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听力教学文化导入分析

2021-08-09樊超贾增荣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文化导入分析

樊超 贾增荣

【摘要】学习英语并不单单是为了记忆单词、理解文章,更重要的是能够流畅地与人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听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從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实施文化导入环节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文化导入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英美文化以及其相关知识的介绍,帮助同学更好的融入英语学习环境。本文主要围绕英语听力教学文化导入分析展开叙述。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文化导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0-139-03

【本文著录格式】樊超,贾增荣.英语听力教学文化导入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5(10):139-141.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大同大学重点课题“POA理论视角下的混合式听力教学模式探究”(项目编号:SSKLYY2020004)。

引言

英语听力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手段。在英语听说读写几大技能中,英语听力是排在首位的。听力是一种信息输入,主要通过感官对听力材料进行解码,并转化成自己能够理解的语言,这其中离不开对英美国家文化的理解,否则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文化的主要载体便是语言,通过语言,文化才得以传承下去。缺乏对目标国家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想学好外语是非常困难的。

一、文化差异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

不同国家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也存在差异,由此导致民族、宗教、习惯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都会存在不同,尤其是中西方在文化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学习一门新语言的时候,提前了解目标国家的文化背景是十分必要的。了解得越多,对听力材料储备的背景知识和信息也就越丰富,也就越能正确抓住关键。经过实验证明:凡是提前了解过目标国家文化的学习者,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听力成绩。因此,目前很多高校在教授新语言的同时,还会教授相对应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听听力的同时,准确预测听力内容,做出正确解答。在做听力题目时,我们通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我们能理解其中每一个的单词的意思,但是却不能理解这些单词组成整句话的意思,这主要就是由于我们没有弄懂这句话背后的意思,也就是不了解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1]。比如:smell a cat这是典型的一个俚语,他的本意是有危险,但若没有提前了解美国的文化、习俗等,即使听出这个短语也无法准确说出其意思,给理解听力材料上下文增加了难度。因此,文化差异的存在加大了外语的听力理解难度,同时也是突破英语听力学习的关键。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背景知识,可以增强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推理能力,从而准确概括上下文的内容。

二、在听力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英语学习已经成为各个年龄段学生学习的重点,但是很多学校和教师仍然将学习重点放在英语阅读和单词语法的学习上面,忽视了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大学阶段英语听力的训练普遍遵循这样一种模式:纠正陌生单词读音、讲解含义—学生听录音材料、做相对应的习题—再听一遍录音材料、改正自己第一遍存在的错误[2]。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免使得课堂死气沉沉,缺乏朝气与活力,教师也只是局限在完成教学任务,缺少相应拓展与延伸,导致学生由于课堂气氛的沉闷而无心听讲。这样就会极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直接影响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再就是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讲解英语听力的时候,过分关注学生的发音,纠正学生单词重音、连读等方面存在的错误,忽视了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差异上对学生英语理解和听力能力提高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文化导入的具体方法

(一)结合单词导入文化

通常情况下,在开始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教师都会先找出其中存在的较难或者学生不熟悉的单词和短语,其中短语又包括成语和习语等。不同的单词、词组在不同的语境下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因此,仅仅凭借教师在课堂上对单词词组词意的讲解远远达不到学习一门新语言的目的。各种文化差异都会体现在这些单词、词组中,而听力材料选用的单词、词组更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或者内涵,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入英语单词、词组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了解目标国家文化,达到充分理解听力材料的目的。

比如:狗的英文单词为dog,它既可以实指狗这种动物,亦可以在文中使用其引申义:忠诚、善良、可爱等;但是在汉语文化中,狗这个单词常常代表着趋炎附势、愚忠,所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会对同一个单词产生不同的理解,即使这一单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词意、词性都相同,也会产生不同感情色彩[3]。除了单个的单词,词组和习语也蕴含着西方国家的文化,所以教师在讲解单词、词组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和使用方法。

(二)结合话语导入文化

在听力材料中,两个人之间的对话通常是常考的材料类型,占据较大的比例。而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涉及的范围也是十分广泛的,既可以是日常生活交流,也可以是对某一讲座发表自己的看法等。其中占据最多的对话通常是寒暄、告别、探亲等,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考试规律,在平时的对话练习中,对这些题材的听力材料详细加以说明。帮助学生养成在听力的过程中自觉地结合英美当地文化、风俗的习惯。

例如:中西文化在涉及隐私这一话题时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英美国家中询问收入、年龄、疾病、住址、婚姻状况等是十分不礼貌的,在西方国家如果你问一个不熟悉的女性: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就会被视为不礼貌、甚至是粗俗没有教养。因此,这些国家的人在见面时都会寒暄天气等无关隐私的话题[4]。所以教师平时的课程上就可以从对话入手,让学生了解哪些话题是不可以出现在西方国家不熟悉的人之间的,哪些话题又是可以成为很好的寒暄选项,从而加强学生对听力材料文化背景的理解。

(三)结合背景注释导入文化

听力材料包括一些专题材料,比如政治方面的话题、经济教育以及宗教法律等方面的话题。每一个话题都会包含固定使用的单词,在涉及到教育有关的话题时,通常会用到的单词有:education,study,research,lecture等。若学生提前储备相关领域词汇库,想抓住听力材料的关键词,理解其内容就会相对轻松。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前阅读大量相关材料,对其中出现的关键词所涉及到的整个单词群进行查阅和整理,并对其背后的相关背景知识做深入的解释。在上课时,教师可以适当选择难度较大的长篇听力材料作为讲解范文,这样学生既可以从中积累更多知识,又可以在考场上处理相对容易的文章时,从容应对。

例如:教师选用了一篇以科技为主题的听力材料作为上课的辅助材料,理应在上课前查阅跟科技相关的词汇,并提前告知学生每一个单词在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下的具体含义以及用法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听第一遍材料时可以做好准备,有计划地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为以后的听力理解奠定基础[5]。在第二遍听力之前,教师需要将其中出错较多的题目抠出来,将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一一讲解给学生听,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题目的正确率。

(四)泛听、泛读相结合导入文化

为了巩固学生在课上学到的英语知识,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鞏固和落实知识点,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题目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听多读相关的英文读物,提高理解力。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收听英语广播、BBC、VOA等英文频道,熟悉地道表达,同时给学生推荐一些英文读物,比如《英美国家概况》《当代文化读物》等介绍英美文化的读物。让学生在广泛阅读,提高阅读理解力和阅读速度的同时,获得语言知识、深化对英美文化差异的了解,促进学生英文听力水平的提高[6]。

(五)电影、电视及网络教学手段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锻炼英语听力能力也要充分利用这一先进的手段。了解英美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通过观看英美电影及电视节目,了解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日常及想法等。艺术作品本身就是民族文化、历史观念以及风俗习惯最好的体验,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电影的方式,加深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丰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还可以学习大量的俚语,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还能使其了解使用的具体场景。总之,电脑、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自主查询相关的知识,提高知识储备,进而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整节课的时间与学生一起观看一部英文电影,要求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将其中出现的、自己感兴趣的单词、词组的使用环境记下来,方便使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

四、实施文化导入的原则

文化导入对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听力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否则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过度模糊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过分关注课堂以外的学习内容,就无法掌握学习的重点。所以在实施文化导入环节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的具体含义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学习的内容相联系,同时也要与英语听力内容相适应。当然,也必须与学生日常交际使用的句子背后的文化知识相互对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适应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不要过分抽象文化背景知识,导致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总之,将课本知识与延伸的文化背景知识相互关联,能够最大幅度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不再使语言的学习过分单调、乏味,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二)渐近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克服急于求成的毛病,如果一味加大文化知识的导入,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排斥,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导入文化的环节中,要注意学生的承受能力,不能一步到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进度、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情况由浅入深、一步步的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让学生慢慢增加文化知识的储备。就像学习汉语一样,先了解日常用语中蕴藏的汉语文化知识,在积累了一定汉语储备的基础上去学习难度较大的对话和话题,例如跟科技、研究相关的话题[7]。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按照教学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教授知识。

(三)针对性原则

英美国家的文化范围十分广泛,如果没有目的的讲解,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且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课本学习的内容,有的放矢,深刻明白应该讲哪些,不应该讲哪些,务必做到心中有数。选择的原则就是与听力材料有关的内容,从文化流派角度上讲,就应该选择那些主流文化,而不是小众文化;从时代界限上讲,就是要注重讲解当代文化;从人物思想角度上看,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样学到的文化能够最大程度与目前的听力材料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力[8]。对外国文化,也不能全盘吸收,要有选择的吸收一些积极、健康的内容。其次针对性原则还体现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当前学习情况的不同,有选择的采用不同听力材料。听力材料的好坏不在其难度,而是在于是否适应学生当前的学习进度。总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五、总结

听力教学是英语学习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听力教学不能照搬照抄,要不断挖掘出单词、词组背后英美文化的内涵和思维模式,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才能将被动变为主动,准确抓住材料中的精髓和关键,迅速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帮助学生实现自由使用英语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葳.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文化导入教学的实践尝试[J].海外英语,2020(20):102-103.

[2]陈思雯.浅析在应用语言学下英语文化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219-220.

[3]佟靖.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重视文化导入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水平[J].科技创新导报,2014(14):224+226.

[4]杨顺娥.突破英语听力障碍探析——基于大学英语听力的几点思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125-127+131.

[5]唐莹,赵红路.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以《大学英语听说》教材为例[J].现代交际,2012(4):229.

[6]王倩,苏布德.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蒙古族预科生英语听力学习障碍及对策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158+168.

[7]林红.理论指导实践——构建网络环境下英语听力教学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321-322.

[8]张萍.文化导入在英语听能培养中的原则和方法研究[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0(3):51-53.

作者简介:樊超(1989-),女,辽宁义县,助教,研究方向为翻译、听力教学;贾增荣(1981-),女,天津,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英语听力教学文化导入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浅析陕西省高考英语听力改革
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
改善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中的文化导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浅析商务日语教学中日本企业文化的导入
移动学习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浅谈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改革及其对听力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