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联合下大学生创业资本培育研究

2021-08-09邵一帆孙贵英

科技资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创业创新校企联合现状

邵一帆 孙贵英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成为大学生新型就业模式,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热情高涨,其中创业资本培育是创业实践的基础,也影响着创业绩效,其独特性作用在创业活动中表现更为显著。该文以“校企联合”为主要思路,探讨一种高效的大学生创业资本培育模式,实现项目的研发、过程孵化、一体化指导与资金保障等。这对于完善创业理论和提高创业绩效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企联合  大学生  创业创新  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4(c)-0209-03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Venture Capital under the School Enterprise union

SHAO Yifan  SUN Guiy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Linyi University, Linyi, Shandong Province, 276005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mass innovation",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has become a new employment mode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enthusiasm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high. The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capital is the basis of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also affects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Its unique role is more significant i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school enterprise union" as the main idea, this paper discusses an efficient cultivation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venture capital, which can realize the proje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incubation, integrated guidance and fund guarantee. Thi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entrepreneurial theory and improving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Key Words: School enterprise allianc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urrent situation

隨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加大和疫情带来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国家教育部和人社局也制定了相关政策来大力推动大学生就业,其中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开拓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在这种形式下,培育大学生创业资本、提升创业能力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1  创业资本解读

创业者的创业资本是心理资本、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综合。创业资本对创业的生存绩效和成长具有正向影响,有效整合和利用创业资本,对于完善创业理论和提高创业绩效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1]。

2  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资本培育的困境

2.1 高校创业教育资源的匮乏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推进创业资本培育,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的创业教育、创业竞赛、创业实践活动,但不管从课程设置还是导师队伍和和实践操作,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体系。当下高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创业课程设置单一、内容陈旧,与创业需求不匹配;二是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大部分是兼职,不具备创业经验和实践能力;三是创业项目和学生专业脱节,融合点、契合度低;四是创业实践平台缺乏,缺乏资本扶持、培育指导与成果转化[2]。

学校现有的创业教育资源远远不能为创业学生提供必备的培育资源,各创业指导部门也是寻求多种措施,寻找最佳模式。

2.2 创业培育方式零散,缺乏体系化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推进创业资本培育,主要体现在创业教育、创业竞赛、创业实践活动,但大多是断层、零散的。一是创业课程应改变以往的单一化向多维度改革,应涉及心理、管理、市场营销、财税和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内容;二是创业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不匹配,不能同时支撑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三是创业资本缺乏,需要借助社会成功企业平台,这对于创业学生、企业和学校而言也是多赢的。

2.3 缺乏过程监控和过程孵化

通过对高校创业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创业资本积累不足,创业教育重结果轻过程,这些状况都导致大学生创业的参与率较高而成功率不高,很多项目在萌芽或在孵化阶段就被扼杀。立足大学生需求,探索创业资本培育的一种新形式,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是关键[3]。

2.4 学生创业动机不明确,政策落实不到位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本身对创业的认识不足,缺乏更深层次的认知,所认知的创业仅仅是体现在自身对创业这件事情的热爱上,创业动机不明确,有的学生则是被就业环境和压力所逼迫而开始创业,这都是非理性创业。

3  校企联合下大学生创业资本培育模式构建

大学生创业资本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推进。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资本培育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创业教育,主要由高校教务部门负责,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二是创业竞赛,主要由高校学工部或创业学院负责,组织大学生创业比赛;三是创业实践和创业孵化,主要由创业学院或二级学院负责,搭建实践平台,推动大学生创业孵化,提升创业综合素养并推动创业项目的落地[4]。

3.1 校企分工,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健康的创业心理资本

在4类创业资本中,心理资本远远高于社会、人力和经济资本,心理资本决定着创业者的心理动机与意向,影响创业者的信心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易形成较强的创业梦想,所以心理资本直接影响创业意向,是创业的必备条件。所以,创业教育要引入心理资本及相关课程,并将其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部分;同时,要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创业氛围,为学生提供宽容的创业土壤,提升学生的创业热情。这一部分可以通过创业心理学理论学习和企业创业实践获得,通过实践了解创业环节、体验创业过程、感受创业输赢,在学习与实战中积累心理资本[5]。

3.2 校企共育,建立双导师制,培育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

大学生创业是基于技术、知识的高质量创业,人力资本是首要的要素。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经验与创业能力等,主要来源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经验的获取,是实现高质量创业的基础。

人力资本的获取一部分来源于专业教学,另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实践积累。所以,开启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还需要通过课程的优化和创新,改变培训方式方法,进一步培育企业和就业市场需要的创业人才。通过建立双导师制,营造创业氛围、建立创业人才库,加强双向教师队伍建设,打通专业知识与实践对接的壁垒,彼此融会贯通,来提升创业者的人力资本。这一方面的对接需要二级学院的重视和引导,为学生牵线搭桥。

3.3 以企为主,開拓社会网络,培育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创业者通过组织内部或外部获取的各种资源和帮助。主要是各类社会关系为创业者提供的支持状况、学习环境对创业的作用与家庭及亲戚朋友对创业者的支持等。

成功的企业管理不是因为他们的人力资本而是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学校创业指导部门和二级学院需要通过各种平台与载体为创业学生提供充足的社会网络,以此促进创业者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帮助学生培育丰富的社会资本。纵观社会,唯有发展中的企业或具备规模的大型企业具备这种资源优势,他们的加入可大力提升在校大学生人脉、机遇等社会资本,这是高校内部教育资源无法做到的。

3.4 校企联合,整合资源与政策,培育大学生创业经济资本

经济资本主要是金融资本和各种实物资本,如资金、厂房、设备等。在高校创业教育和实践中,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展现,创业思想和项目设计能够迎合当前的社会需求,但是在孵化阶段也反映了创业资本的匮乏。通过整合创业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广开门路,办理小额担保贷款,或吸引企业投资等。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并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有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未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质性的支持,这显示出大学生自主争取能力依然薄弱。所以,要落实优惠政策需要高校学生创业工作主管部门积极主动与人社部门对接,一是及时为学生做好政策解读,二是提供更直接有效的支持。此外,也可以通过共创的形式为双方达到共赢的目标[6]。

4  结语

目前,各大高校也都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积极组织创业竞赛及创业实践活动,但基本不成系统,创业资源匮乏,大学生创业的成效不足。要实现高校服务社会、提高大学生创业实效,必须打破陈旧的思想,实现“校企联合”新思路,实现项目的研发、过程孵化、一体化指导与资金保障。一方面培育大学生创业资本;另一方面达到高校资源服务社会的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Kadiyono AL, Ashriyana R. What Is the Best Education for Students to Become Entrepreneurs?:An Analysis of Disparity in Psychological Profiles of Students Based on Graduate Employability Entrepreneurship[C]//4th Asia Pacific Education Conference (AECON 2017).2017.

[2] 魏艳辉,何红光.创业资本视角下的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9):12-14.

[3] 周雄.高校创业教育推动大学生创业的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2):64-65.

[4] 罗涛.金字塔底层创业的资本组合与绩效:基于城市外来工创业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学刊,2019,32(3):52-62.

[5] 潘诗敏,陈泽锋,何凯.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培育研究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8):143-145.

[6] 张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0(23):151-153.

①基金项目:2020年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2010452078)。

作者简介:邵一帆(1998—),男,本科,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业资本培育。

通信作者:孙贵英(1970—),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E-mail:517045405@qq.com。

猜你喜欢

创业创新校企联合现状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创业创新:青年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边疆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校企联合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初探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