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口语交际课的反思
2021-08-09何洁
何洁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取决于是否热闹,而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方法运用是否有提升,教师的引导是否扎实有效。口语交际课特别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否则再完美的设计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空谈而已。
笔者以口语交际课《劝说》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在成功的开课之后,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发散思维,成为很多教师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这也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围绕着《劝说》口语交际课,我关注了不同的课型,口语、习作、综合、阅读、习字等等,从大语文的角度不断考量,参考不同的打开思维的方法,借鉴运用思维发散图方法,借助开课的热度,让学生畅所欲言。课堂的战机稍纵即逝,短短的几分钟,学生们说什么,我提炼后立刻写出,即时的火花交互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是思维拓展的训练,是想象空间的延展。借助思维的发散图,我们成功地将课堂无限地拓展。我在此时应景地提到:“沉迷游戏的现象有没有,多不多?”学生自然会顺接并思考。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现实,即在教师的指引下,根据学生的生成、学生聚焦的热点展开教学,体现了“生本课堂,创新为先”的理念,关注的是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现有的思維表达,情境来源于学生,高于学生,进而为下文的指导铺路。
一、思维训练有方法
1.源于学生的情境讨论
课堂在思维的碰撞拓展后,关键在于选取的执教点是否有可探讨性。因此,课前的解读和方法的提炼指引尤为关键。关注到学生的兴趣点后,进行情景的创设,结合沉迷游戏的情境,学生自我表演,教师巡堂指导。巡堂指导是方法的引领和学情的再了解,遗憾的是,由于兴趣旺盛,训练有素,很多学生较快地完成了训练,堂上指导这一环节未能像之前的试教般达成应有的预设价值。这也是这堂课亮点有余、精彩不足的关键节点。因为巡堂指导我才能够更深入地走入学生中间,关注他们的生活兴趣和表达方式,尝试理解他们的交际方式,对后续劝说的效果和课堂气氛的营造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方法的指正在这个环节中又能让学生得到思维方法初步的涉猎。基于此,我在课后反复寻思,课前的谈话如果能和孩子们约定讨论的准则可能效果会更好,也能让我更游刃有余,同时,要敢于在这样的细微处停留,二次讨论甚至三次讨论,提升指导完全可以根据学情进行有层次的提炼,不应操之过急。不过,课堂始终是遗憾的艺术,困惑来源于学生,围绕着学生的困惑层层设疑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创造学习的期待感是我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2.源于学生的方法提炼
执教中,我所有的方法都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其实,“劝说”本就没有固定的方法,课堂上总结提炼的不过是学生们常用的套路,但又不能简单地提炼,必须符合学生的需求并且能真正解决问题,这才是有效的提炼。在一次次和学生有趣的对话中,我不断设疑激发他们的思考,训练他们的运用,在一次次的情境模拟中愉快地解决问题。
口语交际课不好上,课堂上表现好的教师能说会道,说学逗唱;更好的教师辅之以肢体动作、表情语言;我认为最好的教师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的欲望,课堂是师生的课堂,很多教师问,你这样加入学生的讨论,流于社会现象的表演,会不会太过俗气?其实,语言的运用、雅俗的分别只是现时社会潮流的取向,不代表语言发展的趋势。我只是想说,语言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是指语言的雅俗或者形式上的高低,而是精神境界、灵魂层次的高低,所谓俗的表演或者形式,若能让人悟出世间的真谛,遵循大道的合一,就是语言运用的魅力!
二、让课堂有韵味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语文课就要有文化的韵味,或追寻前人足迹,品味经典;或畅谈人生,感受哲思;或兼济天下,谈谈国计民生。课的最后,我引导学生关注“手机族”这一社会现象,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拥有一双会观察、会思考、会提炼、会抓住本质的眼睛,去解决生活难题,解决社会问题。许多国计民生问题不是现时学生能关注解决的,但他们总有成长壮大的一天,总会有独当一面的时候。既如此,那为什么不引导学生思辨人性的光辉,发挥人性的爱与正义,弘扬世间的正气,让心灵逐渐丰盈呢?
这堂课带给我的思考还有很多很多……我只希望通过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的心热起来、活起来,让他们的思维沉下去,让他们的目光更深邃,让他们的人生更丰满,我也在教育的另一头彼此映照,渴望成为一名不断前行的文化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