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温特区历史 发挥毗邻重庆优势奋力开创川渝高竹新区建设新局面

2021-08-09李建勤

重庆行政 2021年3期
关键词:广安经济特区新区

李建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岁月中,毗邻香港、澳门的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经过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伟大奇迹,积累了宝贵经验。四川省广安市委重温特区历史,以川渝高竹新区为结合点,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高起点、高规格、高质量推进新区开发建设,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努力续写新时代“春天的故事”。

经济特区的创办,经历了一个由酝酿、提出到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既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缩影,也从一个侧面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长征。人们冲破长期以来旧框框的束缚,把眼光投向世界,认真观察和分析国外经济发展。当时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多个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有效地开展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这种经验启示人们思考:我国沿海某些地区,是否可以借鉴采用。在这一点上,沿海的广东省更加迫切,更加主动。彼时的深圳还叫做宝安县,它毫不起眼,甚至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户九空人离去,村里只剩老和少”。当时的宝安县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34元人民币,而一河之隔的香港新界农民同期收入高达13000元港币。在这样艰苦的生存条件和巨大的利益诱惑之下,“下南洋”成为当地人的重要谋生之道,他们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纷纷偷渡香港,形成了当年轰轰烈烈的逃港大潮。1978年7月,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来到宝安县沙头角视察,站在“中英街”的界碑旁,看到香港那边车水马龙热闹繁华,而宝安这边却萧条冷清破破烂烂,他讲道,“一条小街,两个世界,怎么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呢?一定要想办法把沙头角发展起来”。

1979年4月,中央召开专门讨论经济建设问题的工作会议。习仲勋在会上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允许在毗邻港澳的深圳、珠海和侨乡汕头市举办出口加工区”。中央领导十分赞同这一设想。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同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全国首批4个经济特区由此应运而生。

然而,改革开放的航程并非一帆风顺,经济特区作为新生事物,一开始就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也包括很多疑虑和非议。在这紧要的时刻,邓小平同志于1982年4月指出,“我们必须有两手,不能只有一手。一手是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另外一手要头脑清醒,提高警惕,长期地、坚持不懈地抓好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斗争”。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有两手”的观点,强调“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这个不能变。要变,只能是越变越开放”。1984年1月22日—2月16日,邓小平同志视察了广州、深圳、珠海、厦门和上海,分别题词肯定深圳、珠海、厦门3个经济特区。同年2月24日,邓小平同志就特区建设问题找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这不仅是中央又一次对特区工作的肯定和阶段性的总结,也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这次重要谈话,以中共中央办公厅白头文件的方式发至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领导同志,对统一全党思想,坚定对外开放的信心,起到了历史性作用。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再次到深圳、珠海等地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深刻阐释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把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推向新阶段,对中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40多年来,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排头兵”,在对外开放、体制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从一项又一项的“首次”“第一”“先行先试”,到让世人刮目相看的城市发展奇迹、高质量发展高地、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用实实在在的成就,向世界响亮宣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以深圳为例:1979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97亿元,还不足同期香港的02%(香港1979年GDP约1117亿元人民币),但到了2018年,深圳GDP突破24万亿元,历史上首次超越香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总量第一的城市,同时跻身亚洲前五。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深圳等经济特区创造的辉煌成就,深刻总结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

首批4个经济特区经过40多年来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深圳的发展速度更快一些,经济效益、经济质量更好一些,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毗邻香港带来的区位优势。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同时成立,当时深圳是县,面积只有30平方公里,而厦门和汕头都是地级市,人口和经济总量都大于深圳,而且这4个经济特区成立后的前15年,享受的中央政策几乎是一样的。深圳实现后发赶超,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一个重要因素。深圳的隔壁是香港。20世纪的香港被称作“亚洲四小龙”之一,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美国纽约、英国伦敦、中国香港),国际上重要的贸易和航运中心,世界一线城市之一。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对接的是香港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从香港和发达国家承接了很多產业转移,并且由低端向高端产业发展不断得到优化完善。其次,深圳位于珠三角核心区域,是广东省经济的核心地区,就地理环境和周边区位优势来说,深圳得天独厚。珠海的隔壁是澳门。澳门主要以博彩业和旅游业为主,对珠海的经济辐射影响相对于香港对深圳来说较为有限。厦门的对面是金门。面对的是我们的台胞、台商,具有一定的招商引资优势,但两地毕竟隔海相望。区位较差一点的是汕头,它本身离广东的经济核心位置较远,在招商引资上的优势也不明显,发展也远不如深圳。

二是通过改革构建的市场机制。深圳能够取得当前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率先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大胆探索、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1995年,深圳就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以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十大体系为核心,涉及3000多家机构和公司,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深圳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深圳在诸多领域积极改革和探索,发挥了改革的先行作用,做到了许多“第一”,在全国率先改革政府审批制度,大幅度精简政府的审批事项,大胆探索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产权多样化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其国有经济从无到有,到1995年的时候,其总资产、净资产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第一。

三是创新创造激发的社会活力。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形成了包容共享的城市文化,多元宽容的文化吸引了大批人才,推动了深圳的创新创造。深圳原来没有工业、没有大学,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多次到全国各地招聘行政管理、科学技术和劳动技术人员,建立了人才集成、科技成果、资金支持、创新科技开发、政策环境、法律法规保障等体系,形成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人才、资金等各类生产要素向深圳流动。近十几年来,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像华为、腾讯、大疆等企业,在深圳本土成长起来,发展成为享誉中外的跨国集团。

广安作为邓小平同志的家乡,与深圳等首批4个经济特区有着特殊的渊源。我们把深化与首批4个经济特区合作作为全市对外“三大合作”之首,缔结友好城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组织党政代表团先后前往4个特区考察学习,从特区创办史、发展史以及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当中汲取营养、获得启迪。广安与创业伊始的深圳有着不少相似的地方:深圳等经济特区是在党中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广安当前也面临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深圳有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广安也有毗邻重庆的优势,4个县(市)与重庆毗邻,交流互动紧密,经贸往来频繁,50%的工业企业为重庆企业配套,到广安旅游的游客60%来自重庆,广安75%的农产品销往重庆,80%以上的装备制造企业与重庆企业进行产业协同配套。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建设广安—渝北等一批跨省市毗邻地区产业合作园区”。我们从特区尤其是深圳特区的创业史中获得启迪,发挥毗邻重庆的优势,2018年8月,以邻水县高滩园区为基础,启动建设高滩新区,将其上升为全市“三大园区”之一,成立工作专班来抓。2020年1月,四川省政府批复设立川渝合作高滩园区,成为全省唯一以“川渝合作”命名的省级园区。2020年12月29日,重庆市、四川省政府共同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川渝高竹新区的批复》,正式设立川渝高竹新区,成为目前我国唯一的跨省域共建新区。新区实现从“县级园区”到“省级新区”的转变,从广安一个市“单干”到广安市和渝北区“共同干”的转变,从“工业园区”到“产城景融合新区”的转变,新区建设开局良好,成绩显著,前景美好。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深圳等经济特区积累的经验不仅是一城一地的局部经验,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经验。立足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等经济特区抓住重大历史机遇,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希望和要求,如:“要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要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要继续鼓励引导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充分发挥投资兴业、双向开放的重要作用,在经济特区发展中作出新贡献”“要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这既是对深圳等经济特区寄予的厚望,对于广安抢抓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进高质量发展,同样具有指导性意义。我们将把握其本质要义、精髓所在以及切入点、契合点,坚持“消化吸收”、为我所用,结合实际,加快推进川渝高竹新区建设成势见效,努力蹚出一条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发展新路,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

一是坚持一盘棋谋划,一体化发展。深圳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深圳与香港的合作史,从昔日的小渔村成长为可与香港相提并论的国际化都市,得益于深港两地之间的携手同心、砥砺前行。我们将增强大局意识,找准国家“大盘子”中的广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广安、全省战略布局中的广安,发挥好毗邻重庆的优势,坚持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理念,突破行政壁垒,推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和自由流动,重点探索城市新区管理权、所有权适度分离,建立跨行政区统一的制度体系,提高政策制定一致性和执行协同性,推动政策叠加共享、择优使用,实现经济活动一体开展,社会事务分区管理,将川渝高竹新区打造成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试验区,示范引领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

二是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40多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历程。我们将认真学习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高水平编制川渝高竹新区总体规划,在建设发展中逐步推开,坚持“一年干几件小事,几年干成一件大事”“晚干不如早干,要干就干好”的理念,抓规划、抓基础、抓项目、抓政策、抓资金,咬定目标不放松,一锤接着一锤敲,把发展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力争到2035年,把新区建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和谐统一,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的跨区域产城景融合现代化城市。

三是坚持按市场理念和市场机制推进新区建设。深圳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在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方面的积极探索,构建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促进了要素的自主有序流动,提高了要素配置的效率,激发了市场的活力。我们将坚持市场理念、市场機制,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新区建设模式,创新跨区域规划管理、项目审批、市场监管、统计分算等经济管理方式,建立互利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创新投融资模式,用好财政资金、债券资金和成渝协同发展投资基金,引进川渝两省市重点国有投资平台公司、专业化运营公司等参与新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通过产业运作、资本运作和土地运营等方式,破解资金瓶颈,推动新区项目加快建成投用。

作 者:中共四川省广安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广安经济特区新区
印尼经济特区发展及其经济效应评估
——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广安清廉地图
The influences ofsupplemented subgroups on the structure of finite groups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