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挖井人
2021-08-09杜亮亮
杜亮亮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地壳厚度最大、隆起形成时间最晚、最年轻的高原,是除南极和北极之外最寒冷的地方,被称为世界的第三极。在占国土面积八分之一的西藏,分布着七个地区,“拉萨最伟、林芝最秀、日喀则最美、山南最小、昌都最险、阿里最远、那曲最苦。”
那曲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所辖藏北无人区被称为生命禁区,也是祖国最年轻的地级市。2017年10月,国务院同意撤销那曲地区和那曲县,设立地级那曲市。那曲地处西藏北部,俗称藏北高原,是长江、怒江、拉萨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其面积相当于五个浙江省。尽管环境恶劣,国家对西藏,尤其是那曲地区的援助帮扶从未间断,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3月,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形成的《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指出,中央各部门要加强对西藏工作的正确指导,并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条件,组织全国各地积极给他们以支持和帮助。
1984年2月至3月,中央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由北京、上海等9省市和水电部等有关部门帮助西藏建设43个迫切需要的中小型工程项目,被誉为高原上的“43颗明珠”,标志着全国性援藏工程的开始。
十年之后的1994年7月,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正式作出“对口援藏”决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致表示,要保质保量完成援藏任务。浙江对口援藏地区是西藏那曲,从1995年开始了长達25年从“浙”里到“那”里的援藏。25年来,浙江先后派出8批援藏干部人才516人前仆后继来到世界屋脊的屋脊——那曲,从海滨城市到雪域高原,一批批援藏干部在这里流血流汗流泪,甚至为国捐躯长眠边疆。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在一批一批、一代一代援藏人的扶持和当地人的努力下,那曲已经旧貌换新颜。但是,土地还是那片土地,气候还是那个气候。时代发展了,雪域高原的地理气候并不会在二十多年里有大的变化,相反,随着时代的加速发展,高原更需要迈开步子甩开膀子,紧跟时代步伐,这也为援藏干部带来了新的考验和要求。
2015年8月,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搞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优化援藏干部人才结构,把优秀人才选派到条件艰苦和情况复杂的地区去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2016年7月,浙江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启程远赴西藏,宁波市教育局团工委书记杨周宏担任那曲市比如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
第一节 离别时一眼万年
2016年7月18日,宁波市委组织部召开援藏干部欢送会。组织部领导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让援藏干部们倍感使命与责任。一位干部家属上台发言,在礼节性致谢后,忽然失声冒出一句:“你们的身体不仅是组织的,也是我们家人的。”
会场静默片刻,继而被啜泣声淹没。杨周宏害怕的一幕终于出现,他有点不知所措。他不敢侧头,却能听到身边妻子的哭泣声,他只是伸过手去,捏了捏妻子的手。从确定援藏的那天起,他就刻意躲避和妻子谈论相关的事情,比如西藏的气候,比如高反的后遗症。刻意的轻描淡写反而让彼此谨慎起来,在这一刻无法再遮掩。
精致的午饭没有吃出任何味道,彼此也没有任何交流,心里千万句叮嘱,不知从何说起。时间过得很快也很慢,或者说,他们期待时间过得慢点,可以多待一会儿,又期待时间过得快点,减少分别的折磨。
“车子到了!”有人喊了句。杨周宏转头看了妻子一眼,有感谢,有抱歉,有说不出的种种情愫。一起默默起身,推出行李箱,搬上大巴车。杨周宏没有回头看妻子一眼,径直上了车,直到车子启动,他才转过含泪的双眼。车窗外的妻子情绪失控声泪俱下,那眼神里,有牵挂、有抱怨。
没有拥抱,一眼万年!
泪眼朦胧中,儿子的身影浮现在了眼前。7岁的儿子很依恋他,父子似朋友,无话不说。可是对于援藏,父子俩都讳莫如深。
“爸爸,你为什么要去西藏?”这是从大人交谈中得知老爸将要援藏后,挂在儿子嘴边的口头禅。“爸爸去帮助西藏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和你一样有书看,让他们跟你一样有玩具。”儿子很懂事,对这些超乎他年龄的大道理都表示认同。
“爸爸,我不要你去西藏!”眼看老爸开始收拾行李,儿子的小情绪终于爆发。他也知道那些关于“为什么”的疑问已经无法打消老爸援藏的意图,他就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爸爸,我不要你去西藏!”没有回旋的余地,杨周宏不知该如何回复儿子。
临走前一天晚上,全家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平时看见做饭就躲避不及的儿子也来凑热闹。“我要包一个特别的饺子。”他笑嘻嘻地说着,胖乎乎的小手拿起圆溜溜的饺子皮,用筷子挑起肉馅,再加入一块冰糖说:“谁能吃到这个饺子,每天会过得像糖一样甜。”巧的是,杨周宏最后如儿子所愿,吃到了这个饺子。“我做过记号的。”儿子小声告诉妈妈。
晚饭过后,儿子忘了每天必看的动画片,早早钻进被窝。他已经独自一人睡觉多年。待到其他人也要入睡时,儿子忽然跑出来拽着杨周宏说:“老爸,今天晚上你能不能陪我睡?”看着在他怀里睡着的儿子,喃喃喊:“爸爸,我不要你去西藏”,杨周宏一夜无眠。
次日早晨,杨周宏照例送儿子上兴趣班,下车之后,儿子背对着他站了会儿,突然转过头来喊了一句:“爸爸,一路顺风!”喊完还是头也没回,一溜烟跑进了学校。
杨周宏呆立了良久,看着儿子的背影远去,却看到儿子在拐角的地方,探出脑袋向他招手。杨周宏似乎看到儿子在转头的瞬间,甩出一颗大大的泪滴,和他的泪滴一起,落到了地上。
没有拥抱,一眼万年!
儿子小小年纪,遗传了他的隐忍。而他的隐忍,是否也遗传了父亲?杨周宏的父亲出生于1944年,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经历过战争、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也见证过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经历过苦难也感受着新时代美好的父亲对酒有着难以割舍的爱好。
老父亲住在乡下,杨周宏在援藏前的周末特意带了瓶酒去看他。七十多的老人白发如雪,微笑着亲自为儿子生火下厨,灶堂里的火苗跳跃,映衬出老人斑驳陆离的脸颊,一道道皱纹沟壑丛生,印在酱油色的脸上。
几道简单的农家小菜摆上桌子,父亲拿出自酿的高粱烧,想给儿子倒上一碗,端着酒壶的手不停颤抖,他想竭力控制却越发抖得厉害,他搭上另一只手还是无济于事。老人患有帕金森症多年,看着酒在颤抖中洒出来,终于念叨了一句:“老喽,不中用喽!”
正当他对父亲满怀歉意时,母亲从上海打来视频电话。年迈的母亲住在上海二姐家,在电话里一个劲劝说他多带点衣服,西藏太冷,不要冻坏自己。二姐插话说,妈天天看天气预报,天天念叨拉萨的天气呢。
挂了电话,看父亲颤抖着手举起酒杯,满头白发似乎也随着手在颤抖。他不知如何安慰父亲,吃完饭,匆匆告别,父亲一直站在村口的老枫树下看着他远去,连同那一片枯藤老树一起浓缩成一幅木刻画,镶嵌在他心里。
没有拥抱,一眼万年!
第二节 脚步丈量羌塘草原
2015年8月,中央召开第六次全国西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扶贫更要扶智,教育援藏更需要精准施策。”
作为宁波市教育局的一名中层,杨周宏有着丰富的教育工作经验,但是,浙江宁波与西藏比如地域相隔万里,海拔相差四千米,担任比如县教体局副局长,对他来说是個不折不扣的挑战。
杨周宏是宁波第八批援藏干部中唯一的80后,由于身体健壮,他并未过于担心高反。殊不知,高反有“不服来战”的“匪气”,不欺老、不欺少、不欺女,专欺年轻气盛身体强壮的年轻人。杨周宏抵达拉萨机场后,就开始气喘,嘴唇发紫、指甲暗黑。从机场到宾馆,一直觉得唐僧在天空念经,而他就是那个被施了紧箍咒的孙猴子,头疼也就算了,眼珠子都往外凸。初到西藏,他就充分体会到了“吃没吃饭一个样,睡没睡觉一个样,生没生病一个样”。晚上不可能踏实睡觉,次日起来,眼睛布满血丝、眼角膜全是褶皱,鼻子里塞满血块,喉咙里吐出血丝。
尽管如此,他还是在第一个月就跑遍比如县10个乡镇的各级各类学校,召开座谈会20余次,撰写出《比如教育的阶段性思考》调研文章。
如果说在内地深入基层调研只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常规工作,那么,在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山区调研,却是铤而走险。当他在严重高反中提出下乡时,单位领导和司机都坚决反对。
“杨局,在比如下乡,可不同于宁波,你还得多休息一段时间。”大家纷纷劝他。
“下乡也是适应的过程嘛。”杨周宏总带着阳光般的微笑,爽朗地回答。
“比如可不像你们宁波,一个小时都出省了。比如很多乡镇距离上百公里,路难走,一趟来回得一天。”
“我是大山里长大的孩子,走得惯山路。”杨周宏笑着说:“哪里有学校,哪里有孩子,我就应该去看看他们。”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援藏干部有新时代的长征精神,更需要有脚踏实地的干劲。
第一站是羊秀乡,地图上看着并不远,车子从县城出发,沿着怒江支流在险峰的缝隙里一路向前。杨周宏从车窗探出头去仰望蓝天白云,白云从雪山顶上探出头来,微笑着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险峻的夏拉山蜿蜒着伸向远方,没入了云端。杨周宏叹道:“啥时候能到山顶去一趟。”司机笑笑说:“一会就到了。”
半小时后,杨周宏理解了司机的意思。车子从海拔4000米的地方盘旋而上,直达海拔5072米夏拉山口后,眼前出现一路下坡。他万万没有想到,去一个看似不远的乡下,竟然要翻越高耸入云的雪山。他看着窗外的雪山美景感叹一番,这也是援藏的惊喜吧!
“杨局,刹车坏了!”司机一声惊叫。杨周宏潜意识指使,伸手紧紧拽住了车门扶手。看着前面的冰山悬崖,漫步云端的豪情一下跌到谷底。心里想着:“不会就这么挂了吧?”他想打个电话,手机显示“无服务”。他想着总要说点什么留点什么,但在颠簸的路上,车速越来越快,他除了抓紧扶手之外,别无他法。
眼前是一路的下坡,司机一侧是雪山,自己一侧是陡坡,一直延伸到谷底。石块、牛羊、坠落在半山坡的摩托车残骸……从眼前忽闪而过。
藏族司机喃喃祈祷,夏拉山口的经幡猎猎作响,吟诵着神圣的乐章。车子在冰雪中自由滑行,最终在一块平坦的斜坡处停了下来。
司机从车上取了水杯,从低洼处舀了水,泼在刹车片上,“嗤嗤嗤”地升腾起一阵阵白烟。
“真是死里逃生啊!”司机缓过神来,继而安慰他。
“看来我应该多为比如教育事业做点好事实事。”杨周宏听得见怦怦跳动的心脏,却很应景地回应了司机。
刹车失灵事件并没有让杨周宏退缩,他坚持走完了比如县每一个学校。此外,考虑到自己出行以及局里同志下乡的安全,他协调资金预定了一辆全新的丰田越野车。
在初到比如的第一个月,他依然乘坐着这辆跑了40多万公里的“老车”走访了最偏远的娜若沟教学点。在教学点,学校的老师和负责人都不太会讲普通话。当司机介绍说是援藏局长时,教学点的负责人局促着双手真诚地说:“我们很久没有看到过领导了,都没来得及准备哈达。”
在下乡的过程中,杨周宏看到一间教室挤着100多个学生,前面的孩子坐着上课,后面的孩子站着上课,考试时搬个凳子当书桌坐在泥地上答题;他看到学生用牛粪生炉子,两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睡觉;他看到一双双清澈的眼睛充满对知识的渴望;他更看到了自己的责任和压力。
比如县域面积相当于1.3个宁波大市区,人口7.4万。一些牧区离乡镇很远,只能设立教学点,而香曲乡色雄村却是个例外。香曲乡距离比如县较近,很多家长送孩子到比如县城上小学,于是香曲乡撤并小学,成为比如唯一没有小学的乡镇。香曲乡没有小学,却产生了一个色雄村教学点。村里的孩子到县城上幼儿园,半小时路程的接送成了问题,因此,教学点只有学前班的15个孩子,最大的8岁,最小的6岁。两位老师初中毕业,没有编制,不会说普通话。
如果说香曲乡色雄村教学条件差只是个案需要时间来解决的话,夏曲镇中心幼儿园的饮水问题,却成为不能拖延的急事。夏曲镇中心幼儿园,由宁波市第六批援藏干部援建,是比如县第一座现代化幼儿园。
杨周宏是带着喜悦和期待的心情走进夏曲镇中心幼儿园的,眼前的一幕却让他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夏曲镇小学党总支书记罗布仓旦,正在和另外一名老师将皮卡车上两个硕大的塑料水桶搬下来。罗布书记身材并不高大,黝黑的脸上一雙眼睛布满血丝,似乎稍一用力就要渗出血来。
“没水,”罗布书记喘着粗气说:“433个孩子,3名老师,436张嘴,没水喝。”
罗布书记看着一脸迷茫的杨周宏说:“杨局,你跟我来。”
原来,宁波市第六批援藏干部援建幼儿园时,配套打好了水井。那时候附近的牧民日常饮用河水,随着生活条件提高,牧民们相继打井。水往低处流,幼儿园的水井成为枯井。在偏远的乡镇小学,罗布不仅是小学兼幼儿园的党总支书记,也是基层一线的教师,不仅承担着繁重的藏文教学,还是学校大大小小事务的后勤人员。幼儿园缺水,他就成了运水工,每天开着皮卡车从附近的河流里装满两大桶水送到学校。
“我们夏曲小学有2000多名师生,水位下降时,校园饮水就困难。”罗布书记叹口气说:“到了冬天,河流结冰,露天的水井冰冻,吃饭的水都没有。”
“校园里没有水井,这怎么行?我来想办法解决。”杨周宏没等罗布书记讲完,就作出了承诺。
罗布书记因长期在高海拔四类地区工作,眼睛充血,嘴唇发紫,每年都因为血小板浓度过高要去接受藏医的放血治疗。他看着这位刚从江南过来,还带着一脸清秀书生气的援藏干部,略带疑惑地说:“局长,挖一口水井要七万元呢!”
作为援藏干部,为学生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理所当然。援藏为了什么?不就是为当地百姓谋幸福吗?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在返回比如的路上,杨周宏一腔热血终究回归到了现实。
“钱从哪里出?”
“施工队去哪里找?”
头上的蓝天白云展示着西藏的大美,脚下的坑坑洼洼提醒着这一路的艰辛。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作为援藏的党员干部,就是要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挺身而出。每一位援藏干部都有一腔热血,亮身份亮承诺就是他们的工作作风。如果等到万事俱备才许诺再动工,也许三年援藏结束都会一事无成。前路困难重重,但杨周宏并未后悔他许下的承诺。
第三节 互联网众筹思源水井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援藏干部要有干事创业的担当,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但更要有解决困难的策略。一腔热血没有千种方法,就有变成蛮干的危险。勇于担当也要有担当的能力。几个不眠之夜,杨周宏都在思忖着如何解决饮水问题。向派出单位要钱?向身边的爱心企业家化缘?还是发动朋友圈捐款?想了很多种可能,也策划了很多种方案。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忽然,他想起“尚德甬城·爱心宁波”这句话。互联网+众筹,已经插上强劲的翅膀,何不在高原上试水一把?他半夜爬起来,写了一份倡议书:
这里,是怒江源头,有着羌塘草原的迷人风光;
这里,是藏北腹地,有着逐草而居的原著牧民;
……
缺水——成为他们最大的困扰;
师生们的最大期盼是有一口水井……
恳请你一起加入,
让我们一起汇聚爱的河流。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宁波共青团对项目给予了鼎力支持,第一时间将项目上报共青团浙江省委,在“亲青筹”平台开辟捐赠渠道,2016年10月14日正式上线,目标筹集资金12万元,打挖爱心水井两口。
宁波市学生联合会向全市高校下发倡议书,15所在甬高校面向15.6万名大学生倡议。共青团宁波市委、宁波教育、宁波市学联等官方微信第一时间给予大力响应支持,“思源水井”项目迅速传播。宁波市教育局领导看到倡议书,机关工会迅速开展爱心捐款。更给力的是杨周宏的微信朋友圈,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曾经一起工作过的单位同事,纷纷为项目站台吆喝。
宁波工程学院爱心社同学,在学校食堂和寝室楼制作宣传展板,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将二维码印在活动的节目单上,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爱心学子汇入4373.23元。为项目转发捐款的参与人数太多,项目在“亲青筹”平台被置顶持续一周之久。繁忙的平台多次出现了“不成功”,心急的微信老友按捺不住这份焦急,追来电话询问;有的直接微信转账,请代为处理;有的单位或是组织通过汇款单直接将汇集的款项转到平台。
爱心倡议上线仅仅17个小时,已经汇聚3万多元善款。
杨周宏心中忍不住窃喜,按照这个速度推进,只要三天就能顺利筹集到12万元水井工程款。殊不知,互联网,是一阵风,来得快,去得快。当热点和流量消耗到一定程度后,就逐渐开始冷却。进度条在60%处驻足不前。资金还没到位,夏曲镇中心小学的罗布书记打来电话,打挖水井的施工队已经联系好。
那曲的冬天来得特别早,雪已经下过五六场,地面也开始结冰。心焦的是如果在入冬前不能施工,水井一拖就得大半年。杨周宏毫不犹豫对断断续续的信号说,赶紧规划选址,打挖水井。怕对方没听清楚,又补发了一条短信。
随之而来的是无数个失眠之夜。
总不能每天在朋友圈面向同样的圈友发同样的求助,审美都容易疲劳,更何况是让人掏腰包?高校的大学生都有手机,随手就可以微信扫码捐赠。那中小学生呢?显然没有这么方便,需要另外的途径才能参与进来。
杨周宏向宁波市直属学校团委、象山县教育局、慈溪市教育局发出请求支援的信号。深谙学生德育工作的他知道,爱心众筹也要讲好中国故事,让爱心捐款成为一堂生动的德育课。他制作PPT宣讲资料,讲明众筹发起缘由,配以“捐出一瓶矿泉水,圆西藏学子水井梦”的倡议。
如果说高校的组织是自发散漫式的话,那中小学的组织显得更加严谨有条理。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团日活动,班队活动课等载体,传递爱心募集倡议。众人拾柴火焰高。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利用学生社团在校园开展宣传,并结合学校的爱心义卖活动将5000多元爱心款汇入众筹平台,宁波经贸学校教工团支部汇入500元。效实中学、四明中学、华茂外国语学校、神舟学校等陆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募捐活动。
在那一段时间里,每一个早晨叫醒杨周宏的不是闹钟,而是平台上的进度。
2016年11月3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经过1299次单位(团体)和个人的爱心接力,122819.41元爱心款将整个爱心池溢满,项目进度102%,平台自动关闭。
爱心一旦汇聚成洪流,即便喊停,也势不可挡。平台关闭后,来自慈溪、象山等地的学校也陆陆续续汇集学子爱心。此外,经援藏干部庄旭东协调,奉化市留学生创业促进会捐赠10万元。
计划众筹12万元的目标,变成31.4万元的大爱心,远远超出两口水井所需成本,怎么办?
当校园缺水的比如县中学、羊秀乡中心小学,恰则乡中心小学、布龙幼儿园等学校负责人得知消息后,向杨周宏申请能否也为他们的校园解决饮水问题。经与捐赠方协商,众筹的钱将全部用于其他学校打挖“思源水井”。
2016年11月9日,夏曲镇幼儿园的水井开始出水。老师们编排了幼儿舞蹈节目,庆祝这一激动的时刻。
杨周宏看着汩汩流出的井水和欢庆的师生们,自己也开心得像个孩子,他对自己说:“三年援藏路,让自己从‘井小二干起。”
2017年10月,在思源水井基础上,杨周宏在电力保障比较通畅的夏曲小学、茶曲小学推出“校园热水计划”,在校园安装即热式热水器,让孩子们可以洗上热水脸,泡上热水脚。
截止2019年4月,在杨周宏的努力下,累计打挖“思源水井”7口,为8000多名师生解决了饮水困难。
正如百年前鲁迅先生所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杨周宏这位80后的宁波援藏干部,遇见雪域高原开掘井泉,为藏区孩子送去了甘甜。
什么是幸福?对于内地城里来说,可能是拥有一座大别墅,到国外旅游度假。可是对于羌塘藏族同胞来说,是能喝到一口干净的水。对于援藏干部来说,是能吸到一口氧气充足的空气。
“我们援藏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藏族同胞谋幸福!”
第四节 万里爱心书“漂流”
杨周宏在走访中发现,师生们普遍反映课外读物太少,但不少幼兒园、小学里并非没有课外书,相反,很多学校仓库里堆积着书,却无人阅读。他深入调研思考,发现之前内地捐赠到藏区的书,大都是专业类书籍、或者各类课本教材。一方面藏区孩子汉字识字量有限,阅读困难加上对专业类书籍兴趣不大,导致一方面堆积着捐赠的书,一方面孩子们没书看。
这一发现让他无比感慨,习总书记讲的精准扶贫真是太精辟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下乡调研走访后,基本摸清了真正缺少的课外读物是什么。幼儿园里缺少绘本,小学里缺少自然科普类、科幻类、童话类、优秀作文类读物,而且必须要带拼音。为什么要带拼音?高原的孩子们识字量和阅读水平有限,只有带拼音的读本才能让他们无障碍阅读,才能畅游知识的海洋。前方信息明确,需要后方精准支援。
2016年9月初,他向宁波发出“共享蓝天,阅读筑梦”捐书活动倡议。
宁波,这座海风习习热情洋溢的海滨城市,以极大的热情回应援藏干部的召唤。鄞州、江东、江北、海曙等地中小学幼儿园纷纷掀起向藏区孩子捐书的热潮。不到半个月,爱心书募捐达到1.5万册,400多箱,重达5吨。如何将这些书送到八千里路外的比如县?他非常诗意地将“共享蓝天,阅读筑梦”募集到的捐书活动称之为“爱心书漂流”。一来由上而下漂流容易,由下而上漂流可不容易,一大笔快递费首先摆在那里。二来,爱心书漂流意味着两个平等的主体,在对等的话语体系中交流。他向宁波第八批援藏领队盛悠求助,盛悠与宁波圆通快递公司沟通,圆通快递公司一口答应——宁波援藏,人人有责,一定将爱心书保质保量安全送到比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此吨位的货车在城区限行。杨周宏又与宁波公安、交警协商,特事特办,宁波市交通警察局给予了特别支持。
终于松了口气的杨周宏充满期待,在比如县等待书籍发放,直到国庆节一个下午的电话响起:“你的快递到了,请尽快拿走。”他习惯性询问在哪里,什么东西?对方说在那曲,400多个箱子。对于习惯了江浙沪包邮的人来说,在比如县接收快递很考验耐心。网购的东西看着从拉萨到了那曲,第二天又从那曲返回了拉萨。快递一般只到那曲,不到比如。他赶紧与宁波圆通公司联系,专门划拨一笔经费给那曲圆通公司,这批书才辗转运到了比如县城。
货车抵达比如后,杨周宏和几位校长、老师亲自卸货,搬运进了学校。
2017年六一节,1.5万册中小学读书、1500册幼儿绘本和2000册教师用书又一次从宁波“漂流”到比如。
从挖井工到搬运工,这位80后的援藏干部,已经习惯了。
2018年春的一个凌晨,杨周宏被电话声惊醒:“你的快递到了,赶紧来取。”当时比如县城处于特殊敏感时期,外地货车无法进城。凌晨五点多,风雪交加,他拨通临近学校的校长电话,调来皮卡车、私家车,再次把数万吨图书搬到学校图书室。
如今,比如县的孩子们终于有了五万册图书,而这些爱心书从东海之滨宁波漂流到雪域高原比如,杨周宏付出了太多努力,也尝到了太多艰辛与不易。用他的话来说:“每一册爱心图书的背后都诉说着不太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三年时间里,在杨周宏牵头下,“万册书籍暖校园活动”、“千份玩具暖童心活动”、“百台洗衣机暖手心活动”、“一腔真情暖心间”活动纷纷开展。没有到过宁波的藏族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宁波的热心。没有到过雪域高原的宁波乡亲们,温暖了万里之遥的比如。
第五节 一米阳光照亮羌塘
2016年藏北的第一场雪来得特别早,这是宁波第八批援藏干部们在比如度过的第一个冬天。虽然“思源水井”让杨周宏这个80后宁波干部脸色变黑,青发变白,但也给了他信心,给了他思路。
援藏从来都不是一个人,他是援藏干部的一员,更是宁波人民的一员,在他的身后,有千千万万热心的宁波百姓,他们都愿意为藏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光一份热。无论藏区的天气多么寒冷,总有一米阳光洒向大地,温暖人心。
开展“一米阳光”贫困学子关爱行动,是杨周宏经过详细调研和深入思考才确定下来的。几乎每个学校的门外或传达室墙壁上都贴着贫困生情况介绍,而不管是教育局还是学校领导,说起内地爱心人士都心怀感激,“每一批援藏干部都有结对贫困孩子,每年都有爱心物资送到学校,但是……”这“但是”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杨周宏却看到了。在学校仓库里堆积着各种编织袋,里面装着衣服和鞋子,甚至有款式时尚质地上乘的书包。只不过,扶贫结对,要的不是一锤子买卖,而需要爱心之水涓涓长流。如何避免爱心泛滥而浪费资源,如何长效精准扶贫?如何落地执行?杨周宏思考了很多方案,直到脑子里浮现出“请让我来帮助你”几个字。
宁波广电集团少儿频道每年六一儿童节期间都会联合宁波市文明办、宁波市教育局、共青团宁波市委和宁波市慈善总会打造大型爱心广场义卖活动,至今已将近三十年。能否将“请让我来帮助你”栏目组的活动主题聚焦到万里之外的那曲比如?
2016年春节期间,杨周宏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与宁波广电集团协商。宁波电视台表示全力支持,当即决定把该项目列入2017年“六一”档活动主题,前提是杨周宏必须在2017年5月份前,做好全部的准备工作。
后方给力,前方勇猛。春节过后,杨周宏立即赶回比如,与领队一起,向县委书记当面汇报。
“贫困学子结对是比如县脱贫摘帽攻坚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县里各部门会积极配合。”
县委书记的高度肯定给了杨周宏一颗定心丸,他继续细化《“一米阳光”贫困学子助学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中的学生范围、资助标准、后续工作。通知下发后,又一一拨通学校校长电话单独详细沟通,将内容重新复述一遍进行确认,并嘱托一定要将家庭真正困难、孩子真心想学的学生报上来。
“资助他们到学业完成!”这是杨周宏郑重许下的诺言,也是师生们牢记心中的一句话,正是因为这句话,杨周宏的电话成了热线。
“杨局,我校还有个贫困孩子,你看能不能增加个名额?”
一个、两个、三个,从50名到了59名,又增加到了61名。师生和家长心里都充满期待。
前方打得火熱,后方忽然熄火怎么办?杨周宏感受到了大家心里的喜悦,更感受到了自己的担忧。项目推出,会不会无人认领?前期经与电视台测算,50个名额可能是最大极限,如今增加这么多,大家心里都没底。
后方的担忧还没解除,前方问题不断出现。有的孩子有两个名字,身份证号码和学籍号对应不起来;有的家庭监护人没有手机,没有银行卡;多数家长和孩子不会说普通话,信息交流无法保障畅通。
“焦头烂额”成了杨周宏的生活常态,但乐观阳光的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7年4月14日,宁波电视台少儿频道两位记者,从江南春色走到了藏北雪地,他们要实地拍摄结对孩子的现状。藏族孩子对镜头有一种恐惧,或者害羞。杨周宏找来校长和班主任陪同,拍摄了南加扎西、次崩等几个孩子。宁波电视台少儿频道后期制作了宣传短片并在公众号连载,开设热线电话解答结对事宜,为“一米阳光”做足了宣传。
2017年5月28日,“一米阳关 情系比如”宁波银行《请让我来帮助你》大型广场公益活动在宁波江北区北岸星街坊音乐广场举行。现场登记报名结对贫困孩子的家庭超过100户。
广场活动落下帷幕,如何让61名孩子和结对人顺联搭桥,成了杨周宏头疼的事。他考虑到宁波电视台人手有限,主动索取对接资料,拍成照片传给已经返回比如的他。没想到,接收成了大问题。当时的比如县只有2G信号,接收一条短信都要站在山头等风来。压缩后的图片信息失真,理清后,他又凌乱了。有的孩子有七八户家庭认领,有的孩子结对栏是空白。
总要给每个好心人回个电话。他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天给十个有意结对的家庭打电话,一周完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第一天上午就让他吃到了苦头。有的电话不方便接听,有的表示当时只是孩子的想法,有的把他当成推销电话直接挂断,有的让他把任命文件传真过去,更多的人则质疑:“你是杨周宏吗?”
如何证明我是我?
关键时刻,他想到了组织。通过宁波教育局信息平台给每位结对人发了信息:“您好,感谢您意向结对一米阳光比如县贫困儿童,我是第八批援藏干部、宁波市教育局的杨周宏,我将通过电话与您确认联系。”短信群发,落款——宁波市教育局。信息发布后,宁波教育局办公室的电话屡屡响起,是否有杨周宏这个人?是否真的在援藏?
终于证明了自己就是杨周宏的杨周宏,变成了话务员和比如导游。整整一个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就是吸着氧气,给百来户家庭介绍结对背景,比如教育背景,注意事项……因为藏区信号弱,很多时候电话打着打着就掉了线。那个月,他的电话费比平时翻了好几倍。信息整理完毕,为61位孩子建档,单独通过电子邮件发给结对人。殊不知微信通用后,大家很少登录邮件。他又千方百计加了每个结对人的微信人,做好备注,发送信息。
说不出的困难,说不出的繁琐,说不出的委屈。一天天,一夜夜,杨周宏就是这么在高反中,一家家、一户户联络沟通、解释说明,最终,比如县61位贫困孩子都实现了助学关爱。
这几年,恰逢比如教育大调整、大变革。“一米阳光”结对的孩子们跑马灯似的换学校、换班级、换班主任,每年开学之前,杨周宏都要一个一个电话确认。每次下乡,他都会去看看“一米阳光”的孩子们,询问他们的家庭状况,是否收到爱心礼物;叮嘱他们好好学习,记得定期联系远方的结对人。
此刻,他已然忘记了自己是来援藏的,而是完全融入了羌塘大地的一份子。在高强度的奔波中,他也会因繁琐而焦虑、因疲惫而头痛、因高反而失眠。但每每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淳朴的容颜,他的心犹如明镜般闪亮,又如高原的天空般旷远。
第六节 孩子,请你不要抱怨命运
15岁的次仁玉珍在茶曲乡中心小学就读三年级,2岁时父亲去世,虽然母亲年迈,但是上头有两个30岁左右的哥哥。按说这样的家庭不会陷入贫困,但是,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次仁玉珍家坐落于怒江之畔的茶曲乡肥塘村,走过飘着五彩经幡的牦牛桥,绕过村口的白塔和转经道,转过一个大山弯,就能看到一个比较富裕的村子。杨周宏是带着复杂的心情走进她家的,为什么在一个相对富裕的村子里有这么一户贫困的人家?30多平米的阴暗房间里挂满床单。随行的校长告诉他,这是因为没有钱粉刷墙壁,土夯的墙壁坑洼不平,就用破旧的床单把墙壁和天花板遮起来。这里是客厅,墙壁上挂着领袖像和十一世班禅大师照片;也是厨房,一侧墙壁上挂着炊具;也是卧室,藏式沙发白天招待客人,晚上做母女的床铺。按照当地风俗,客人进门,都会端来香甜的奶茶,但是大家坐定后,次仁玉珍和母亲都没有动静。校长提醒后,母亲才拎来水壶和几个造型各异、花纹各异、年代各异的杯子。大家这才明白,老人是拿不出像样的杯子来招待客人。
次仁玉珍的母亲通过校长的翻译讲述了这个家庭的悲剧。二儿子自立门户,从不过问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大儿子是全县出名的混混,各种恶习都有,后因盗窃关押在拉萨看守所。
“感谢党和政府收押了他!”老人说这话时,杨周宏看不清她的脸色,但是从颤抖的声音里听出一个母亲无法压抑的愤慨。杨周宏后来得知,年前老大回家要几百元的低保钱,那是母女过冬和女儿读书的所有费用,因此藏着没给,结果,儿子打断了母亲的肩胛骨。
杨周宏给了老人500元,顺便问她能否去挖虫草。老人说,虫草采挖证上涨了1000元,根本办不了。她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袋,层层叠叠打开,翻出所有的积蓄,两张一百,一张五十,还一些零碎。杨周宏心头一酸,掏出钱包,倾囊给了老人。
次仁玉珍很懂事,大大的眼睛藏着深深的忧郁,尽管她自己还有胃溃疡,但没有绝望,没有抱怨。杨周宏当机立断结对帮扶她上学。
“孩子,请你不要抱怨命运。”杨周宏告诉次仁玉珍,虽然生活艰辛,但是高原的阳光总会照耀大地,照亮未来的人生路。
在帮扶的过程中,尤其是走进贫困家庭,杨周宏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扶贫的根本策略是什么?扶贫先扶智,教育才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援藏干部来说,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给藏族同胞谋幸福。对于杨周宏来说,使命就是提升比如的教育,尽自己所能,给比如的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第七节 相约宁波看海
2016年8月一个周末的下午,抵达比如不到一个月的杨周宏接到来自宁波的电话。在断断续续缥缈的声音里,他听出了对方是谁,宁波李惠利中学刘伟龙校长谈合作。他赶紧喘着粗气跑到房间,套上氧气管和对方交谈。
“西藏有美丽的措,宁波有壮观的海。”刘伟龙校长富有诗意地说,“杨局,你能不能带着高原的孩子来宁波看海,李惠利中学的学子愿意当向导!”
“那就这么说定了——相约宁波看海!”
这跨越千山万水的约定,要兑现并非一件易事。
时隔一年之久,历经种种曲折,由杨周宏牵线,宁波市李惠利中学主办的“相约宁波看海”大型公益夏令营终于开营。
2017年8月3日,14名比如县中学的孩子,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走出西藏、第一次坐上飞机、第一次看到发达城市的灯火辉煌。
8月4日,在宁波李惠利中学VCE活动中心,比如中学14名学生和4名教师,与李惠利中学的师生们举行夏令营开营仪式。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舒月明亲自参加开营仪式并发表讲话,他回顾宁波教育系统援藏时说:“在援藏这条主线的引领下,宁波与比如长期对口合作,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的结对,宁波先后派出4批共8名教育系统的援藏干部和援藏教师人才,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结交友谊、结出硕果。如援建比如县教体局大楼的第三批援藏干部邵忠新局长,援建比如县江北阳光实验幼儿园的吴新忠局长,援建比如县爱心水塔的赵梁杰老师,爱好摄影并带去歌声的谭乐老师,还有这次组织大家来夏令营活动的杨周宏同志……相信这些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他继而饱含深情地说:“本次夏令营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级的同学们走到了一起。静心的时候,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为什么有这样的机会能走到一起?是李惠利中学的精心组织,是爱心人士的踊跃结对,是援藏干部的牵线搭桥,是宁波这座开放而幸福的城市,是我们党的领导和社会主義制度。”两地师生用热烈的掌声回应他的讲话,也是对二十几年来宁波援藏干部和国家援藏政策的感谢。
8月5日,同学们来到宁波科学探索中心,观看浩瀚宇宙发展历程,参观海洋展厅、科技乐趣展厅、和谐家园展厅,看环幕电影,看三江口夜景。
8月6日,西藏学生走进宁波学生家里同吃同住,体验一天一夜“阿拉宁波人”的生活。
8月7日,参观宁波标志性建筑天一阁、鼓楼,在宁波市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进行体验。
8月8日,前往象山看海。来自雪域高原的师生们被大海震撼,不停踏浪、拍照。女孩们整个人泡进海里,被浪花打了一脸海水,却发出爽朗的笑声。男孩们在海里打闹,才发现海水的味道有点咸还带着苦。
杨周宏和刘伟龙看着海水里嬉戏的孩子们,也笑成了两个大孩子。
“交往交流交融是援藏干部的使命,负责援藏项目是援藏干部的职责。”杨周宏说。
“宁波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城市,李惠利中学本身就是爱乡楷模李惠利先生及家属省吃俭用资助修建的学校,资助比如的孩子们圆了大海梦,也是李惠利中学师生家长共同践行惠利文化的有益尝试,也是咱们宁波援藏的一部分。”刘伟龙说。
“相约宁波看海”夏令营虽然才短短9天8夜,但两地学生的友谊早已生根发芽。李惠利中学赵迪阳说:“从初次见面时的拘谨到现在的热络,几天下来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次仁加才向我描绘高原神奇秀丽的风光,我向他介绍宁波的港口文化,以后我们还会多多联系。”次仁加才也十分珍惜这份跨越千里的情谊,邀请赵迪阳一定要去西藏作客。这个看似青涩的约定,确是俩人年少时光中的宝贵记忆。
在闭营仪式上,两地学生都准备了独具特色的文艺节目,还彼此为朝夕相处的小伙伴准备了纪念礼物。原来,这是夏令营负责老师为学生们布置的“五个一”任务,即道一声问候、拍一张合影、演一个节目、赠一件礼物、做一个约定。
西热次旦准备的是他自己来宁波前参与制作、有西藏地域特色的雕塑作品,饱含他的一份真心。多数西藏学生准备了宁波学生从未见过的抛石器,抛石器是西藏牧民的一种放牧工具,用牦牛毛编织而成,用来管教离群的牦牛,或是用来打击野兽,可以说是陪伴了大多数西藏学生的放牧童年,是他们不离身的“宝物”。宁波的学生则准备了年糕、万年青等宁波特产,也有同学把这几天的照片汇编成册送给西藏伙伴。
“十分感谢宁波市李惠利中学,感谢组织参与活动的每一位宁波朋友。”比如县教体局办公室主任白继威说,整个夏令营活动安排周到贴心,比如县中学师生一行很开心,这是一个难忘的夏天。
离别时刻,任何语言在真挚的感情面前都显得无力和苍白。
“只有结束的时候,才知道时光的短暂,友情的珍重。”李惠利中学顾振涛同学的家长、才仁同学小伙伴的家长与比如的孩子们依依不舍,一直站在车窗外话别。
第六批援藏教师赵梁杰老师赶来了,家中有16个月大的小宝宝的杨老师赶来了,周挺老师刻录完光盘赶来了,全程跟踪拍摄的记者大哥放下急需报道的素材赶来了。一次次的握手、拥抱、话别,只为让西藏的孩子们一路保重!只为这更情深义厚的甬藏友谊。
登上大巴车,《一个妈妈的女儿》《在那东山顶上》的歌曲一再响起,两地的孩子们相拥着泪流满面,他们用歌声表达对老师们的不舍与感激。
那一天的孩子们,流干了汗水,也淌干了泪水。无数个拥抱,无数声道别,无数声“扎西德勒”,汇聚了远隔万里的山海情谊,也浓缩了亘古不变的藏汉情深。
带队老师白继威如此写道:
蓝天下,
我挥舞牧鞭,
抛石器甩出天际闪亮的刻痕;
那一刻,我与世界相连。
沙滩上,浪花朵朵跃动,
乘风破浪。
这一刻,我将理想的风帆张扬!
對于杨周宏来说,这也是一个难忘的夏天。这个夏天湿热依旧,但有清风吹过,吹在过去,吹在未来,吹在心灵深处。
2017年8月24日,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舒月明、徐文姬一行跨越万里,走进了比如县中学,一下子就被宁波看海的孩子们团团围住,他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再一次紧紧拥抱。
每位援藏干部都想为西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但事实上,援藏并非要喊得响亮。每一位援藏干部人才沉下心、俯下身,踏踏实实、真真诚诚,用心用情做一点小事,那吹奏起的一个个小音符,就会合奏出嘹亮高亢的感人高歌。
责任编辑:达娃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