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扎囊县桑耶镇松卡村果谐的艺术特征
2021-08-09罗布旦增班旦
罗布 旦增班旦
摘要:“果谐”是广泛流传于西藏各地的歌舞种类之一,流传于西藏山南扎囊县桑耶镇松卡村的果谐以其自身独特的风格特征,呈现出与周边不同的艺术风格。本文以山南扎囊县桑耶镇松卡村果谐为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归纳,分析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果谐 松卡村 异同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在西藏种类繁多的传统歌舞中,“果谐”是广泛流传于西藏各地的歌舞品种之一,“果”藏语意为圆圈,“谐”是指歌舞,果谐即圆圈歌舞。目前有不少研究者对藏族传统歌舞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也有许多的研究成果。在西藏种类繁多的传统歌舞中,“果谐”是在西藏农区流传最广泛的歌舞种类之一,如山南、日喀则、拉萨、林芝等地。山南市扎囊“果谐”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由于山南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平坦,水文便利,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果谐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在此孕育和发展,加之交通便利,拥有多处国家级旅游景点,对传统艺术极其重视,因此,对这一区域的传统歌舞“果谐”的形态和风格研究等方面有许多研究成果。
望果节是流行于西藏农区的一种民俗节庆,“望”在藏语中为田地之意,也叫“望卡”或“兴卡”,“果”意为转圈之意,望果节即通过祭祀山神、转田等活动祈求丰收、牲畜兴旺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秋收前举行,流行于西藏的望果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人们在这个节日期间会有许多祭祀仪式歌舞表演,如甲江、百、谐钦等,也会有一些娱乐性的歌舞表演,果谐也是望果节歌舞表演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006年扎囊果谐被录入西藏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受到了许多关注,相关的研究也就此而展开。在扎囊县的对岸,雅鲁藏布江北岸,流传于扎囊县桑耶镇松卡村的果谐以其自身的特色,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特征,但还未受到广泛的关注,缺少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就松卡村果谐的艺术特征与扎囊县其他地方的果谐进行对比研究。
松卡村位于西藏山南市扎囊县桑耶镇,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河畔,距桑耶寺以西大约八公里,海拔约3560米。松卡村地处地势平坦,处于环山的河谷之间,其地因高原气候只能种植青稞、小麦等农作物,人们定居于此,常年耕种土地,同时蓄养牲畜等,是西藏典型的农区。在此地流传着许多传统音乐,果谐就是其中之一,松卡村的“果谐”会在望果节中进行表演,在其他的一些场合中也会进行表演,如婚庆、乔迁、藏历新年、亲朋聚会等场合。
一、历史背景
望果节是松卡果谐表演的重要场合之一,据赤烈曲扎《西藏风土志》记述:“‘望果节已有悠久的历史。最早流行于雅隆香布(今天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据《本教历算法》等资料记载,早在公元5世纪末,即布德贡杰时期,雅隆地区已经兴修水渠,使用木犁耕地,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这时,为了确保粮食丰收,赞普布德贡杰便向本教师请求赐以教旨,本教师根据本教教义,教农人绕田地转圈,求‘天保丰收,这就是‘望果节。但这个时期,‘望果还不是一个正式的节日,而是开镰收割前的一种祀神祈福活动”。“8世纪后期,是以莲花教主乌坚白玛为首的宁玛教派兴盛时期,‘望果活动带上了宁玛教派的色彩。使符念咒是宁玛派的特点,这时的望果活动便一定要由咒师主持念咒来保佑丰收”。“14世纪后,格鲁教成了西藏的主要教派,居统治地位,这时‘望果活动便渗进更多的格鲁派的色彩,例如,在游行队伍前,要举佛像、背经文,这时的‘望果活动,已成为传统节日,娱乐活动的内容也比过去有所发展,增加了赛马、射箭、唱藏戏等内容”。①松卡村的望果节也深深受到了西藏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的影响,至今保存着望果节仪式程式的传统,场面十分隆重。
据松卡村当地老人讲述:“在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创立了‘莫朗钦莫,在每年的正月举行,期间各地的僧人、官僚贵族、民众都会聚集在拉萨,那时的‘差巴都要去拉萨支差,支差形式不仅要敬献青稞、酥油、宝物等物质,还包括歌舞表演等多種形式,场面极为壮观宏伟。原来松卡村也要去‘莫朗钦莫进行支差,但因为种种因素,当时政府下达命令让松卡村不用去大法会支差,但要把当地的‘望果节举行得比西藏其他地方更要隆重丰富,以此抵支差”。②从此松卡村“望果”变得极为壮大丰富,在此中包括果谐、夏、谐钦、甲江、百、卓等多种藏族传统音乐形式,而果谐是望果节歌舞中主要的组成部分,节日期间几乎每天都要表演果谐。
二、果谐在望果节中的呈现
在一天的祭祀仪式结束后,人们就会跳起果谐,果谐表演最初时,只有队伍里的人参与,以男女对唱的形式进行,降谐(慢板)和觉谐(快板)先后出现,中间以人们整齐划一的跺脚,将一段说白作为快板出现的引子或衔接段。随后,场周边的人也逐渐加入到舞场中,并形成男女对唱的形式,果谐表演会持续较长的时间,直到黑夜才结束。松卡村的望果节有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如祭祀家乡神“拉钦参巴噶布”等,在此要演唱甲江、百。另外,夏、谐钦等也是必不可少的表演内容。
三、松卡村果谐与周边其他果谐的相同之处
山南扎囊县桑耶镇松卡果谐,从音乐风格特点、基本结构、舞蹈动作等表现出其独特的风格特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分析它与周边其他果谐的相同之处:
(一)表演形式
“果谐的表演形式各地都一样,围成圆圈,男半圈,女半圈,男女各一名谐本,站在各队最前列,舞时男的唱一段,女的唱一段,男女一起舞,边唱边舞,向顺时针方向移动”。③松卡村果谐表演形式亦是如此,在望果节、藏历年、开耕仪式、亲朋好友聚会时,论男女老幼,人们携手歌唱舞蹈,人数不等,多时数十人,少时十几人,以顺时针方向边歌边舞,一般以串铃作为伴奏乐器,使舞蹈整齐划一,歌舞从慢板开始,结束于快板。尤其在望果节、藏历年等盛大的节日里,全村人穿上节日的盛装,从太阳初升的清晨开始载歌载舞,可以跳到日落,以示对节日的庆贺,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
(二)时间、场合
“果谐表演的时间、地点和程序各地不尽相同,有的地区对程序有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先表演‘协吉曲巴,即歌的祭祀,最后结尾时又必须表演‘扎西,表示吉祥,寓意在吉祥中结尾,中间随意表演。多数地区除了民间和宗教节日之外,在亲朋好友聚会时也可以表演,但主要在一年一度的望果节时表演”。④松卡村果谐与扎囊县其他果谐在表演场合上相同,在松卡村果谐表演的人数、性别、年龄、场地等不受限制,果谐表演可以在特定的场合、时间上跳,如在每一年的望果节、藏历年、开耕仪式等,还可以在婚礼、乔迁、亲朋好友聚会等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上表演。
(三)歌词内容
果谐的歌词内容包罗万象,范围十分广泛,“‘果谐的歌词内容非常丰富,可分九大类即:述山、述圣地、述故乡、述动物、述植物、述历史及名人、述气候、述民俗、述爱情等。‘果谐中既有颂歌也有对歌。唱‘颂歌时,大家气氛祥和,严肃”。⑤松卡村果谐歌词内容也十分丰富,有歌颂家乡的山水、表达爱情、人生哲理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是松卡果谐“高高雪山”的歌词:
高高的雪山
在这吉祥之地的太阳,天空、雪山、森林、动物及一切美景;
犹如彩虹般美丽,祈求这里的一切永存;
无论是风吹雨晒,都不要变化;
我们将一起共歌共舞,一步两步,去转这一切美景;
我们出生的地方,给雪山敬献我们的歌舞。
果谐“加拉次仁措姆”的歌词:
“美丽动人的次仁措姆”
美丽动人次仁措姆,
请你留在我的身边,
你那美丽的衣着,
醉人的芬芳,
始终让我陶醉,
请你留在我的身边,
我会祈祷你永远吉祥。
从以上两首果谐歌词的内容可以看出歌词多是以歌颂家乡的山水、表达爱情等为主要内容,此外还有许多类似的果谐歌词,大都是以歌颂山水,表达爱情、赞颂杰出历史人物和寺院建筑等为主要内容。因此,松卡与扎囊果谐的歌词创作上有很大相似之处,都是以自然景观、历史人物等为主要内容,体现了在西藏农区农耕文化、宗教文化等影响下果谐歌词创作的共性。
四、松卡村果谐与扎囊县其他果谐的不同之处
(一)音乐旋律
“扎囊果谐一般由慢板(降谐)和快板(觉谐)两个部分组成,有短小的前奏、间奏、尾声作为音乐的衔接和过渡,快板一般是慢板的压缩或简化”,⑥但不同的是松卡大多数果谐中,慢板和快板截然不同,从以下谱例可见:
下面是慢板部分旋律片段:
从上面果谐的慢板谱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C宫调式的歌曲,速度缓慢,主要以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为主,其中穿插着较短时值的十六分音符快速进行到下一小节。旋律抒情缓慢,歌唱性强。
下面是快板部分旋律片段:
从上面快板部分的谱例来看,快板部分延续了慢板部分的调式调性,同为C宫五声调式,在速度上明显比慢板快了很多,在节奏上出现了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和前八后十六节奏型的组合,显得欢快,旋律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是全新的乐段,并非是慢板的变化再现。
这首果谐“高高雪山”的慢板(降谐)和快板(觉谐)旋律片段,在旋律走向和节奏上呈现出明显不同,果谐的慢板和快板音乐发生变化,在保持统一的调式调性下,旋律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慢板和快板构成了二段结构,丰富了果谐的音乐特征,区别于其他果谐快板,一般是慢板的压缩或简化的基本特征,形成自身独特的音乐特征,除此以外,在松卡村还存在着许多类似结构的果谐曲目,呈现出独具特色的音乐特点。
下面是扎囊果谐“妈妈的女儿”⑦的慢板片段:
下面是“妈妈的女儿”的快板片段:
从以上的谱例来看,这首果谐的慢板部分与快板部分的调式调性、旋律、节奏上是一模一样的,只是在速度上不同而已,即快板部分是慢板部分的快速演唱。
由此上比较可以看出,松卡果谐在慢板与快板上的旋律、节奏等是完全不一样的,是全新的乐句结构,这与其他果谐的快板是慢板的简化或压缩式的演唱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松卡果谐的快板与慢板两段形成鮮明对比,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二)基本结构
扎囊果谐一般表演的程式是快板和慢板组成,中间由短小的前奏、间奏、尾声作为音乐的衔接和过渡,但松卡果谐的慢板和快板之间通常以谐休⑧为间奏,在慢板结束后舞者齐声念诵“日索哈啦……宋甲月啦”的一段说白,同时配合脚上齐跳的舞步作为衔接,进入快板。
松卡果谐慢板和快板之间的谐休作为两段的衔接,节奏明快、说白丰富、舞蹈热烈,不同于其他的衔接段,形成自身的特点。
(三)舞蹈动作
果谐的舞蹈动作与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果谐的舞蹈动作中甚至可以看出劳动的影子,如人们跳果谐时的甩手犹如打青稞时人们的挥舞动作等。“果谐的基本动作有:三踏一跺步:双手左右摆;两步一跺:手前后甩;两步两跺;双手上下甩动;(左)一抬三踏步接(右)一抬跺两步,双手从右“垂手”向左甩手,倒步原转;右手起做‘单盖手;关开手,关开脚等”。⑨松卡果谐,在慢板中动作变化较少,主要是人们边唱边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圈的移动,但在快板中较之周边动作变化较多,强拍跺脚,后半拍撩起的动作很多,形成该地方独特的舞蹈风格。歌舞的节奏鲜明、热情奔放、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舞蹈动作如同劳作时的动作,可见歌舞与劳动的关系和舞蹈动作的演变,体现了音乐舞蹈来自农区生活的深深印记。
五、结语
松卡果谐以其独特的风格特征流传于该地,快板与慢板的音乐旋律、节奏呈现出明显不同,歌词和曲调丰富多彩,舞蹈动作变化多样,表现的内容包罗万象,有表现歌颂的、讽喻的、世间万物和自然界的、社会生活的、祝愿吉祥幸福的及其他内容。不同的歌词有不同的曲调,不同的曲调有不同的舞蹈。从松卡村“果谐”传承现状来看,该地区古老传统音乐艺人都较为年长,新时代青年受时代影响较深,缺乏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传统歌舞的保护和传承具有很大的意义,为此,笔者希望通过传承实践学习加强自己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认识,将这逐渐失传的传统歌舞“果谐”通过我们初步性的研究,介绍给音乐研究者们,为藏族传统歌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有效的科研资料,为今后西藏优秀传统音乐在新时期的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