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森鸥外《舞姬》的结局

2021-08-09刘香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仕途爱丽丝悲剧

刘香

《舞姬》一作之所以深入人心、感人肺腑,是因为森鸥外把自身经历融入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我”(日本精英青年太田丰太郎)奉命留学德国,在此期间与德国贫困舞女爱丽丝相恋,最后在挚友相泽谦吉的劝告和帮助下回归仕途并将爱丽丝抛弃的爱情悲剧故事。《舞姬》1890年发表至今,引发国内外学术界对其深稽博考,相关探讨和研究包罗万象、层见叠出。

目前国内学者对《舞姬》的探讨多是“爱情悲剧”这一主题,且论述观点认为,导致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是东西方文化剧烈冲突的社会环境或是丰太郎自我解放的不彻底性,鲜少有学者从相泽谦吉的角度进行解读。其中仅有一篇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路永令与刘璐共同发表的论文—《森鸥外〈舞姬〉爱情中的始作俑者—相泽谦吉》涉及相泽谦吉的相关研究,该文认为:“主人公最终离开爱丽丝并不是其虚伪、卑鄙,笔者认为最终导致这一悲剧的导火索正是主人公的好友相泽谦吉,正是相泽谦吉对主人公的一些建议和盲目地以为是对主人公好的做法,断送了主人公太田丰太郎的幸福,从而导致了这一爱情悲剧的发生。”但该文仍是立足于主人公丰太郎的角度进行分析,所以对相泽谦吉以及其对于《舞姬》结局的影响还是没有进行深入探讨。相比国内而言,日本方面关于相泽谦吉的研究则较多,长谷川泉(1984)、竹盛天雄(2001)、明部康喜(2003)、林尚孝(2016)等人都将目光聚焦于相泽谦吉,对《舞姬》进行不同角度的探讨。长谷川泉立足于分析相泽谦吉的人物形象,竹盛天雄着眼于探讨相泽谦吉和丰太郎的友情,而林尚孝聚焦于研究相泽谦吉的人物原型。笔者注意到,相泽谦吉虽不是故事的主人公,却对故事的推进起到关键性作用,但目前立足于相泽谦吉解析《舞姬》结局的研究寥若晨星,因而本文试从相泽谦吉的视角出发,从他的言行对故事剧情的推动作用来浅析《舞姬》的结局,以期给《舞姬》结局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内容。

一、相泽谦吉的四次登场对《舞姬》结局的影响

《舞姬》故事的前半部分并没有出现相泽谦吉,直到故事的后半部分才出现,但是对故事情节的扭转至关重要,推动故事的悲剧性发展。

(一)第一次登场

丰太郎留德期间,以帮助贫困舞女爱丽丝办理其父亲的葬礼为契机,与其交往日益频繁。虽然两人关系单纯,但同在德国的同僚中有好事之人向上司告发丰太郎与舞女厮混。上司本就不满丰太郎留德期间产生自己的独立思想,不再是可以随心使用的机器,因而很快便免去丰太郎的官职。丰太郎在此走投无路之际,相泽谦吉(天方伯爵的秘书)助其渡过难关,说服德国一家报社让其作为外派记者留在柏林。相泽的第一次登场仅描写其如何帮助丰太郎,但足以见得其为人仗义,此处描写为下文丰太郎接受其劝告离开爱丽丝的剧情埋下伏笔。

(二)第二次登场

爱丽丝怀孕后,丰太郎因自己前途渺茫而郁郁寡欢。此时相泽抵达德国,为帮助丰太郎恢复名誉回归仕途,写信让丰太郎前来面见天方大臣,信的内容如下:

因此行仓促,未能提前告知。我昨日随天方大臣来到此地。大臣欲召见你,望速来。此乃恢复名誉之良机。弟心中着急,特此函告,恕不一一。

相泽的第二次登场未见其人,先见其信,从信的内容可知,相泽抵达德国后急于与丰太郎联系,可见他心系丰太郎恢复名誉一事。明治维新后的近代日本社会虽受西方自由思潮影响,但为国建业、发展仕途的价值观仍为主流,作为丰太郎的挚友,相泽不忍其怀宝迷邦,因而不遗余力地为其恢复名誉一事运筹帷幄。《管子·霸言》中有言:“智者善谋,不如当时”,大意为聪明的人擅长谋划,但不及懂得审时度势、相机行事之人。若不是相泽及时审时度势,以天方伯爵造访德国一事为契机,不失时机地帮助丰太郎并将其引荐给天方伯爵,相信丰太郎极难再有出头之日,或许也就不会酿成瓶沉簪折的爱情悲剧结局。

(三)第三次登场

相泽在丰太郎谒见大臣后,邀其共进午餐,其间对其进行一番言辞缜密且条理清晰的规劝。

首先,相泽一针见血地指出导致这段不幸遭遇(免官)的原因,即“这一段事情,原本便是你天性软弱所致”,可见他深谙丰太郎的性格,相信其为人,另外他精于笼络人心,当他站在丰太郎的角度说话时,丰太郎便情不自禁地认同其想法,信服其观点。

其次,相泽肯定丰太郎的学识和能力,反问其“一个有学识和能力的人,怎能一直为一介少女的私情纠缠不清,这样浑浑噩噩地度日”,这样的反问在从小生长于儒家思想教育影响下的丰太郎来说可谓谠言嘉论,定会触动其追求功名利禄的心。

再次,相泽为丰太郎的前途明确指明方向,即“推荐人才,不若先示其能。你应努力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争取得到伯爵的信任”,相泽不愧为天方伯爵的秘书,精通人情世故,深谙荐人之道,明晰任人唯贤的事理,因而劝其相时而动、囊锥露颖,方有机会回归仕途。相泽这番话予以彼时苦于前途渺茫的丰太郎绝处逢生的机会,定会增强丰太郎对其的信任感,增强丰太郎对其规劝的认同感。

最后,相泽析毫剖厘,深入剖析丰太郎与爱丽丝之间的爱情,认为爱丽丝的爱恋即使是“真心实意”,“也绝非出于对才华的倾慕”,认为二人之间的交往“只是一种被称为习惯的惰性使然”,恳切劝告丰太郎“速速与她断绝关系”。《旧唐书·元行冲传》中有言:“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相泽作为局外人,自当洞若观火,一语道破丰太郎与爱丽丝之间爱情的本质,两人并非出于才华上的相互吸引,而是出自朝夕相处的“习惯”,言下之意这样的感情不值得海誓山盟。

挚友相泽的规劝由浅入深,分析困境原因-肯定学识才能-指明前途道路-劝其舍弃爱情,起初站在丰太郎的角度为其分析遭遇困境的原因,获取其信任感和认同感;然后肯定丰太郎的学识和才能,遗憾其明珠蒙尘,愈益牵动其追求功名利禄之心;接下来趁其内心动摇,为其指点迷津,点明恢复名誉的方法,愈发令其恢复仕途之心蠢蠢欲动;最后剖析二人感情的本质,劝其断绝关系,为恢复仕途扫清障碍。毋庸置疑,对于当时儒家思想教育下的日本来说,相泽的这番规劝毫无疑问是“正确”的,而丰太郎本就是在儒家思想教育下成長起来的,他的思想中不可避免地有认同相泽的部分存在,再加上他性格天性软弱,所以他即使难以割舍对爱丽丝的爱,对相泽的规劝也谊不敢辞,最终同意与爱丽丝分道扬镳。至此丰太郎虽还未与爱丽丝鸾凤分飞,但相泽的规劝已经令其心旌摇曳、摇摆不定,推动剧情向与爱丽丝分离的结局发展。

(四)第四次登场

丰太郎随天方伯爵一行前往俄国,其间大展身手,展现语言天赋。回柏林后丰太郎深受天方伯爵赏识并受邀与其共同回国,因唯恐断绝挽回名誉的途径,所以丰太郎慨然应允。此后丰太郎因辜负爱丽丝的爱而深感内疚,竟至卧病在床。爱丽丝全然不知丰太郎已决心抛弃自己,自其卧病期间悉心照料。相泽探望丰太郎时,向爱丽丝透露与丰太郎之间的约定(与爱丽丝断绝关系)以及丰太郎对天方伯爵的承诺(共同回国),爱丽丝因受刺激而精神失常。若是相泽未将真相告知爱丽丝,或许丰太郎这样内心软弱的人无论如何也没有勇气开口与爱丽丝断绝关系。因此显而易见,相泽在丰太郎与爱丽丝两人感情的破裂进程中实则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从文末也略见一斑:“良友如相泽谦吉者,世间恐难再有第二个。然而直至今日,我心中对他仍有一点憎恨之情。”不言而喻,相泽的出现毫无疑问對加速二人感情的破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当时的日本虽已传入西方自由主义思潮,但传统封建思潮仍根深蒂固,为国建业、发展仕途的价值观仍处于主流地位,所以在这种价值观驱使下相泽急于劝丰太郎回头是岸(回归仕途)。毫无疑问小说中相泽的四次登场也丁一确二地逐步将丰太郎拉回为国建业、发展仕途的道路,由此,相泽对于这场爱情悲剧产生的关键性推动作用昭然若揭。

二、从相泽谦吉的视角看《舞姬》的结局

国内外学者大多将《舞姬》的结局定义为爱情悲剧,但细细分析,倒不如说是明治时期的时代悲剧。明治时代初期,德川幕府倒台,日本门户开放,西方文化思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入。像相泽和丰太郎这样从小接受传统封建儒家思想教育的青年精英,虽经历西方自由思潮洗礼,但怀有追求仕途之心亦在所难免,因而相泽的行为虽致一对佳人劳燕分飞,却也事出有因,站在他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

虽然相泽本是出于善意,但他的所作所为切实是导致这场悲剧不可或缺的因素,他向天方伯爵举荐丰太郎,规劝丰太郎斩断情丝、回归仕途,又向爱丽丝揭穿丰太郎将断绝儿女情长并回归仕途的事实,这一系列行为都直接或间接推动这场悲剧的发生,而他的言行也代表了彼时追求仕途顺利价值观的缩影。相泽以为,自己的挚友丰太郎—才华横溢的可造之才,应该为国所用,为国争光,而不是为儿女情长所牵绊。《舞姬》的读者无不认为这是一场爱情悲剧,但相泽成功规劝挚友回归仕途,因此于他而言,《舞姬》的结尾可能是幸福圆满的结局。

三、结语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文本从主人公的挚友相泽谦吉的角度浅析了《舞姬》的结局。首先基于文本具体解读了相泽谦吉在文中的四次登场,分析了其言行对结局的影响,即对悲剧结局的推动作用,然后试从相泽谦吉的角度分析了《舞姬》的结局,认为在其角度来看或许是幸福美满的结局。但本文的分析是基于文本进行的浅层次分析,对于相泽谦吉的人物调查研究还未鞭擗向里,有待今后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仕途爱丽丝悲剧
伟大的悲剧
爱丽丝的疯狂茶话会
尚可喜墓“篆盖”者仕途年代考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从《红楼梦影》看顾太清对科举仕途的思考
花与爱丽丝
花与爱丽丝
变大变大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