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影片《你好,李焕英》谈优秀艺术作品的心理投射效应

2021-08-09常一丹何竟轩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李焕英贾玲艺术作品

常一丹 何竟轩

〔关键词〕心理投射;艺术作品;电影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8-0070-01

优秀的艺术作品实际上切合着心理学的规律, 它拨动着人们探索的动机, 唤醒了人们关注意义的思维, 让人们的心灵共鸣, 得以慰藉。因为, 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超越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是更真实的生活, 是我们心灵感知的情感生活。2021 年热播的影片《你好, 李焕英》就是如此, 总票房已经超了 50 亿, 成为春节档最受欢迎的“ 催泪”大片。这让我又一次想起优秀艺术作品的投射效应。

影片讲述的是青春期叛逆和烦母亲唠叨的女主角贾晓玲在一次意外后,变得柔软而敏感,她带着愧疚和自责穿越回了 1981 年,也就是母亲生自己的前一年,她怀着“哪怕让妈妈高兴一回”的愿景,想要帮助母亲李焕英改变婚姻和命运,让母亲拥有更幸福的生活。但是,贾晓玲的穿越并没有改变母亲的人生轨迹,更无力扭转母亲离世的结局,留给她的是无尽的遗憾。而影片通过贾晓玲、沈光林在化工厂文艺汇演上表演的一段二人转,看到台下的李焕英笑得开怀等情节,最后让贾晓玲终于理解了母亲“不完美人生” 的幸福和对子女“健康快乐就好”的希冀。

这何尝不是现实中贾玲的翻版。 贾玲曾讲述自己收到母亲离世消息的经过。那年,正在北京上学的贾玲突然收到姐夫来电,被告知母亲发生了意外,生命垂危。匆匆赶回老家的贾玲却只在殡仪馆里见到了母亲的遗容, 这也成为贾玲此后 20 年人生中最大的遗憾。某种程度上,《你好,李焕英》何尝不是贾玲与自身执念的和解。电影里的贾晓玲成功让母亲开心起来,而现实中的贾玲则在错位时空里,用另一种方式填补了心心念念的遗憾。

人们从影片中获得的不是浅层次的感动, 它直入人们最柔软的内心,嬉笑中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观众们看了贾晓玲的故事,同时为自己人生的遗憾痛哭失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投射效应。

所谓投射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在认知他人时, 人们总是会不自觉地把自身的意愿强加到别人身上, 由己及人。换句话说,自己看别人的好,是自己对美好自己的寻找,或者说,自己就有这个美好的方面; 自己看别人的不好,是自己不能接纳的自己不好的方面,也就是一种以己度人的认知现象。例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很容易觉得别人都是善良的; 而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也常常会觉得别人在算计他。生活中, 我们是一个环境里不同角色的符号, 我们的人生都是自己一手制造的。一个人想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实现什么样的价值、获取什么样的生命意义,都是他自己的寻找、选择和追求。人是自己一切的根源,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在生活中,人们一般会出现三种容易产生投射的情况, 分别是相同投射、愿望投射和情感投射。比如, 有人说“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大人觉得冷,就认为孩子会冷,不管孩子需不需要,都要给孩子加衣服,也是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别人身上,这就是相同投射。而愿望投射则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比如,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总感觉自己学习得不错了,这次考试一定会考好,可总是没考出好成绩。情感投射是指一般人们对自己喜欢的人越看越觉得优点很多,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相反,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则越看越讨厌,越来越觉得他不顺眼。投射效应是一种心理偏差,它会使人们形成片面认知。当然,如果能借此觉知、觉醒和觉悟,更会促进我们生命的成長,这也是优秀艺术作品借助心理投射打动人心、唤醒良知、引领正向的力量与责任。

( 作者单位:1.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 上海,

200234; 2. 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 大连,116100)

猜你喜欢

李焕英贾玲艺术作品
《你好,李焕英》 观后感
优秀的贾玲背后站着一个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如果这就是TA想要的呢
你永远是我心中的女神
冯巩贾玲的师徒情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当贾玲遇到宋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