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2021-08-09沈晓婷
【摘要】本文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结合克拉申和斯温纳的语言输入输出假说,提出适用于高中英语读写结合课型的教学策略。即利用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知识、语篇知识,并迁移应用于写作,利用同伴互评和分层作业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参与写作活动,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高中;教学策略;读写结合
【作者简介】沈晓婷,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一、引言
阅读和写作两者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是重要的信息输入途径,通过有效阅读输入信息,学生更容易产出可理解性输出(写作)。可以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灵感来源,而写作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则有促进作用。实际上,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长期以来处于分离状况,脱离阅读的写作训练易造成学生的写作缺乏基础,出现结构混乱、内容贫瘠、语言单一等问题。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利用阅读来解决写作的困惑?《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教师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课堂教学。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克拉申和斯温纳提出的语言的可理解输入和输出假说,在实施写作教学时,通过设计综合的、相关联的、可操作的读写活动,将阅读和写作活动两者有机地整合起来,学生通过阅读活动将所学会的语言知识、语篇知识和思维情感有效地应用到写作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二、理论基础
1.英语学习活动观。新课标创造性地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一基本理念,它是关于英语学习活动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章策文,2020)。英语学习活动观认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目标指向,英语学习活动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三个特点。英语学习活动的综合性表现为课程内容六要素的整合性,即主题语境、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篇类型、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需要有机整合构成一个整体(如图所示)。语言技能提升的整体性要求教师设计的语言学习活动应具有综合性,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全面提升听、说、读、写看五个技能。关联性表现为:主题语境的一致性,即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英语学习活动应基于同一个主题语境设置;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性,即学习活动的设计只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实践性要求教师设计活动使学生成为参与活动的主体并能将学习活动迁移至现实生活,活动的设置应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通过课堂的活动任务发展语言、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迁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根據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一理念,教师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时,可以基于某一主题设计内容关联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与现实生活相关的读写结合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活动中完成学习理解、吸收内化、输出运用与迁移创新等任务。
2.语言输入和输出假说。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二语习得的可理解性输入学说,他认为学习者接受的语言输入只有高于他现有水平时,学习者才能习得语言。如果学习者习得了i条规则,那么要习得的下一条规则叫i+1,习得i+1规则是建立在理解含有其规则的语言输入基础上实现的。斯温纳在可理解输入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可理解性输出学说,她认为只靠输入无法使学习者准确而流利地使用语言,只有大量地接触可理解性输入才可产出可理解性输出,两者对于成功的语言习得同样重要。
克拉申和斯温纳的语言输入输出理论,对教师的教学启示是,教授写作课时不应脱离其他语言技能而单独训练,尤其是应与阅读结合起来。阅读是学生接收信息输入的主要载体,学生在阅读后,经过分析和讨论,将所得信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实现信息输出,因此写作可以成为检测学生是否有效进行信息输出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选择在读写结合中发展学生的写作技能。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准备充足的语言材料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理解性输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自己选择语言材料,不要局限于教材,可以利用互联网、报纸、电视、新媒体等方式搜索符合需求的语料,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输入材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输出目标语言。
三、教学策略
1.通过阅读梳理文本,积累写作素材。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活动具有关联性。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呈现与现实生活有关的或者与写作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其对新课内容产生期待,快速进入主题。教师通过提问“What do you see from the video/pictures? ”“What do you know about ...? Would you like to ...? Why? ”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为写作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活动具有综合性。教师设计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读教材文章,使学生能够快速获取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感受文章的布局思路,在梳理文本过程中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主题语境、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语篇类型、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教师可以提问“Why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以及“What is the focus of each paragraph?” 等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使学生在后续写作活动中能够有一个模仿写作的示范文本。
2.通过阅读分析结构,感知写作语言。语言输入输出理论认为通过可理解的输入活动才可获得可理解的输出。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等手段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文本分析写作结构,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Reading for Writing旅游计划读写结合为例,教师提问“Pretend you are Xiao Li and reply to Richard's email, can you draw the outline and list the key points of your travel plan? ”,最终引导学生自己画出文本结构的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
教师设计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情感的表达方式和现在进行时的使用方法。如在旅游计划的读写结合案例中,教师提问:(1)In Richard's letter, he used many words and expressions to convey his emotion in the email. What are they? (2) Can you find the sentences in future tense that show his future plan in Richard's letter? 通过学习教材文本的结构和语言特色,学生在阅读活动理解旅游计划中使用的情感表达短语以及现在进行时用于表达旅游计划的使用方式,只有有效理解教材文本的结构和语言特色,才能为后续写作输出做好充分的语言准备。
3.运用阅读所学知识,迁移创新写作。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活动具有实践性,因此写作活动应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将阅读活动任务发展的语言、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应用到写作任务中。在旅游计划读写结合案例中,教师设计伦敦、罗马、九寨沟、南靖土楼四个宣传手册让学生从中挑选自己旅游计划的目的地(如图3所示),涵盖中外景点、现代都市、自然风光、历史建筑与当地特色等元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将阅读环节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篇知识(获取和梳理宣传手册的旅游计划要素,分析和判断所需的语言表达和结构)遷移应用到自己旅游计划的写作任务中。
4. 基于同伴互评活动,重审写作思路。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活动的设置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写作结束后,学生将课堂完成的习作交给同伴,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如图4所示)分析同伴的写作并给予评价和修改意见。这个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能够自主感受优秀作文的评判标准,同时又能提升英语写作鉴赏能力。
5. 利用布置分层作业,开展个性化写作训练。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学生能将课堂活动所学迁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在作业布置环节,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体现层次性,分层作业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自主选择难度合适的写作任务,如在旅游计划读写结合案例中,教师设计的分层作业包括给定旅游目的地写旅游计划、不限制地点写旅游计划或者自己制作vlog添加字幕并配音三个选项(如图5所示),难度逐层递进,锻炼学生对旅游计划的写作能力、搜索资源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新媒体与英语学习的整合能力。
四、结语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读写结合教学实践应将英语教学的六要素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在一个主题语境下设计各种阅读活动和写作活动,通过向学生输入阅读文章,让其有效理解文章,梳理、分析并整合出自己所需的写作框架和语言素材,最后迁移应用,创造性地输出自己的写作成果,这些活动体现了英语学习活动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既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章策文.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特点与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9:47-50.
[3]周巧玲.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探究[J].英语广场,2020(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