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言体叙事与《红拂记》语言个性化问题研究

2021-08-09郭梦茹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7期
关键词:曲词李靖文采

郭梦茹

对《红拂记》语言的研究,明清两代曲论及现当代文章都不在少数。但各家多集中探讨其绮丽典雅的语言风格,且多研究曲词,对宾白、科诨的注意有明显不足。或有学者注意到其语言生动活泼的一面,却未做深入探讨。涉及《红拂记》语言个性化的问题,有文章提及其刻意修饰的语言基本符合人物身份,且较为笼统。而关于其中的个性化问题及原因,尚无人关注。

本文将结合戏曲的代言体特点对《红拂记》语言个性化问题予以观照,从作者的情志和文采带入两方面进行讨论,试图回答其作者对脚色、人物声音的游离、覆盖、叠加等现象背后的问题。

一、情志代入与《红拂记》语言个性化

《中国戏曲通论》中有“剧诗”这一说法,诗可言志,那“剧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诗”体,也有表达作家主观情志的作用。

不同于小说的叙述体,戏曲要通过曲中人物进行故事的叙述,是为代言体。对此,王骥德言“须以自己之肾肠,代他人之口吻”,李渔也认为要“说一人,肖一人”。作家要使戏曲语言达到个性化,就要体悟人物的身份、性格、处境,并且设身处地地为之立言。

因此,戏曲固然也可言志抒情,但作者却终究要处于幕后,并要注意调控自己在作品中的声音。这关系到能否达到戏曲语言个性化的预期,否则就会导致真正的叙述者—戏曲中人的语言稍显突兀,不合情理。

(一)独唱中的情志带入

由于曲词具有音乐性,适于抒发情志,曲作家在为戏曲中人立言时,更容易将情志渗透到曲词中去。而曲词中的独唱往往最能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更容易带入作者的思想。

在“掷家图国”一出中,红拂女独唱道:“弱体朝行无力,不耐冰霜经历。”此处她一改“红拂夜奔”一出里女中丈夫的气势,忽而转变为娇弱之态,令人心生疑惑。李贽对此作批语道“夜奔却有力”,颇具讽刺意味。这是作者意图表现红拂女之疲累而忽略了其气质特征所致。

又如“竞避兵燹”一出,红拂女独唱道:“悔教夫婿觅封侯,孤身怎奔走。”“悔教夫婿觅封侯”原本表达的是少妇对在外建功封侯丈夫的相思之情,而当初是红拂女主动“教婿觅封”,可见此处是典型的前后不一。作者欲表现其孤身逃亡的艰辛尚可理解,但言“悔”却不应该。对此,汤显祖眉批道:“是儿女辈情,不是红拂语气。”

再如“明良遭際”一出中,李靖被唐王下令处死时独唱道:“恨他乡这骸骨倩谁收取。”韩愈有诗“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但此时韩愈年已五十有余,其老气横秋也无可厚非。李靖毕竟英雄正当时,此处如此表现未免过于颓丧,李贽也认为此处表现“不像药师”。作者只欲抒发明臣罹难的悲痛,却未考虑李靖的英雄气概。

金圣叹曾言:“彼发言之人,与夫发言之人之心,与夫发言之人之体,与夫发言之人之地,乃实有其不同焉。”心,指人物心理;体,指人物身份、素质、性格等;地,指人物所处情境。不管哪个要素,若未处理得当,都会对戏曲语言个性化表达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对唱中的情志带入

除了独唱,人物对唱也出现了不符合个性化的问题。这一类虽不是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但却关系到人物之间的对话交流,亦可从中看出不妥。

在“张娘心许”一出中,杨素道:“数载握兵权,居重地,士戢民安。”对此,乐昌回应道:“看气夺霜威,光欺星灿,曾斩楼兰。”对于这一句,汤批道:“曲末三句极壮,嫌不肖乐昌语气。”乐昌的娇柔似水在文本中有多处体现,与“壮”字绝不沾边。此处之所以出现与其“体”不相符的情况,显然是作者欲借其表现杨素之壮所致。

又如“掷家图国”一出中,李靖对虬髯客道:“深自愧资身无计,空两手造华居,乏执贽效芹私。”李靖造访虬髯客时,表达了因困顿只能空手而来的歉意。但李靖虽比虬髯客少了些侠气,多了点书生气,却不至于说出此话,一则太过讲究,二则窘态毕露。正如李贽批语:“秀才气,俗甚。”

再如“教婿觅封”一出中,红拂女对李靖道:“我欲言还止,转教人心折临岐。……纵不然化做了望夫石,也难免春来瘦了腰肢。”夫妻离别之际固然难舍难分,但既是红拂女教婿觅封,又何出“望夫石”之言?此处可清晰地感知到红拂女的语言与其侠女风范的游离,而且略带“思妇”的影子,似有不妥。

以上所论,不论独唱,还是对唱,均由于作者未能处理好代言体叙事形式,在试图传达故事情节和对人物的理解时,将己之情志强行赋予戏曲中人,使得戏曲语言个性化的表达出现了问题。

二、文采带入与《红拂记》语言个性化

张凤翼是文采派曲作家,有较高的文学素养。《红拂记》虽充满凛然侠气,语言却是典雅的基调。不管曲词还是宾白,不管情景还是心理描绘,整体上都散发着雅的韵味。

孟称舜的《古今名剧合选·序》有言:“至于曲,则忽为之男女焉,忽为之苦乐焉,忽为之君主、仆妾、金夫……撰曲者不化其身为曲中之人,则不能为曲。”讲的就是作者要注重戏曲中人物的不同身份。

《红拂记》中有时也出现语言过华而不符合行当和人物的情况。比如丑、净扮演的店主、门人之类的语言有时就显得过分雕琢。这或许是作者文学造诣的惯性,使得角色和人物语言呈现出不符合其文化水平的雅化。

(一)曲词中的文采带入

曲词是曲作家最着力经营的部分,所以往往更具修饰性,更能反映作者的才情。张凤翼在《红拂记》中,将文采化的写作风格,延续到一些本不应有如此文采的曲词中,这使原本就极具修饰性的曲词润饰有余。

如“竞避兵燹”一出中,丑、贴扮妓女的曲词:“垢面蓬头,闲花满地愁。不堪回首,烟雾障红楼。”“闲花”“烟雾”等意象显然是经过作者用心拣择,以烘托逃亡之惨相。张凤翼喜用情景交融之法,通过周遭的情景来衬托或渲染人物的心境,但此处明显用力过度,既不符合人物文化素养,也与环境格格不入。

又如“计就擒王”一出中,丑扮樵夫唱道:“伐木四山幽,挥斧风飕,丁丁响处鬼哭猿愁。”净扮渔人又道:“放下钓鱼钩,心在竿头,鳌鱼怎得摆尾摇头。”李靖破高丽胜局已定,此处却上演了一场计擒高丽王的好戏,是为妙笔。樵夫和渔人在此出中委实重要,语言分量稍多也是自然,但毕竟是丑、净扮演的兵士,作者将二人语言进行如此精雕细琢,完全未体现出其该有的“本色”。

凌濛初有言:“今之曲既斗靡,而白亦競富。……花面丫头,长脚髯奴,无不命词博奥,子史淹通,何彼时比屋皆康成之碑、方回之奴也?”张凤翼此时传奇的创作正处于雅化阶段,但无论如何“本色”是不可丢弃的。戏曲是舞台上的艺术,即使趋于雅化,也要与通俗性结合,如此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

(二)上、下场诗中的文采带入

由于作者的文采带入主要体现于一些文化素养不高的人物语言中,他们往往无甚多曲词,所以多反映在宾白中。宾白有韵有散,韵白往往更具文采,也会有更多的体现。而《红拂记》中,多于韵白的上、下场诗中存在角色和人物语言个性化的问题。

在“越府宵游”一出中,末扮院子的上场诗:“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直接引用了《古诗十九首》,或有呼应齣名“越府宵游”的意图,但引经据典却不是院子所能为,放在此处显得比较突兀。又如“英豪羁旅”中,丑扮店主的上场诗:“相留燕赵齐梁客,借寓东西南北人。”“燕赵齐梁”“东西南北”八字颇为巧妙,很好地体现出一个店家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明显是细心经营之句,于丑所扮演的店主口中发出,颇显雕饰之感。

李渔言“生、旦有生、旦之体,净、丑有净、丑之腔”,讲的是角色行当语言的个性化。虽净、丑不是定无雅语,而当其扮演下层平民时,再有如此文采就匪夷所思了,这也是明清传奇后来雅化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共性。

再如第十出“侠女私奔”中,拦截红拂女的更夫的下场诗:“正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此句出自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此处化用,使更夫语言变得过于文雅,不符合其文化素养。对于此时的情境来讲,也似乎不太妥当。

对于张凤翼戏曲语言的过于修饰,有文人批评:“一嵌故实,便堆砌拼凑,亦是仿伯龙使然。自然寂寥,有意涂饰,是其病处。”不仅是张凤翼个人,昆曲之所以让位于晚清兴起的花部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昆曲不如花部戏通俗,往往不分角色人物,一味文雅,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大众的青睐。

虽然《红拂记》中作者尽情挥洒的才情也是其得以流传,成为经典的原因,但是注意戏曲语言的个性化,做到本色当行,亦不容小觑。

三、结语

本文对《红拂记》中语言的个性化问题进行探究,在戏曲代言体的叙事形式上寻找原因,并从作者的情志和文采带入两方面来进行讨论。可以证实,作者有时未处理好代言体的叙事方式,将个人的情志与文采带入到戏曲语言中,才致使某些语言的个性化表达出现了问题。

实际上,本文探讨的仅是作者未处理好代言体叙事的“问题”,在“问题”之外,也不排除其他情况。比如,或许存在作者通过人物语言来发挥其某些特殊功能的情况,这就不能算是问题了,而是属于戏曲文体中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对于戏曲是合乎规范的。诸如此类,仍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猜你喜欢

曲词李靖文采
雷厉风行的功臣——李靖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Staff development:an essential segment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戏曲曲词的抒情、叙述与代言三大功能
论元代【天净沙】曲词的特点及意义
论元杂剧曲词的叙事性
军事志文采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