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理论在初中英语读写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8-09李程

校园英语·下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英语

【摘要】 本文以深度学习理论为依托,讨论初中英语读写课教学现状,提出对教师的授课要求,并通过具体的课例设计,探究如何运用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实现读写的深度学习,以期达到知识的理解与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 深度学习;初中英语;读写课

【作者简介】李程(1987.09-),女,河北东光人,天津市第三中学,中学二级,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

深度学习概念源于芬兰学者的一项早期研究。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地探求新知,将其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并能进行相应的归纳及迁移。近些年,随着时代的发展,深度学习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学者们在对深度学习的探究中,赋予其新的内涵。教学中的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地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过程。

教师讲授一门语言,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笔者认为,英语教学正是教师整合知识,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素质及应用能力的过程。在此過程中,深度学习既是很好的理论指导,同时又可以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读写课,是教师授课的重中之重,往往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如何实现读写课上不同层次学生的深度学习呢?下面具体谈谈本人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现状

1.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首先,就教材而言,每个模块的第二单元是一篇围绕本模块主题的阅读文章,而教师通常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领学生处理生词、读课文,然后选择段落背诵,带领学生完成课后习题,最后总结。整个过程中,学生看似在参与,实际上获得的知识很有限,特别是一些程度稍差的学生是在被动地跟学,谈不上理解,更达不到迁移,只能算浅层次的学习,因此也无法达成预期的效果。

2. 教学内容欠丰富,无法吸引学生参与,难现学习热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觉得非常枯燥,有的文章内容过于陈旧。例如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模块“heroes”,读写课文介绍了白求恩的生平和贡献,话题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单纯地学习文章并不能引起共鸣。这时候,教师如果能结合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的英语事迹设计教学环节,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的写作呈现效果也会更好。

二、深度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实现读写课的深度学习,就如同巴班斯基所说的“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巴班斯基认为,教学形式的选择、师生的交谈风格、提问与启发、不同类型的作业……诸如此类的技术性问题,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渠道。换句话说,教师尽其所能,设计出多种模式的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并帮助其形成成果,这样学生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一节成功的读写课,设计的深度和呈现的广度一定成正相关。

三、设计实例

1.多种活动设计,实现深度“读”。以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Module11 Unit2为例,文章讲了小作者Wang Hui去英国的一些见闻,通过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向大家介绍了英国的一些日常习俗,其中涉及的语法是can、may、need等情态动词及其句型的应用,通过叙述引发学生对异国文化、习俗的认识及思考。学习本课,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英国的风土人情,也能迁移到对本国习俗的思考,通过对比,理解其中的文化意义。

(1)理解类活动。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以一个大情境引入: Hello,everyone!Next term, some of you will go to England to be volunteers.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And what customs do you want to know? 请同学们说一说,或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发表观点。

上面的活动设计,将学生的关注点一下子集中到习俗这一方面,通过对“想了解英国的哪些习俗”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能最快地了解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带着兴趣进入下一步的文本学习。

然后,教师进一步帮助学生概括、梳理、整合信息。学生通过第一个活动已经概述出习俗的几方面,以此帮助提取话题词汇,激发学生想象。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科的认知注意、描述阐述、创造想象等多种能力。

接下来,学生阅读文章,确认猜测信息,获取课文知识。通过课后填空和简答题的完成,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

最后,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分别通过梳理文章结构、将语篇改编成对话并表演出来等活动,提取细节性信息,构建结构化知识,提升学生提取概括、描述阐述、整合运用、创造性思维等多种学科能力,实现从浅层信息到深层信息的过渡,进一步内化文本信息和语言。

(2)实践与迁移类活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练意志、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显然,只学习文本虽有所深入,但深入得不够。真正的深度学习,是能够进一步培养思维,达到知识的实践与迁移的过程。

本课的实践与迁移,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来实现。

活动一:Find the differences。教师为学生播放短片,内容有关中西文化对比,例如西方人习惯早晨洗澡而东方人习惯晚上洗澡;西方强调个人主义而东方更注重集体主义。请学生尽可能记下看到的不同之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最后选取一到两个最感兴趣的方面作具体陈述,并尝试探讨原因。

活动二:Speak out the “rules”。教师给出三个公共场所的图片,如学校、图书馆、操场等。请学生运用所学的情态动词句型,表述在这些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假如今天你是图书馆管理员,请你为新生讲解图书馆一日守则。

活动三:Read more and write more。教师为学生展示补充阅读材料,内容关涉Greeting and Parting、 Asking Personal Affairs等其他西方习俗,请学生先阅读,然后任选三方面完成写作训练。

这些活动中,学生巩固了已有认知,阅读、归纳提炼、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潜能生在小组活动中得到了帮助,优等生也获得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获得成就感,从而进一步促进读写课学习。

2. 恰当补充作铺垫,促成多元的“现”。读写课的成果呈现可以是多元化的,教师围绕主题给予恰当的素材补充,并加以引导,那么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便能水到渠成。

示例一:我读我说

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九模块第二单元“Will books be replaced by the Internet?”是一篇说明文,从纸张、印刷的发明和应用讨论到电脑、互联网的普及。文章最后以两个问题结束——So what direction will traditional printing take in the future? Will books be replaced by the Internet?它们引起学生思考。阅读之后的呈现部分,教师设计了能激发学生情感和态度的辩论会环节。学生抽签分到各观点小组中,教师利用图片作适当启发,然后学生以组为单位进入准备阶段。学生们自然分工,有提出论点的,有记录员,有总结陈述的辩手。辩论会上,教师还安排了两分钟“抬杠”环节,学生们积极踊跃,参与度高。

辩论活動,激发了学生从多个角度表达对未来生活(特别是学习生活)的设想,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示例二:海报制作。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模块第二单元“The WWF is working hard to save them all ”。以大熊猫为话题,讲述了它们的分布、习性和生活现状,并呼吁保护濒危动物。

授课过程中,教师准备了大量补充素材,包括野生动物词汇、句型及介绍类阅读材料,为最后的写作生成做准备。

教师提出任务“make a poster in groups”。 假如你是某野生动物俱乐部成员,最近你对某动物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有濒临灭绝的危险,情况不容乐观。请根据你的调查完善表格信息,写一篇短文并制作宣传海报,呼吁人们保护动物。

每个小组会得到一个以某种濒危动物为主题的信封,里面有相关素材、图片等。学生作品以宣传海报的形式呈现。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信息整合、逻辑思维及书面表达的能力。

四、结语

《学记》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高明教师的教学,在于善于引导;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

实现读写课的深度学习,教师的引导是第一步,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够跟随乃至突破教师的引导;能将语言技能上升到文化意识;能锻炼思维的结构化、逻辑化。而这些离不开教师对材料的整合和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与整体把握。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归纳提炼,获得成就,那么最后的生成自然水到渠成。

乐于读,读得深;乐于写,写得广;乐于参与,善学善用。这正是读写课最好的呈现。

参考文献:

[1]MARTON F, SALJO R . 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n Learning-1: Outcome and Process[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76(46): 4-11.

[2]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25-32.

[3]阎乃胜.深度学习视野下的课堂情境[J].教育发展研究,2012(12):76-79.

[4]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57-62.

[5]张良.深度学习“深”在哪里?——从知识结构走向知识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9(7):34-39,13.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11 Unit1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