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中的理性:生涯辅导教学中的故事解读

2021-08-09邓庆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指向生涯分析

邓庆民

〔摘要〕生涯辅导教学中,故事作为教学情境或载体,承担着价值引导、思维启迪、联结建立等任务,需要对其进行多主体、多方式以及多向度解读。多主体解读故事主要采用分角色小组讨论、故事情境还原以及新闻事件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人物的不同立场、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多方式解读故事主要是通过指向故事主题、人物性格、生涯角色、故事意义等故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解读故事的技术方法;多向度解读故事则是注重事件分析的未来指向及结果导向,引导学生学会“事后三问”“事前三问”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生涯辅导;故事解读;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8-0029-03

故事是生活经验的感性表达, 通过叙事的方式传递着某种道理,其本身蕴含着理性的思考。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乔治· 彭斯认为:“ 从无法追忆的古老年代起,故事、传说和寓言就已经成为传递信息、教授价值观念和分享人生重要教训的、有效的和首选的方法。”[1]一般说来, 故事是不需要进行解读的,但在生涯辅导教学中,作为教学情境或载体的故事,承担着价值引导、思维启迪、联结建立等任务,需要师生共同对其进行深度解读。

一、多主体解读: 不同立场、价值观、思维方式的理解

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表现出立场、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其中,立场就是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立场的人所代表的利益目标人群不同;价值观是我们判断事情对错的标准及对其重要程度的认识;思维方式是我们“怎么想”问题,是看事物的角度、方式以及方法。

对事件进行多主体解读,其意义在于让学生走出“ 自我中心”, 从不同主体角度去理解别人, 同时又不被别人所误导, 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和思考。成长中的学生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在他人的观点和建议中迷失自己,如在高考选科的时候,他们会听到教师、家长以及朋友的不同建议,但是教师的建议可能偏重学业成绩和升学的可能性,家长的建议会受到自身经历的影响或更多考虑安全因素,朋友的建议则可能是从自身出发,这些都不是建立在对自己了解基础上的判断。通过对事件的多主体解读,让学生知道对于一些观点、建议或是评价, 其内容固然重要, 但是“ 谁的观点”“ 谁的建议”“谁的评价”更重要。

在生涯辅导教学中,多主体解读故事主要采用分角色小组讨论、故事情境还原以及新闻事件分析等方式。

分角色小组讨论。 故事呈现后, 全班以 6~8 人为一组, 针对故事中的不同人物分别进行小组讨论, 最后组长将讨论结果进行全班展示。 如电影《天空之眼》中,军事情报官员鲍威尔上校发现一群恐怖分子将进行一项自杀性恐怖袭击, 于是决定让无人机驾驶员投弹消灭恐怖分子。而这时, 一名 9 岁女孩进入了攻击范围。 是继续投弹还是放弃攻击? 围绕这个选择, 鲍威尔上校、外交官、国防部长以及无人机驾驶员等陷入了纠结之中。借助这个故事,全班分组讨论电影中的人物角色, 让学生探寻为什么“ 共同的愿望, 却无法达到一致的决定”。

故事情境还原。 选择学生生活中的故事, 让学生表演,还原故事发生的情景,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如一位学生讲了和同学产生矛盾的故事:同桌没吃晚饭, 从宿舍到教室后习惯性问她:“ 你吃晚饭了吗?”可能路上与同学聊得很开心,比较激动, 声音也较大, 她回答:“ 没吃!” 我就问她:“ 你怎么不吃饭呢, 你午饭也没吃。” 叨叨了三四句, 她突然发怒:“ 你烦不烦, 我不吃饭关你什么事! 你别用这种语气跟我说话!” 最后一句连说了好几遍……之后我们冷战了四五天,后来虽然恢复了关系,但感觉生疏了不少。借助这个故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境还原,表演后可以角色互换,然后再讲述自己的感受。

新闻事件分析。 一些社会热点新闻事件會有多方主体参与评论, 这些评论反映了不同主体的立场、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如“成都司机故意别车遭暴打”事件,一名司机违章连续变道影响了他人驾驶, 被后方小车司机逼停后拖出车外暴打。 这条新闻发出之后, 引起热议, 随着更多信息被披露, 评论多次逆转。事件中, 打人者、被打者、网民、新闻媒体以及法院等表达了不同的观点。打人者和被打者是当事人, 他们会从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角度发表观点;网民是旁观者,他们受到掌握信息、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自身经历的影响,提出不同的看法;媒体、法院是从道德、法律层面给出评判。对于事件的解读,引导学生除了了解“事实是什么”“观点是什么”,还要进一步思考“谁的观点”“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

二、多方式解读:不同的理论解释、技术方法

的选择

对于生涯故事解读, 可以借助一些理论和技术, 如现象学分析、 心理学分析以及社会学分析等,这些理论从对世界的不同理解出发,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不同的技术,如现象学的“悬置与还原”、 心理学的“ 冰山理论”、 社会学中的“常人方法论”,等等。

对故事的多方式解读,其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改变简单“我以为”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故事隐喻意义的解读,指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和看待问题。

儿独自驾船远行,女儿等待一生未果,最后老去的故事。对这个故事的主题,学生一般理解为等待或亲情,而实际上还可以进行生命感悟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主题解读。教师提出“小女孩幸福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我们心中有一个关于完美生活的模式、标准,并用这个标准衡量着自己和别人。每次的远望何尝不是她最快乐的时刻?生活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要将不幸简单归咎于家庭、童年,要学会创造自己的幸福模式。

指向人物性格。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 可以借助一些性格分析工具, 如“ 性格色彩”“ 九型人格”, 等等。 如主持人白岩松上大学时因为怕同学嘲笑自己来自农村, 不敢与他们说话, 以至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 同班的很多女同学都不认识他。那么, 他是怎么处理自己的自卑问题的?白岩松说:“极度自卑导致自信。任何一件事交给我的时候, 我都在想我能把它弄好吗? 因为怕弄不好, 我就会比别人多用十二分的力气, 天道酬勤, 每弄好一件事, 就会给自己一份自信。” 通过这个故事的分析, 让学生看到自卑的积极意义, 学会增强自信的方法, 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

指向生涯角色。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认为, 我们一生要扮演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以及持家者等主要角色。对中学生而言,一是生涯角色认知,就是了解、理解这些生涯角色;二是生涯角色扮演, 每一种角色都有其规定性, 要学会扮演好这些角色, 处理好角色之间的冲突。 如在“ 学会做孩子” 的教学中, 通过“ 帮着爸妈骂自己”“做个勤奋的孩子”的故事表演,以及“爸爸是个骗子”( 视频故事) 的解读, 引导学生对自己所扮演的“孩子”的角色有深刻的领悟,理清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规范。

指向故事意义。萨提亚有一个“冰山”隐喻, 认为我们能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 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 另外的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 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

在生涯辅导教学中,多方式解读故事主要是分 “ 内在”, 也就是感受、观点、渴望、期待和真正

别指向故事主题、人物性格、生涯角色、故事意义等方面的分析。

指向故事主题。 同样一个故事, 可以从不同的主题角度进行解读。如第 73 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父与女》,讲述了一位父亲离开年幼的女

的自我。 如一位學生讲了自己的故事:“ 我有一个生活艰难的母亲和一个令人讨厌的爸爸。小时候的我总想着考好点, 让父母高兴一点, 长大后才知道, 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多么地徒劳, 而我所能做的只有学习。初中三年, 我只要成绩, 其他都不管不顾, 心中只剩下死学。到了高中, 我越发地不想回家, 家有值得留恋的只有那部手机。我明白我什么都做不了, 除了学习, 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兴趣, 我只想过正常人生活……” 我们平时只看到一个努力刻苦的孩子, 但没有看到水面之下的东西, 学习成了他讨好父母的工具, 一开始这样做是有效的, 到了后来他感觉徒劳无力, 开始迷茫; 他的观念是认为只要学习好, 父母关系就好; 他期望父母和和睦睦; 内心的渴望从最初得到父母的爱, 退步到得到安全感, 再到现在的“ 过正常人生活”; 他内心深处的那个自我是什么? 是自我价值感, 是对自己存在意义的追寻。

三、多向度解读:未来以及结果导向

多向度指事物所呈现的多种方向、趋势。故事需要统整于学生的生活之中,指向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学生故事的解读涉及三个层面:一是指向学生过去的生活,对学生成长中的关键事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的视角理解和认识当时背景下的自己,看清成长的轨迹;二是指向学生现在的生活,通过对外在行为表现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现实的视角看清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潜质;三是指向学生未来的生活,在认识自己、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未来的视角学会选择,学会规划人生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对于故事的多向度解读的意义在于从故事的发展变化中领悟生涯的意义, 学会积极的应对方式,建立学生与他人、与社会以及未来的联系。

在生涯辅导教学中,多向度解读故事注重事件分析的未来指向及结果导向,引导学生学会“事后三问”“事前三问”的应对方式。

“事后三问”。对已经发生的事件,问自己三个问题,即“发生了什么”“我希望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一位学生讲了自己的故事:“ 以前我在初中的时候,学习既轻松成绩又好,老师还很欣赏我, 可到了高中, 情况完全改变了, 我很努力, 但是迎接我的依然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我又一败涂地,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学下去……”首先问自己“发生了什么”,这是“回到事情本身”, 引导学生“ 就事论事”, 期中考试失败, 是全部学科还是某一门学科?不能因为只是数学考得不理想,就以偏概全。其次是“希望是什么”,这是引导学生看清自己内在的渴望与期待,学生希望考试成功,希望付出的努力得到回报,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思考问题的方向指向积极思考层面,走出沮丧的情绪状态。最后问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 则是归因分析, 指向行动。通过试卷分析,从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方法以及努力程度等方面探究原因,从而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 事前三问”。 对即将面临的事件, 问自己三个问题, 即“ 想要的结果是什么”“ 可以做什么”“ 选择是什么”。一位学生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很担忧:“要是有一两门没考好,该怎么办?不行, 我绝对不允许自己失败! 可是如果出现万一呢? 就这样, 我每天都在胡思乱想, 没有心思学习,我觉得自己都快要崩溃了!”首先问自己“想要的结果是什么”, 也就是目标导向、结果导向, 学生自然是希望取得考试成功, 那么现在的行为和状态指向目标吗? 自己做的事情和想要的结果背道而驰。接下来问自己“ 可以做什么”, 寻找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如焦虑深层原因分析、 学习方法调整,或是向他人求助,等等,可以多一些方法考虑, 身心语法程序学认为,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对事情只有一个办法, 必陷困境, 因为别无选择。最后是“ 选择是什么”, 选择可以迫切需要做的事情,立即行动。

罗伯特·麦基说:“实际发生的事件只是事实,

而不是真理。真理是我们对实际发生的事件进行思考后的想法。”[2]故事是一种载体, 探寻叙事中的理性,其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关照现实生活,建构自己生涯的意义。

注: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 十三五” 重点课题“ 故事中心: 中学生生涯辅导叙事研究”( 编号: B-b/2016/02/179)階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乔治· 彭斯.101 个抵达孩子心灵的故事[M]. 张娓莹,译 .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2] 罗伯特·麦基 . 故事: 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 周铁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作者单位:江苏省天一中学,无锡,214101)

猜你喜欢

指向生涯分析
我的教书生涯
16 Years in the Mines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备考新指向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分析:是谁要过节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回头潮
奥巴马:总统生涯使我成为更好的父亲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