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引导下的风景园林设计
2021-08-09刘宇阳杨艺红
刘宇阳 杨艺红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生态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指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继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依照“两山理论”,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在此背景下,景观设计行业也在进行着持续的重塑,正在向着符合生态设计的方面发展。本文以南京玄武湖为切入点,分析生态理念引导下的景观设计。
关键词:生态;玄武湖;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追本溯源,风景园林设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历史上每一次经济的繁荣都会推动园林设计领域向前发展。过去几十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引进了西方的先进观念和技术,在综合国力层面迅速缩小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这一时期,园林设计依托城市建设的热潮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大而不精”,对生态造成了极大破坏等问题。在新时期,国家提出要兼顾生态效应,用生态理念引导景观设计,这也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良好居住环境的需求。
1 研究概述
1.1 生态理念概述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生态理念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充和延展,其本质是基于人们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生态理念在全民层面的普及,加强了人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使人们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1]。生态理念的完善让人类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理解的加深又反过来推动了生态理念的完善,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冲突的矛盾。这些都是西方国家此前经历过的问题,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最早也是源于西方。生态学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多个学科分支,涵盖教育学、植物生理学、动物学等多个领域。不过生态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大致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仍是一门新兴学科。
自古以来,我国的传统园林设计就强调“天人合一”等理念,追求人为打造自然之景,这也是因为在农业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古代各文明古国都会有祭天仪式,旨在祈求上天庇佑来年风调雨顺。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割裂,“人定胜天”的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出现了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现代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这也是现代园林设计师面临的最大的困难。
生态理念引导下的园林设计不仅要避免对生态的破坏,营造宜居环境,还要提升环保节能效果,提高施工中的资源利用率,确保项目建设施工质量。
1.2 研究对象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区的玄武门外,湖水主要来自紫金山北麓,湖面面积3.78km2,平均水深1.14m,属于典型的城市小型浅水湖泊,是中国八大观荷胜地之一。在景观格局上,玄武湖主要由“五岛、六堤、三湖”构成,每一岛自成一洲,并有其代表植物(五洲分别为:梁洲、环洲、翠洲、樱洲、菱洲)。
随着南京城的发展,如今玄武湖的四周是南京最繁荣的商圈——新街口,以及一些高校和居民区。将玄武湖和西湖进行对比会发现,玄武湖作为市民锻炼游玩场所的功能要大于其对外进行展示和观赏的功能。
玄武湖于六朝时期作为蓄水练兵之地存在,明清时则因城市扩建作為城市的护城河,民国至今经历多次破坏修缮。以玄武湖为切入口,更能在时空变化上反映生态理念对于风景园林设计的引导作用,对今后的园林设计发展的方向也具有指引意义。
2 生态理念引导的园林设计
2.1 充分发挥水体的系统性服务功能
玄武湖作为南京市的主要城市水体,具有重要的调节和保护功能。
城市化的比例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在过去几十年内,我国城市相对于农村的比例迅速攀升,出现了十几个大型城市和数个特大型城市,南京就是国内前几的大型城市之一,对于周边地区有着极强的带动作用。然而,过快的城市化导致了“城市荒岛”的出现,温室效应加剧,极大地破坏了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它主要由人工打造,较为脆弱,对于灾害的抵抗性差。生态的破坏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修复,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生态补偿,即利用自然本身的自我完善功能进行生态恢复。而玄武湖作为主要的城市水体,在生态补偿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城市水体的蓄水功能依托于其周边特定的土壤结构与地势[2]。地势上,玄武湖背靠钟山风景区,可以对洪水径流产生约束作用,减轻洪涝;土壤结构上,玄武湖周边的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具有较强的蓄水能力。综合来看,玄武湖可以极好地缓解南京面对洪涝时的压力。自然灾害和人类破坏是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两种主要形式,南京处于平原内陆地带,少地震、山体滑坡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夏季的洪涝是最主要的破坏方式。而玄武湖天然的防洪蓄水优势,极大地减轻了洪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了当地的生态。
其次,玄武湖相对广阔的水域面积所产生的水面蒸发及湖区附近茂盛的植物群落产生的强烈的植物蒸腾作用,再加上水平方向上较少的热量和水分交换,给周边带来了湿润的空气,有效缓解了热岛效应带来的负面作用。作为内湖,玄武湖可以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而水的比热容较大,热量释放速度较慢,不仅可在夏季抑制高温,也可在冬季减弱降温的强度,增加湖区热量,延长无霜期。另外,循环流动的湿润空气也可使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物质等被吸附降解,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以上都是玄武湖的先天禀赋,对于具有相同条件的场地,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也可以参考以上内容,充分发挥水体的系统性服务功能。
古典园林中,水是设计的重要一环,设计者可以通过水体设计实现对于整个场地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建筑群落的布置也与此紧密联系。在过去几十年的设计中,水体更多的是作为美学元素而存在,其生态价值被忽略。在生态化设计中应着重强调水体的生态意义,尝试用水体的自净效果改善当地的环境,重塑被破坏的生境。
在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可能无法拥有玄武湖这种较大的水体,但也可尝试引入较小面积的水体以起到涵养植物的作用。植被与水体之间是互为辅助的关系。植被具有较强的固定作用,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植物根系也可增强土壤的吸水能力;而水体为多种植物群落提供了完成生命循环所需的全部自然条件,为种间竞争构建了合理的存在体系,拓展了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生态和遗传资源的多样性。
2.2 充分利用植物的生态性服务功能
生态园林的根本设计理念在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传统园林设计对植物的要求多聚焦于美观性和绿化率;而在新型的生态园林设计中,还要加入节约和环保等生态考量指标。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以增强整个系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性,更要考虑到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活习性,选择合适的搭配,减少对游人观赏的干扰。例如,南京的梧桐树就饱受市民的诟病,如今南京主城区的梧桐树虽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是每到春季,随风飞舞的梧桐絮还是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障碍。
研究调查显示[3],玄武湖具有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群搭配,这些植物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玄武湖沿岸生态系统。现今的玄武湖公园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五洲植物各具其代表性。梁洲以其梧桐与秋菊闻名,环洲则以春梅与杨柳出彩,翠洲为紫薇与修竹,樱洲主要为樱桃,菱洲以前盛产菱角,如今则是花红与柿子。
相对于建筑,植物种植有着高度的不确定性与变化性。建筑具有稳定性,如今的传统园林,里面的建筑还是维持着当年的模样,但是其中的植物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换言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拙政园等名园早已和设计之初园子主人所期盼的景象相去甚远。树木是鲜活的生命体,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成长的,而就算再长寿的植物,其生命也不过百年左右,千年树木毕竟罕见。这也给园林设计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设计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设计。在面对预算成本高的设计项目时,自然可花高价买进古树名木,但这有悖于生态园林的设计宗旨。古树名木在移栽过程中很容易就受到损害,并且生态园林强调的是以最低的成本打造高质量的园林。
相比于水体,植物在物种多样性的营造上有着更高的效益。例如,桂花、冬青、榉树和朴树等树木的果实多为核果,被大多数鸟类所喜爱[4],给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与栖息地;而通过栽植花果期在初春的榆树,可填补冬末多数树木不结果的空白期,很好地实现食物的持续补给。高大的乔木给鸟类提供了良好的遮蔽,灌木和草本植物则有益于虫类的繁衍,一些水生植物如狐尾藻等对于水体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利于鱼虾的繁殖。由此可见,相比于植物的美化效益,其生态效益具有更加长远和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生态学思想最早可追溯至先秦。不同于西方成体系的理论研究,中国的生态学观念蕴含于传统的哲学思想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内涵存在。这也是传统园林在设计之初考虑师法自然,试图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原因所在。然而,近年来中西文化的交融,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打击,部分极端的设计者甚至抱有完全摈弃传统文化的观点。在这种大背景下,充分发挥植物生态性服务功能的设计十分少见,植物的种植也变成了设计中无足轻重、随意的事情。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美观性与绿化率只是设计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融入对植物生长习性及植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的考量。
2.3 充分引导游客的参与性互动体验
设计的根本是服务于人,设计本身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因此,无论园林设计的外延如何拓展,其核心仍然是满足人天生想和大自然亲近的感情。从这个角度出发,园林设计又是必须满足生态理念的。
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不应局限于平面形式的美观,更应将匠心反映在园林的立面变化与尺度感的把握上。从平面解读玄武湖,会发现其并无特别出彩之处,但真正漫步其中,会感到格外舒适,这正是因为玄武湖将自然的一面真正展现在了游客面前。设计发展过程中可以被分为许多类别,有强调规则的,也有追求自然的,这些流派的产生都是经济发展与时代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如今,越来越多的声音强调让设计回归自然。
科技的迅速发展是当下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所以当提到游客的参与性互动体验时,除了要结合传统设计中的步移景移外还要有更多属于本时代的特征。传统园林的生态理念是师法自然,强调人工打造自然之景,而到了现代,科技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园林中加入更多科技元素就成为时代特色的一部分。通过现代科技的引入,可以减少园林的维护成本,取代烦琐的人力劳动,让园林的形式变得更加多元有趣。
在如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园林设计已经不再单纯具有景观效应,也承担了一部分社会功能。人们需要在公园中进行锻炼、社交,以及开展亲子互动等一系列社会活动。目前许多市民会选择在玄武湖区域绕湖散步或慢跑,针对群众的这类活动,可以结合现代科技,引入智能系统,使市民可以随时在手机上查阅自己的运动信息,并根据自愿原则参与全城排名。设计最终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的,因此遵循生态理念的设计也应与时俱进,积极调动游客的参与性互动体验。
3 结语
回顾风景园林设计的历史发展过程,每一点小的进步都是先贤们不懈努力的成果。作为后来者,我们除了需要继承前辈研究出的成果外,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规律不断延伸其外延,丰富其理论体系。新时代景观设计的主旋律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需要拥有广阔的视野、深厚的理论储备及持续的探索创新精神,设计师的一切想法最终都会落实于其作品上。南京玄武湖是南京的标志性景观,更是生态理论下景观设计的标志案例之一,对玄武湖进行学习研究,可以为今后的生态园林设计提供更加具体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桂明丽.论述生态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J].绿色环保建材,2021(01):73-74.
[2] 逄敏,宋为威,钱程.引调水改善玄武湖水质的水量优化方法[J].水资源保护,2021(01):1-10.
[3] 王海英.南京玄武湖環湖路主要景点植物配置调查与分析[J].现代园艺,2020,43(11):118-119.
[4] 曹加杰,白项鸽,方静.南京城市公园树种配置对鸟类越冬的影响[J].西部林业科学,2020,49(06):43-53.
作者简介:刘宇阳(2000—),男,江苏句容人,本科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杨艺红(1981—),女,福建漳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