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明话家风

2021-08-09方群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杜氏言传身教时节

方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朝诗人杜牧描写清明的经典诗句,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清明时节,天空与大地似乎形成了一种天然的默契,总会飘起绵绵细雨,而人们的思念也在此时奔涌而来。

在这个时候,我们会慎终追远、缅怀思念,也会重温家规家训、回忆家族往事、沐浴亲情恩泽。由此来看,清明节气与家风传承是密不可分的,也是慰藉心灵的氤氲。

家风看不见摸不着,却在无形中规范着我们为人处世的行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是维系家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内核。人们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家风是第一道思想屏障。古往今来,涌现了许许多多言传身教、重视家风教育的典范。“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用环境和风气去影响和教育孟子;“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家用知识、言传身教造就了“五子登科”的千古佳话;“融三岁,能让梨”,孔融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中学会礼让……凡此种种,都是家风对人思想品德和社会成就的深刻影响。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家风的影响总是伴我左右。虽然看不见,但是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记得小时候,家里经济不宽裕,有一次我和爸妈围坐在餐桌前一起吃饭,碗里的米粒还剩一些的时候我就对爸爸说:“爸爸,我吃好了。”爸爸抬起头看了看我的饭碗,立马用一种严厉的眼神瞪着我,我有些心虚地低头看了看,拿起筷子又吃了起来,直到将碗中剩下的饭全部吃完,这时爸爸微笑着对我点了点头。现在想来,原来家风其实就是父亲的一个眼神,虽然严厉却藏着对我的关爱。也正是这样一个眼神,让我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让我在今后的岁月中养成了节约不浪费的好习惯。

长大后,与父亲当面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他经常会给我发信息、打电话,提醒我做人要谦逊,遇事要沉着应对。我深深感受到,家风也是父亲的一个信息,字字铿锵有力,时刻鞭策着我;家风还是父亲的一通电话,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语,却饱含做人处世的道理。

家风可以影响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态度,也可以撑起一个家族的精神信仰。有一年,我和一位老师去贵池茅坦采风,那里世代居住着一个家风淳朴、人文厚重、生生不息、守望相助的大家族,由于村子里大部分人都姓杜,所以人们亲切地称其为“茅坦杜”。我清晰地记得,茅坦村内山水环绕,湖泊纵横,东街、西街、丁字街星罗棋布,店铺、作坊鳞次栉比,民居、祠堂毗邻交错,早些年还曾是下江香客上九华山的必经之路。颇有沧桑感的石板路和两旁的特色店铺,似乎在倾诉着當年发生在这里的繁华故事。当我走进杜氏祠堂的大门,只见四水归堂,雕梁画栋,正中供奉着杜氏祖先的画像,不禁让人对这个家族的历史肃然起敬。

紧接着,我又留意到一把锈迹斑驳的小镰刀,那正是茅坦杜氏族人心中的图腾—茅镰。杜氏先祖用它来开荒拓土,因此成就了富饶美丽的茅坦。在他们的心中,茅镰已经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农具,而是凝聚了先祖们不畏艰难、耕读传家的精神和家风。当地的老者告诉我们,为了铭记那段艰苦沧桑的岁月,他们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祭茅镰仪式,这项仪式曾因战祸几度遭劫,幸运的是它被一代又一代的杜氏族人传承着。我想,这就是家风的力量,一种能够让后代执着传承并发扬的精神信仰。

家风,是一个家族繁荣发展的文化基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承千年的精神支柱。在清明这个特殊的时节里,家风文化以及关于家风的记忆,总会在心中泛起波澜,我们的心灵也因家风的滋润而更加厚实。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细雨再次飘落,我望向不远处那棵坚韧的银杏树,它如同代代相传的优秀家风,在古老的土地上散发着芬芳。

猜你喜欢

杜氏言传身教时节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节寄追思
言传身教
『铁齿铜牙』敌不过『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八至十世纪的敦煌杜氏家族研究——兼及藏经洞文书的“偏向性”
初夏时节要缤纷
不同浓度氮、磷对杜氏盐藻生长的影响
好雨知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