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分布特征及差异化成因
2021-08-09樊志强赵当妮刘思宏叶葱林陈江萌王刚
樊志强 赵当妮 刘思宏 叶葱林 陈江萌 王刚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沉积地质与油藏分布规律》一书着眼于鄂尔多斯晚三叠世盆地延长组岩性油气藏勘探,介绍该地层油气勘探的理论思想与技术方法,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长6储层喉道半径分布范围大于长7储层,长6物性优于长7儲层。长6储层为埋深浅、较高绿泥石含量、较低压实强度的三角洲沉积,能保持良好的原始沉积孔隙空间,溶蚀作用扩大了孔隙空间。长7储层为埋深大、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强的湖泊沉积,原始沉积孔隙空间被大量挤压,后期虽发生溶蚀作用,但溶蚀成因喉道连通性、渗流能力不如压实成因喉道。溶蚀作用能增大储集空间,但无法提高渗流能力。因此,长6、长7储层渗透率存在很大差异。
H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盆地西部毗邻天环坳陷带,盆地边缘构造活动影响地层发育,呈下陷背斜。H区块隶属“伊陕斜坡二级”构造单元,构造整体具“东高西低”特点,地层大体平缓。三叠纪延长初期,长6储集层沉积环境呈“三角洲”沉积,长7储层呈“湖泊”沉积。长7烃源岩构造油气,运移至长7湖相浊积扇砂体之中,及与长7储层毗邻的长6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逐步形成以致密砂岩油藏为主的鄂尔多斯盆地大油藏。
长6与长7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长6层剩余粒间孔含量约1.99%,长石溶孔含量约0.94%,总面孔隙率为3.27%。长7储集层以“长石溶孔”为主,孔隙含量约0.98%,剩余粒间孔含量为0.94%,总面孔隙率约2.24%。由此可知,长6储集层剩余粒间孔含量相对较高。长6储集层面孔率大于长7储集层。孔隙度和物性之间呈一定正相关关系,长6储层喉道进汞饱和度为32.56%,孔隙进汞饱和度为43.24%,总进汞饱和度为75.8%。长7储层喉道进汞饱和度为25.5%,孔隙进汞饱和度为34.5%,总进汞饱和度为60.0%。将长6储集层的喉道进汞饱和度、孔隙进汞饱和度与长7储集层进行对比可知,前者总体大于后者。
通过铸体薄片、SEM镜下识别与分析观察,长6和长7储集层喉道分为2种:压实成因喉道,其半径分布范围较广,一般大于1.1 μm,是原始粒间空间经压实作用收缩后保存的喉道。酸性孔隙水溶蚀长石颗粒形成的溶蚀喉道,与溶蚀孔隙具可连通性,具“半径小”的特点。据恒速压汞测试孔隙和喉道半径可知,长6储集层的喉道空间与孔隙空间相比,前者低于后者。说明长6储集层孔隙发育较喉道发育好。长7储集层喉道空间与孔隙空间相比,区别不大。长7储集层部分喉道空间大于孔隙空间,说明长7储集层喉道发育情况较好。
沉积作用是影响岩石组分及孔喉分布重要因素。长6与长7储集层孔喉类型根本差异是沉积相带的差异,原始沉积颗粒具不同粒度,在“沉积微相水动力”作用下,形成不同强度成岩作用。长7储集层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浊积扇沉积,孔喉以溶蚀成因为主,一般位于湖平面以下,碎屑粒径小,粒间孔间充满大量细小颗粒及泥质杂基。长6储集层沉积时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孔喉以压实成因为主。水动力强、颗粒分选性好,杂基含量少。
利用计算“原始孔隙度”方法,求出未压实前储层原始孔隙度在利用“f压实率==(原始孔隙度-粒间体积)原始孔隙度”,计算得出长6储集层的f压实率等于45.44%,长7储集层的f压实率等于56.64%,即长6储集层f压实率小于长7段储集层f压实率,造成压实率不同原因是地层强压实即水动力因素作用。
综上内容均在《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沉积地质与油藏分布规律》一书论述。长6储集层孔隙较喉道发育,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和“压实成因喉道”为主。长7 储集层喉道较孔隙发育,孔隙类型以“长石溶孔”和“溶蚀成因喉道”为主为主。长6储集层喉道分布范围及平均值大于长7储集层,渗流能力大于长7储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