例,女221例;年龄≤20岁37例,21~40岁309例,≥40岁112例;输血次数≤2次185例,>2次273例;单次输入血液制品剂量为300~2000mL,平均(1054.36±69.87)mL。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接受血型鉴定,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符合输血治疗指征,无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者,临床资料完整,生命體征较为平稳,患者意识清晰,无精神障碍,具备基础表述能力,且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患有急性或感染性疾病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期有抗生素及免疫抑制类药物用药史者;拒绝本研究者且无法参与或不能全程参与本研究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外周静脉抽取3mL血液于抗凝真空管中且血样采集前患者需保持空腹3h状态,低温状态下静置1h(4℃),其后应用Avanti JXN-30/26型离心机分离血样,离心机参数设置具体如下:离心半径为10cm,转速为3000r/min。血样离心5min后,取血浆样品置于已标记好的微型离心管管中备用(标记信息应包括患者基础临床信息)。应用盐水试管法检测患者血型(ABO血型检查应用单克隆抗A、B、D血型定型试剂及标准抗原红细胞A、B、O试剂),应用微柱凝胶法筛查不规则抗体,具体如下:分别取10μL、50μL、40μL抗体筛查细胞血液、缓冲液、备用血清于微柱凝胶卡内,并置于30℃专用孵育器内孵育,15min后应用离心机高速离心5min,同时实时监测离心后凝胶柱标本变化。

1.4  观察指标

离心后凝胶柱标本结果判定:凝胶柱标本显示红细胞凝集或悬浮于凝胶上、中部者为阳性,凝集或沉积于凝胶底部者为阴性。不规则抗体阳性判定标准:将初筛抗体阳性凝胶柱标本与1~10号谱细胞进行对照,符合者为抗体阳性。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SPSS19.0软件分析本研究所收集整理出来的数据。

2  结果

2.1  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统计

458例纳入患者中筛查出不规则抗体阳性9例,检出阳性率为1.97%(9/458),其中男4例,占44.44%(4/9);女5例,占55.56%(5/9)。且该9例患者中患有心血管疾病者3例,占33.33%(3/9);有输血史者7例,占77.78%(7/9)。

2.2  不规则抗体特异性统计

9例不规则抗体阳性中,ABO血型患者中出现不规则抗体阳性有3例且皆为抗-M抗体,占比为33.33%(3/9);而Rh血型患者中出现不规则抗体阳性有6例,抗-E、抗-D、抗-DC抗体均为2例,占比为22.22%(2/9)。见表1。

2.3  输血情况

9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中,经交叉配血试验后选择相应抗原阴性血液制品输注,无不良输血反应发生。

3  讨论

输血治疗作为临床治疗及抢救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重要治疗措施,对于失血过多患者还可有效减少失血性昏迷、休克事件的发生。由于机体对于外源物易产生自身免疫,血液输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及类型的输血反应,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反应有溶血、发热及紫癜等。随着医学研究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输血治疗患者中溶血类不良反应已获得基本控制,但不规则抗体引发的个体差异性血液输注不良反应在输血治疗过程中仍是严重影响输血安全的重要因素。不规则抗体于临床研究中多指免疫球蛋白G,也泛指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是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成分。有研究报道[3],我国输血治疗患者中由不规则抗体导致输血反应的患者超过10%,且诱发因素大多为免疫球蛋白G,其输血反应出现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机体不规则抗体低滴度,交叉配血实验配血相合结果因灵敏度差而出现误差,以致输血所配备的血液制品与患者血型不完全匹配。不规则抗体与输血制品存在不相容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输血反应,症状较轻者多见发热、寒战等,而重者往往产生急性溶血反应,危及患者生命,筛查抗体可有效保证血液制品输注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因此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尤为必要。也有调查研究显示[4],输血前不规则抗体阳性筛出率在目前临床输血治疗中约为0.5%~3.0%。本研究发现,458例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97%,其中ABO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阳性占比为33.33%且皆为抗-M抗体,而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阳性占比66.66%,抗-E、抗-D、抗-DC抗体均占22.22%;上述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均经交叉配血试验后根据患者血型实际进行针对性个体化差异输血,未出现一例不良输血,说明经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可准确输血,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确保输血安全,与陈丽娟等[5]研究结论基本相似。

综上所述,输血治疗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时在确保输血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输血安全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丹,曲浩魁,杨世明,等.血液高效价冷凝集素和不规则抗体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及对策[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9,35(3):262-265.

[2]夏乐,逯军.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阳性1例[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8,31(3):71-73.

[3]陈利红,杨浩莹,李玖平.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及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5):700-702.

[4]庞桂芝,张趁利,娄白敏,等.反复输血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5(10):899-901.

[5]陈丽娟,杨延敏.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分析及输血策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2):1773-1775.

猜你喜欢

输血筛查
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孤立性胎儿超声软指标联合无创DNA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某区2021年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结果分析
两癌筛查中的健康宣教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双创需要金融创新“输血”
你所不知的宫颈癌筛查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