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小丑》赏析
2021-08-09吴燕烜贾文婷
吴燕烜 贾文婷
摘要:《小丑》于2019年上映,其角色来源于漫威系列电影,却又不同于这类影片的模式化和娱乐化。《小丑》体现了与众不同的深度与内涵,它采用虚实糅合的叙事方式,通过导演的精心编导以及演员精湛且富有感染力的演技,从多方面折射了美国文化和社会的问题、美国底层人民痛苦压抑的生活,相当具有现实讽刺的意味。本文通过对电影的故事情节和细节的分析,剖析“小丑”是如何通过美国社会孕育出来的。
关键词:《小丑》;电影;解析;美国社会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02
1 《小丑》中的年代感塑造
《小丑》自2019年上映后便掀起了一波狂潮,并且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了金狮奖。好的故事结构是电影成功的关键[1]。《小丑》讲述了既没有财富也没有社会地位喜剧演员亚瑟被社会逼得一步一步走向精神崩溃,并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
电影以美学概念阐述人类特有的物质和精神的价值观念[2]。导演托德·菲利普斯非常善于拍摄喜剧类型的电影,他拍摄了不少知名度高的喜剧电影,《小丑》是其极少的非喜剧电影之一。托德·菲利普斯在电影细节的构造上十分用心,它运用场景、人物服装、电海报上具有年代感的标题、电影背景中的海报图案等近乎完美地还原了20世纪的社会面貌。这些细节共同为《小丑》这部电影营造了一个能让观众沉浸其中的观影环境。观众在观影时或许不会注意电影场景设计中的具体细节,但是他们能很自然地感觉到这就是那个年代,从而自然地将自己代入电影塑造的环境中,体会人物的处境与情绪。它带来的艺术感和偶然性令无数人沉醉[3]。只有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以情节带动观众思考,才能将故事表达清楚,让观众对故事产生兴趣[4]。
2 《小丑》中的细节刻画分析
艺术是人们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生产形态[5],艺术作品离不开主题和内容[6]。《小丑》可以被称作艺术品就是因为它有丰富的细节内容,它包含的许多矛盾之处也是导演想要表达和暗示的细节之处。
2.1 从光影和色调的运用方面分析
在大多数电影中,主角杀人之后的光线都会变得昏暗,音乐也会变得低沉,以烘托沉重阴暗的氛围,但在《小丑》里面却恰恰相反。主人公亚瑟在医院杀害了自己的母亲后,画面的光线变得明亮了,颜色也偏暖调,背景音乐变得上扬又激昂。
2.2 从人物内心变化分析
在杀死胖子同事前,亚瑟去参加莫瑞的节目时在下楼梯时肆意地跳舞,此时的音乐是高昂激动的。而前段剧情中亚瑟上楼梯时,音乐却是低沉的。一般情况下都是上楼梯激昂,下楼梯低落,这部影片却完全相反。作为影片中十分重要的场景,亚瑟多次上下楼梯的动作传递着深厚的寓意。亚瑟走过了一条由苦变恶的人生道路,他的肉体受到了伤害,精神遭受了瓦解,最后去毁灭他人[7]。
这些反情绪处理提醒了观众该片具有违和感,提醒观众去反复挖掘研究电影想表达的内涵内容,也照应了亚瑟身上有着与常人相反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他隐藏的小丑人格。
2.3 从细节刻画分析
电影运用了很多细节进行暗示。第一,亚瑟频繁地切换左右手。他用右手写字时字迹明晰且思绪理智,是正常人的表现;他用左手写字时则字迹胡乱潦草,想法疯狂奇怪,是小丑人格的表现。电影给了亚瑟运用不同手写的不同字迹相当多的镜头,导演想通过这些细节暗示当时的亚瑟究竟是理性的,还是疯狂的。第二,当亚瑟伪装成电影院员工潜入电影院时,屏幕上正在放映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同样是描写小人物的艰辛生活电影,却被用来供他人取乐。这具有深深的讽刺意味,体现了电影一直想表现的贫富差距的问题,穷人与富人处在不同的世界,大家的情绪并不互通。第三,故事开头和故事结尾处。开头处亚瑟坐在椅子上接受黑人医生的心理咨询,结尾处亚瑟在监狱中坐着接受黑人医生的询问。这两个画面中相似的元素多到令人惊讶,两处画面完全相同的钟表时间、都是黑人女医生在询问、相同的构图、相同的位置等。大量细节同时存在于画面中便能达到充实画面、营造氛围的效果[8]。(如下图)再结合亚瑟的台词,让观众不禁开始怀疑究竟哪一段是真的,哪一段是亚瑟的幻想。
2.4 从打光方式分析
在我们看到的诸多电影中,打在人物面部的光线通常都是柔和的,人物脸部的颜色统一,观众能通过演员的五官表現以及肢体动作感受剧情。这种方式通过拍摄使事物的本来意义发生改变,解放人们内心深处的灵魂[9]。《小丑》中亚瑟的特写大部分都用了硬光,高对比的侧面光使演员面部的明暗交界线变得分明,面部肌肉变得清晰可见,肌肉运动幅度被放大,也放大了演员的表演力,让观众能更好地被带入演员的表演中。同时,还增加了戏剧感,强化了“小丑”身上独特的反派气质。光影的效果也直接表达了电影的视觉风格与表现形式[10]。不同的色彩组合会给人带来不同的体验视觉[11]。
3 《小丑》体现的20世纪美国社会
一切事物都来源于社会生活,事物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生活[12]。电影不仅是研讨某个时期的历史和文明的媒介,也展现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综合国力[13]。
漫威系列电影中的角色往往都带有很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基于时代的差异性,人们对文化的喜好各不相同[14]。时期不同,文化对人的熏陶与影响也不同[15]。超人是现在美国流行文化中传播最广、最受欢迎的超级英雄形象,也是美国向世界人民展示的最经典的英雄形象。各种艺术形式的互相融合促进了更多的新事物的诞生[16]。
我们必须弄清电影的主旨内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电影真正想要告诉人们什么以及它的目的[17]。《小丑》虽然属于漫威系列电影的衍生作品,但它却和漫威系列中传统的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大相径庭。它只讲述了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对社会进行抗争以及彻底释放自身情绪的故事。这也意味着这部电影表现的不只是光线亮丽的部分社会,而是底层群众黑暗的生活。《小丑》所展现的美国社会是真实又黑暗的。
一个人的悲惨遭遇应该被同情,但这不应该成为他选择犯罪和反社会的理由。真正能解决哥谭市的混乱状况的方法,既不是像韦恩一样一味强调秩序条例,也不是像“小丑”一样报复社会,而是在“小丑”变疯之前就有人愿意主动理解、同情和帮助他,从最开始就断绝“小丑”产生的可能性。然而,在哥谭市,在这么一个残酷凶恶的社会中,诞生这样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心理医生本该理解和帮助他的病人,但是作为一个给予爱的角色,她本身就被哥谭市压榨着、不公平地对待着,导致她没有多余的爱给予亚瑟,甚至就像亚瑟所说的那样,她从没有认真听过亚瑟说话,她已经自顾不暇。
而“小丑”的做法迎合了观众心中很小的一个角落,即当自己被不公平对待的时候,人们会想对这个欺压自己的人做出反击。因此,在除去道德之后,或许大家也想如同“小丑”一般,潇洒地践踏在所有不公平的事情之上,用自己的能力去除恶扬善。但事实上,没人能因一己私欲决定别人的生死,只有法律拥有这个能力。人们能够在每天睁开眼时就看清这个世界,全都因为有光,而光照射在物体上,背后就一定会有影的存在[18]。
电影暗示观众善待身边的人,从最开始就断绝“小丑”产生的可能。童年遭受的虐待让亚瑟控制不住笑声,虽然看起来疯癫,但这种大笑不是亚瑟主观意愿的行为。人人都知道歧视是错误的,但很多人还是做着歧视的事,并且还要粉饰太平[19]。善与恶的对比十分强烈,对比越强烈,作品视觉效果越丰富,也越能吸引人们的视线[20]。
不少观众对亚瑟的病症感到同情,假设亚瑟周围的人尝试理解他,对他表示同情和关心,选择帮助他而不是霸凌欺辱他,那么潜伏在亚瑟心底的“小丑”就不会产生了。这也是小人物的悲哀之处,他们需要被关怀、被鼓励,而不是被说教。只要哥谭市不改变,“小丑”就永远不会消失[21]。
作为一种结合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影视作品用一定物质及时间成本[22]让人们从电影中获得美学的享受或人生的反省。
4 结语
从表面上来看,《小丑》中的暴乱似乎是亚瑟引起的,但是实际上,这是社会问题造成的。哥谭市压抑黑暗的社会孕育了无数个“小丑”,即便不是亚瑟,也可以是杰克、鲍勃、山姆。底层人民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在生活的不断压迫下只能爆发,只能变成“小丑”,他们需要社会的温暖以及旁人的认可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浩哲,张宁.浅谈国内低成本电影发展现状——以《心迷宫》为例[J].大众文艺,2019(22):195-196.
[2] 朱歌昊,孙献华.素描造型艺术:绘画艺术的重要根基[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48-50.
[3] 戴雨萌,駱玮.传统摄影的不可替代性——浅析胶片摄影与数码摄影的区别[J].大众文艺,2019(14):161.
[4] 陈倩,贾文婷.浅析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J].艺术科技,2020(23):69-70.
[5] 吴礼程,王青青,金晓雯.艺术与文化推动设计发展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2):60-61.
[6] 徐恬甜,骆玮.小品摄影的意境表现——探索摄影创作的角度与观念[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28-30.
[7] 苏颖.《小丑》的荒诞审美形态论略[J].电影文学,2020(06):135-137.
[8] 陈思妤.简述风光摄影中的构图方法[J].艺术科技,2020(13):84-87.
[9] 暴千旗,贾文婷.从“达达主义摄影”到“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与观念变化[J].大众文艺,2019(18):171-172.
[10] 鲁雅俊.渔村题材纪录片拍摄视角分析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9(23):189-190.
[11] 赵其烨,王锐涵.浅谈设计下的色彩与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2019(19):119-120.
[12] 刘雨柯,骆玮.摄影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再思考[J].艺术科技,2020,33(1):113-114.
[13] 彭宇冰,骆玮.东方美学下的王家卫电影[J].大众文艺,2019(22):196-197.
[14] 吴歆悦,李雪艳.艺术中的雅俗文化之辨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52-53,57.
[15] 浅析文化思想的繁荣对美术作品的影响[J].艺术科技,2020(21):125-126.
[16] 盛家琛,张宁.浅析摄影对印象派绘画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52-53.
[17] 张宁,李蕙廷.《绿皮书》主题内涵之解读[J].大众文艺,2019(24):182-183.
[18] 沈诗琪,骆玮.浅谈光影在摄影表现力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08):20-22.
[19] 张宁,李君娴.从《绿皮书》看当下美国黑人的处境[J].大众文艺,2019(23):188-189.
[20] 刘雨柯,骆玮,熊仁国.浅叙静物摄影的表现手法——以女性玻璃器皿化妆品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03):36-37.
[21] 代兆凤,王振平.从受害者到加害者——电影《小丑》中“小丑”的创伤解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29(09):55-58.
[22] 张宁,华阳.自媒体影响下的中国主流电影发展趋向[J].大众文艺,2019(08):141-142.
作者简介:吴燕烜(2001—),女,福建厦门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贾文婷(1989—),女,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指导老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