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2021-08-09任荣霞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个体中学生情绪

任荣霞

〔摘要〕中学阶段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的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身心发展处在一种不平衡状态,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的特点,从而引起种种心理矛盾与冲突。其中,焦虑情绪就是突出的问题之一。阐述了焦虑情绪的概念,分析了影响中学生焦虑情绪的诸多因素,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层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焦虑情绪;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8-0063-02

焦虑是一个复杂、综合的心理过程,是现代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典型负面情绪。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 容易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焦虑情绪。焦虑属于一种负性的情绪体验,适度的焦虑对中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过度的焦虑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恰当的引导,会直接影响人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焦虑情绪的概念界定

焦虑似乎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焦虑是指个体在受到威胁或处于不可控制的处境时产生的不安、忧虑、紧张、担心等情绪体验[1]。有研究认为, 除了负性情绪体验之外, 焦虑还伴随一定程度的身体症状[2]。适当的焦虑水平可以较好地维持个体的警惕性,使个体更好地实时监测并评估周围的环境, 以便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如果长期处于高水平的焦虑状态中, 则不利于身心健康, 甚至会演变成为焦虑障碍。

总之, 焦虑情绪是一种综合了多个维度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当个体因预期目标无法达成,或面对危险情境感到无法应对时,既会产生心理上的负性反应,又会伴随生理上的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皮肤出汗等。对于尚不能完全合理表達焦虑情绪的中学生而言,持续的焦虑会让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并且较容易出现偏激行为,对他们的学习、人际交往、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二、中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因素

认知焦虑理论从认知视角对焦虑情绪的产生做出了诠释。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个体的自我由理想自我、现实自我两部分组成。理想自我是个体

期待、期望、想象中的完美自我,而现实自我是个体在现实世界当中的真实自我。一旦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焦虑情绪就产生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异越大,焦虑情绪水平越高,从而阻碍自我的发展[3]

认知扭曲是影响焦虑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一种不合理的认知方式, 如以偏概全、 刻板印象、夸张的思维方式。如果先前有过不愉快的社会交往经历,则可能会将这种不好的体验延续到之后的社交活动中,引发对未来社交的焦虑情绪。

(二)家庭因素

中学生的焦虑情绪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4]。首先, 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是中学生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之一。例如,父母采用很严厉的方式教育子女,过度干涉子女的生活,否认子女的价值,经常拒绝子女的请求,等等。这类消极的教养方式会加剧中学生的焦虑情绪。其次,不良的家庭关系对中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具有持久性。不良的家庭关系导致了不良的家庭教养行为,而中学生的心理正处于闭锁但又渴望和父母交流沟通的阶段,亲子关系处于冷漠、不和谐的状态,会促使他们更加封闭自己,内心的煎熬与痛苦体验不断攀升,最终发展为焦虑情绪,引发行为问题。

此外, 家庭氛围也会影响中学生的焦虑情绪。家庭氛围是在亲子、夫妻的相处过程中内隐地营造出来的心理氛围。父母如果做事比较仓促,习惯于将自己的做事节奏强加于孩子身上,那么孩子本身的节奏就会被打乱,导致在做事情时总是过分关注来自外界的催促,无法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任务中,出现做事“火急火燎”,或者粗心大意、“不动脑子”的情况。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师生关系中的消极情感与中学生的焦虑情绪呈显著正相关[5],也就是说,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消极,中学生的焦虑情绪水平就越高。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能感知到老师不喜欢自己,甚至是排斥自己。师生之间的这种消极情感使得学生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经常处于担忧和紧张状态,从而引发较高水平的焦虑。此外,教师过多地向学生强调同辈竞争也会引发他们强烈的焦虑情绪。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敏感。教师过多地在学生面前进行同辈比较,一方面会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会对学生的自尊产生巨大的冲击,引发焦虑情绪。

(四)社会因素

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和家长更看重学业成绩, 导致教育内卷,严重的内卷消耗了学生的心理资源, 在情绪体验上变得糟糕,进而产生焦虑情绪。

社会支持理论表明,焦虑情绪的诱发也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社会支持对焦虑情绪有着负性的预测作用。与低社会支持水平的个体相比较,有着丰富的社会资源,社会关系复杂且融洽的高社会支持个体更不容易受到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他们焦虑情绪水平更低[6]。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心理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部分中学生遇到问题宁可闷在心里,也不愿意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致使焦虑情绪无法排解。

三、应对策略

(一)个人层面

综上,中学生产生焦虑情绪的内在原因主要是自我认知不清晰。因此,中学生应该更多地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来帮助自身向内进行自我探索,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并掌握一些缓解焦虑情绪的方法来自主调节情绪,例如运动、听音乐、看书、写日记等。还可以主动向家人、朋友、老师寻求帮助,向他们求取经验, 或者倾吐自己的内心想法。只有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才能够不被外界的声音左右,更加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

(二)家庭层面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 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父母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 及时调整亲子沟通模式,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的意愿,注重正向引导,做孩子强大的精神支撑,让孩子拥有敢于向前探索的勇气,降低探索过程中的失败成本,缓解

孩子的焦虑情绪。

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对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至关重要。父母应该学会以孩子自身的节奏来与孩子互动。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无论是从思维还是行为上,速度或者成熟度都没有成年人高,自然表现出来的节奏就会比成人要慢一些。父母应学会放慢自己的节奏,去适应孩子的节奏,让孩子在学习、做事上更加有耐心,有更多的心理资源投入到事件本身,提升思考能力和思维深度。

(三)学校层面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会显著影响中学生的焦虑情绪。因此,教师应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采用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应用同辈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教师应注重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多关注学生的积极面,发挥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学生保持亦师亦友、人生引路人的交互关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促进积极师生关系的建立,有效降低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情绪。

(四)社会层面

媒体应向大众传递科学的教育观。 社会相关机构、政府部门应该通过一系列方针政策改革教育体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缓解教育内卷现象。同时,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中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使中学生在面对人生发展难题时,有更多的选择,从而缓解成长中的焦虑情绪,顺利成人成才。参考文献

[1] Bekker H L,Legare F,Stacey D,et al. Is anxiety a suitable measure of decision aid effectiveness: a systematic review? [J]. Patient Education & Counseling,2003,50(3):255-262.

[2] Lang P J,Davis M,Ohman A. Fear and anxiety: animal models and human cognitive psychophysiology[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00.

[3] 丁锦红, 崔巍 . 大学生焦虑情况初步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153-153.

[4] 李敬阳, 张明 . 青少年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9(44):148-149.

[5] 阴山燕,张大均,余林 . 我国中学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79-83.

[6]唐海波,邝春霞 . 焦虑理论研究综述[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2):176-177.

(作者单位:遼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猜你喜欢

个体中学生情绪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