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教学应用
2021-08-09尹若双
【摘要】目前,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通过自建适用于本校翻译教学的双语平行语料库,并将其运用于翻译课堂教学中,探究信息化时代翻译教学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问题,旨在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翻译教学模式,培养出具备良好翻译素养,丰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应用型翻译人才。
【关键词】双语语料库;翻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作者简介】尹若双(1989.01-),女,河南郑州人,郑州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在传统的翻译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通过对比和分析书本上提供的有限例句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翻译理论,而这些例句往往都是根据该理论的特殊需求摘录和创作的,具有很大的巧合性,不能全方位地展示所用例词或例句的其他翻译方法和手段。而平行语料库的出现则能够大大满足学习者在这一方面的需求,相比普通词典和教材,平行语料库能为检索词提供丰富的译文和语境,对于翻译教学的帮助尤为明显(王艳,2016)。
在翻译课堂实践中,语料库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随时从语料库中调取大量真实的语料,在专业环境下,帮助学生学习和探索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平行语料库有助于发现式学习环境的创建,利用语料库检索出的平行语料有利于学生发现或探究语言间的相似性,以及语言转换的技巧和规律,并逐渐形成运用翻译策略的能力。平行语料库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无论是词、句,还是段落、篇章,只要前期收录数据够全面,后期就能够给学习者提供的足够多的参考数据,供学习者在不同语境下对比分析不同版本的双语对应译文,探索和学习不同的翻译理论和方法。由此可见,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发价值(王艳,2016)。
笔者在此研究背景下,依托本校教学科研团队,研发建设了一个供翻译教学用的小型双语平行语料库,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翻译教学中,探索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形成性评价体系检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成果。
1.应用对象。本语料库项目以郑州科技学院2016、2017两级英语专业的10个教学班为实证对象,在翻译课程教学和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比较翻译教学法,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验。
2.应用过程。我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一般都开设在第四和第五学期,在前三个学期听、说、读、写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都已具备基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笔者所在院校的翻译课程教学周期为一年,两个学期。在翻译教学语料库的基础上,两个学期的教学课程各有侧重:上学期以翻译概要和常用翻译方法为主,下学期则以篇章和文本翻译为主。
3.课程评价体系。本年度的翻译课程设立为考试课,总成绩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率、作業和课堂表现;期末考试成绩包含两部分内容,其中个人语料库(语料数量+语料质量)占考试成绩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4.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将双语平行语料库应用于翻译教学,经过为期一年的实验,已经取得以下成果:
第一,经过一年的努力,翻译教学语料库建构已初具规模;
第二,切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换成学习的主导者,开始有意识地主动积累和扩大词汇,深化语义,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
第三,学生在无形中培养对翻译的感知度,逐步形成翻译能力,并通过平行语料库,对比分析语言间的相似性以及语言转换技巧和规律,归纳总结翻译技巧;
第四,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开始评价以及反思自身译文的不足之处,并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五,利用语料库,打破传统翻译教学模式,运用新型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比较翻译教学法,培养出的翻译人才具备专业的翻译理论知识、完备的翻译建构体系、良好的批判主义精神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
5.存在的问题。但是,在该教学体系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
第一,语料库的语料来源问题。在课程开始之初,自建语料库内已存有一定规模高质量的教学语料,但后期学生在添加语料的过程中,由于搜索资源有限以及搜索方法雷同等问题,学生收集的语料重复率较高,且格式凌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料入库的进度和管理;
第二,入库语料的质量问题。虽然设有语料库入库管理员,但由于语料的大量录入以及管理员自身素质和能力问题,入库语料质量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入库语料中还包含了大量学生的翻译作品,此部分语料的质量是重灾区;
第三,软件操作技术问题。尽管前期在设计语料库系统时已十分简单便捷,但对于部分学生而言,系统操作步骤仍然过于复杂,授课过程中经常出现账户遗失、语料错误录入、语料对齐失败等各种突发问题。此外,随着数据库的不断更新,主机负荷越来越大,系统开始逐渐出现进度缓慢或页面卡死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
第四,课程进度问题。每学期的翻译课程共有48学时,一周两次课,上学期计划讲解前16讲,平均每讲两到3个学时,前期进展较为正常。但随着后期“以学生为中心”开始进行小组活动,学生在展示过程中不能有效控制时间,导致后半学期课程极度缓慢;
第五,学生自觉性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法要求学生具备高度的自觉性,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我校的学生都是本科第三批次的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部分学生会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
5.解决方案。语料库翻译教学在我校的发展并不成熟,尚处于初级实验阶段,对于实验过程中已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
第一,关于语料的来源问题,由于大部分学生较为懒散,经常投机取巧,只从某些固定的双语网站中寻找语料,导致语料来源过于单一且重复率高。但是很多电子书、光盘、双语书籍或双语杂志中有很多高质量的中英双语对应文本,只是格式转换非常麻烦,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做尝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以月为周期,每组轮流从网页、纸质书籍、杂志、电子书光盘中摘录语料,扩大语料的来源;
第二,关于语料的质量问题,对于学生从网页、纸质书籍、杂志、电子书光盘中摘录的语料,质量也是参差不齐,需要加派高质量的语料库管理员严格把控质量关,完善语料管理员管理体系,严格制订管理制度,奖罚分明。对于学生翻译作品的数据录入,可由教师把关,在数据录入之前先对学生的译文进行评分,划分等级,然后再让学生分级录入,以作对比,方便课堂教学;
第三,关于软件操作技术问题,虽然课程初期已对学生进行系统操作培训,但部分学生掌握并不牢固,导致后期出现各种各样的操作问题,影响课堂效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逐一检查学生操作是否熟练,并计入平时成绩,激励学生严阵以待。除此之外,对于系统自身问题还需要与研发人员进一步沟通,有效解决系统bug、内存、运行速度等技术问题;
第四,关于课程进度问题,由于课程初期师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磨合,教师的课程把控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操作效率也需要大幅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设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比如,学生分组展示时,制订严格的时间限制及扣分体系,以此督促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课程任务;
第五,关于学生自觉性的问题,虽然本科三批的学生有其自身特点,但学生的课堂表现及自觉性与教师的管理有密切的关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思考,选用更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设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恩威并施,纠正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课堂效率。
翻译这门学科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目,学生在学习不同翻译理论的基础上,需要在翻译实践中学习和体会这些理论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然后在大量的翻译实践中灵活运动所学翻译方法和技巧。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围绕有限的教材进行填鸭式的教学,一味地灌输书本中死板的知识;而学生则依赖于教师填鸭式的教学,被动地接受所限的书本中的知识(陈宣荣,2012)。按此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具备优秀的翻译素质,因为他们在翻译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记录课堂笔记、背诵翻译理论、完成课后翻译任务,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翻译的学习过程中,也无法激发学习翻译的兴趣,体会翻译的乐趣,更不能积累翻译经验,提高翻译水平。但翻译学习者必须具备“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培养翻译的感知能力,构建翻译概念、探索和发现翻译技巧,从而形成翻译能力。将自建双语平行语料库运用于翻译教学中就能以学生为中心,在翻译教学语料库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以组织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相应的语料积累任务,驱动学生自主积累语料,发挥主动性;然后教师再以指导者的身份在翻译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在不同语境下学习和探索不同的翻译方法;最后,教师再以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以小组为单位,帮助学生在协作和会话过程中完成语篇的翻译任务。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预习中感知教材、自学中质疑问题、讨论中获得知识、运用中构建知识,还能全方位地督促學生自主提高翻译能力。笔者通过自建适用于翻译教学的双语平行语料库,并将其运用于翻译课堂教学中,探究了信息化时代翻译教学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问题。虽然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曾改变,对“翻译教学语料库”和“基于语料库的新型翻译教学法”的探索也不会停止。
参考文献:
[1]陈宣荣.建构主义视角下翻译课堂自主学习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6):103-104.
[2]王艳.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技术自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平行语料库[J].教育现代化,2016(7):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