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茧形壶的来源功能及随秦的传播

2021-08-09张梦圆

炎黄地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墓葬文化

张梦圆

茧形壶是秦文化典型器物的代表,产生于战国,延续到西汉,西汉后期逐渐衰落。茧形壶是古代盛水、盛酒的容器,同时也作为军事用的侦听器。茧形壶的产生受到了西戎文化因素的影响,秦人创造性地吸收并不断完善其形态,同时随着秦不断对外征伐,由关中陕西地区向四周扩散。

茧形壶又称鸭蛋壶、卵形壶,因其器身似蚕茧鸭蛋而得名。通常器身呈唇口、短径、圈足、腹部呈椭圆形(极个别为青铜材质,2006年甘肃省马家塬遗址出土青铜茧形壶,图1,被誉为2006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壶身多饰彩绘云气纹,或素面饰弦纹,是古代盛放酒水的容器。产生于战国的秦国,是具有典型秦文化因素的陶器,一直延续到西汉中期,以后逐渐衰落。1955年,在四川省成都羊子山172号墓发掘出土我国第一件战国泥质灰陶茧形壶,1956年在河南省新乡市火电厂发掘出土西汉彩绘茧形壶,1957年在陕西省西安半坡战国墓葬遗址接连出土9件茧形壶。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又陆续在陕西、河南、甘肃、江苏、湖北、山西等出土将近300多件。本文将从茧形壶的来源、功能以及与秦文化的关系做进一步讨论。

茧形壶的起源

现在发现时代最早的茧形壶是1987年在河南省安阳市郭家庄东南墓葬出土的商代晚期的茧形壶,这是殷墟墓葬中少见的器物。1981年在陕西省扶风县原齐家村7号铜器窖藏中出土一件长、高均在50厘米以上的茧形壶,应属于西周晚期的遗存。春秋墓葬中未见茧形壶身影,直到在山西侯马铸铜遗址的两座战国早期洞室墓中再一次发掘出茧形壶。战国中期以后,被秦文化吸收的茧形壶开始大量出现,一直延续到西汉中期。

茧形壶的产生似乎不是秦地所旧有,而是战国时西戎某部族流入秦地的。在新疆伊犁昭苏县发掘的早期乌孙土墩墓中,出现具有秦文化特征的茧形壶,这表明乌孙人在西迁前与关中秦文化可能存在一定联系。

2006年在甘肃省张家川马家塬战国晚期遗址中出土一件青铜茧形壶,壶腹部饰瓦棱纹,内部饰蟠螭纹,圈足饰绳纹,在壶底部发现一个大篆铭文,经研究是“鞅”字,茧形壶及铭文应属于秦文化的因素。该遗址出土的铜铃、子母口双耳罐、铲足鬲及单耳夹砂罐等随葬品是陇山地区西戎文化遗存中的常见器物。且《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邽县就在今天甘肃省天水市周边的张家川、清水等地附近,因此马家塬墓地应是秦统治下西戎某一部落的族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秦与西戎部落有密切的关系,茧形壶或多或少受到西戎文化影响。

茧形壶的功能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盛水、盛酒器。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秦国为增强国力扩张版图,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实行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富国强兵的政策,奖励军功爵等措施使军事成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作为储水器的茧形壶因其具有使用过程中横腹储水容积大、方便携带、不易损破损以及小口水汽不易蒸发的优点,成为当时行军打仗常用的容器。

军事侦听器,也就是俗称的“听枕”功能。《孟子·备穴》中道:“令陶者为罂,容四十斗以上,置井中,使聪耳者伏罂而听之,审知穴之所在,凿穴迎之。”即在战场上,将士们把空的茧形壶埋在地下,将耳朵贴在埋壶的地方,因为声音在所有介质中固体传播速度最快,通过倾听壶内发出的声音可以提前判断远处敌方骑兵的动向,以便提前做好防御措施,充分体现了秦人的智慧。

丧葬用的明器。《荀子·礼论》中道:“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终始一也。”秦代人相信“事死如生”的观念,极力追求现实生活以及神话世界,在死后将生前常用的陶器带入坟墓,茧形壶作为秦文化的代表器物首当其冲,这种习俗蔚然成风。到西汉时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厚葬之风盛行,人们继续延续秦代的做法将茧形壶做成陶质模型带进墓葬中,以求死后能继续像生前一样享用。

茧形壶随秦的传播

目前发现茧形壶多出现在秦文化统治的中心以及其文化所辐射的区域。首先是秦文化的中心关中地区——陕西,在该地区出土大量茧形壶,约占出土总数的30%,形式多样,种类齐全。在西安半坡遗址、凤翔高庄遗址、大荔县朝邑墓、泾阳县宝丰寺、蒲城永丰战国秦汉墓等均发现茧形壶,因此茧形壶被冠以“秦氏器物”的称号。伴随着秦国统一步伐,茧形壶也四处传播。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十三年,派张仪率兵攻打函谷关,“使张仪伐取陕,出其人与魏”来作为进攻中原的据点,并迁入大量秦人在三门峡陕县定居。公元前249年,“使蒙骜伐韩,韩献成皋、巩。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陕已经完全成为秦国的领土,隶属三川郡。三川郡内因有黄河、伊河、洛河,成为秦国向东进攻的重要交通枢纽。秦在此地的统治长达100多年,其文化渐渐渗透在当地各个领域。在三门峡市火电厂M21出土1件、河南第二纺织器材厂、司法局墓地及陕县后川村等地陆续出土茧形壶,可见秦文化对当地影响之深。

公元前286年,秦昭襄王二十一年,“错攻魏河内。魏献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东赐爵,赦罪人迁之。二十二年,蒙武伐齐。河东为九县。”至此河东也就是山西西南部一带全部成为秦国版图,山西临汾市侯马铸铜遗址的两座洞室墓以及襄汾南寨村的两座空心砖墓均出土茧形壶。

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楚王走。”秦将楚王迁至淮河流域,并将郢都设为南郡,一举占领江汉地区,这里受到秦文化的强烈影响,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1件、成都羊子山172号墓出土1件、随州市城北西汉墓出土2件。

公元前223年,秦国灭楚国,徐州古代称彭城,秦在统一六国前夕将彭城纳进自己的领土,并将徐州一带设置为彭城县。这里墓葬密集,有2000多座墓葬,属徐州市区和铜山县两处墓葬最多,其中有将近20座墓葬出土了茧形壶,且数量很多。琵琶山二号墓出土茧形壶2件,铜山县茅村乡洞山村后楼山出土茧形壶10件,铜山县拾屯乡天齐村米山出土7件,狮子山乡东甸子北无名山出土19件,苏山头出土9件,白云山出土4件,小金山、陶楼、子房山、碧螺山、凤凰山等地均有发掘。

随着秦实力不断壮大,其统治区域向四周不断延伸,除以上出土茧形壶数量较多地区,在甘肃北部、安徽中北部、河北东北部也均出土少量茧形壶。甘肃崇信县锦屏镇刘家沟村出土1件,圈足上有阳文“卤”,口沿上有阴文“二斗”;安徽淮南市蔡家岗唐山乡出土1件;河北省秦皇岛金山咀出土残件口沿27件。

茧形壶在近三个世纪的传播演变过程中,整体形态基本稳定,但局部发生一些变化。由最初圜底逐渐变成圈足,颈也从稍长逐渐变得短粗,从没有盖演变为有盖的子母口,这种呈弧面形或球面形的盖可以说是茧形壶发展过程中的变异现象。1987年在河南安阳市郭家庄东南殷墓M1出土一件泥质灰陶(图2),侈口、高径、圜底,器身呈素面,两端有1-2圈阴线纹。而2003年在江苏省徐州市金山村金山花园发现的西汉墓葬M1中出土的茧形壶(图3)出现圈足,圈足上绘一周白色弦纹,短颈,颈间饰一道凸弦纹,有盖呈弧形,子母口外敞,盖上绘白色的三道弦紋。腹部呈椭圆形,饰八组双道朱色浅凹弦纹,弦纹间用白色彩绘云纹填满。

作为秦文化典型器物的茧形壶是在吸收西戎文化的基础上逐渐成为具有秦人本身具有特色的代表器物。从最初的圜底到有圈足是秦人创造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将西戎文化因素逐渐转变为自身的秦文化因素,并对后世影响深远。茧形壶最基本的功能是盛水、酒器,除此之外,也在长距离的行军打仗和抵御游牧民族中起到重要作用。“事死如生”的观念深深影响秦一代,茧形壶开始作为明器入葬,西汉墓葬中茧形壶屡见不鲜。茧形壶在秦接受后最先出现在关中地区,数量繁多。然后随着秦统一六国的步伐向四周扩散,不断输出到秦所占领的地区,对当地社会产生深层次的文化渗透。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墓葬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河南渑池发现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与陆浑戎王墓基本一致
二里头遗址发现高规格夏代墓葬
谁远谁近?
四川地区战国墓葬概况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传承 民族 文化
无故不窥中门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