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教学:学生深度学习的助推器

2021-08-09陈为赵秀菊

关键词:对话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

陈为 赵秀菊

摘要:对话教学适应着对话时代的精神,成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对话教学,要明确教学方向,创设对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提出或生成有价值的问题,并调控对话教学的过程,形成丰富多元的对话结果,同时注重评价的正确价值取向。

关键词:对话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

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巴赫金认为,对话是生命问相互存在必不可少的决定性要素。当前,对话教学适应着对话时代的精神,成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从思维和思想的深层,我们可以发现,对话教学不是对传统教学的简单改良,而是批判性地继承。随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深度学习的推进,运用对话教学,不仅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使教学理论和教学思维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师对对话教学的实质缺乏真正的理解,再加上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教师在开展对话教学时容易产生偏差和误区: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形式主义充斥课堂,对话教学不深人。如何进行对话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我们以“生命可以永恒吗”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例,探索对话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开展对话教学的前提——明确教学方向,确立对话主题

实施对话教学的前提是要有明确、具体和合适的对话目标或主题,运用科学灵活的对话方法,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对话,以保证对话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对话前教师没有从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帮助或引导学生确立明确、具体和适合的对话目标或主题,学生的学习往往会陷入一种盲目无序、散漫无果的状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为宗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从现实生活、学生成长实际中选择和确定对话主题。可見,对话教学的主题是基于学生生活,依据课程标准,源于教材而又能超越教材,主题的选择应该是教师精心策划、深思熟虑的,而不是信手拈来、随随便便的。

“你思考过生命吗?这是一个严肃的课题。生命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个人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人类的命运有着怎样的联系?”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生命可以永恒吗”一课中,七年级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但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如果学生的思维矛盾或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就可能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顿、行为失控等问题,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如何坚守善待生命的底线,追求生命的美好,对初中生来说也是巨大的考验。基于学生的成长实际,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依托教材又丰富教材内容,教师围绕“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教学主题,依次逐级展开“感受生命的脉动”“延续生命的信念”“感悟生命的真谛”“承担生命的使命”四个对话教学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生命话题的探究兴趣,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对生命进行探问和思考,科学理解生命的发展规律,正确审视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和人类的关系,培养他们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开展对话教学的载体——创设对话情境。激发对话欲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意义并非独立于主体而存在,而是源于主体的建构,这种建构受到广泛的情境脉络的影响,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实现的。同时,由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任何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

在“生命可以永恒吗”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以一段“美妙”的婴儿啼哭声导人新课,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瞬间吸引学生立刻进入生命课堂,初步感知生命。接着,教师通过分析“一支特殊的球队”背后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是短暂的,是不可逆的,进而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也可接续”这一道理。这是用感人事迹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深刻感悟生命的特点。在此,教师通过师生姓名介绍、励志青年杨孟衡的生命故事讲述,以及抗击疫情的典型人物群像呈现,创设生命对话情境,激发学生对话欲望,引发其积极地思考、沟通和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生命教育要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知生命,以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帮助学生在复杂社会中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基于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生动新颖的教学情境,对于正处在表象思维发展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可以引起较好的心理倾向,引导其沉浸于学习场域中,形成师生情感共鸣,也可为学生深度学习搭建平台。

三、开展对话教学的关键——提出或生成有价值的问题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德认为:要使对话有效,提问是关键。教学中师生对话遭遇冷场,课堂沦为毫无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静听式”课堂,其实质都是缺乏深刻性的问题。因此,对话教学的核心是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对话,所以问题设计是关键,一个平庸的问题只能引导对话走向庸俗和无聊,一个深刻的问题就可能把对话引向深入。在对话教学中,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提出问题是对话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结论的得出更重要。

在“生命可以永恒吗”的教学中,理解生命有接续,在理解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人类的关系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生命的使命,初步培养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我”在人类生命接续中的使命感,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有较大难度的。在教学中,首先,教师针对第一个具体教学情境(一段婴儿的啼哭声)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你听到了什么?它意味着什么?你的出生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什么?”这几个问题由感性认识逐步递进到理性思考,一步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有所思考的问题中逐步提升到对生命接续的追问。其次,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如果可以,它将会怎样实现?”等进阶问题展开,以学生有所思考但仍有困惑的问题展开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开启师生共同探问生命之旅的学习,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同时,培养学生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可见,对话教学应创设生动情境,以问题为驱动,融合教学内容,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在情境体验、问题探究中引导学生思维进阶,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四、调控对话教学过程——让对话教学真实发生

(一)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时间

对话要有效,首先得有时间保证。课堂教学需要有充分的阅读时间,还要有充分的对话交流时间。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学生才能独立、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建构意义。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探索时间,让学生能对各种信息进行深入的处理和加工,引导学生对文本做出深入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个人独特的见解,同时鼓励学生反思、质疑和批判。

(二)尊重对话结果,注重正确的价值引导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见解、体验,并非让学生游离对话教学的主题或学习内容,而是让学生围绕对话主题充分思考,沟通交流。教师应肯定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突发奇想”。

在“生命可以永恒吗”的教学中,教师引用孔子“未知生,焉知死”和海德格尔“向死而生”观点开展生生、师生对话,并提出:“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规律,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必将走向死亡,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假如你我的生命都只剩下一点点时间,你打算怎样好好活着?”在对话交流中,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入思考,并在观点争辩和思维碰撞中,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感悟生命的珍贵。

对话教学是一種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艺术性的教学。它以人为目的,体现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互动、交往、创造、生成等教学特质。在对话教学中,生成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生成的资源既可以是知识的领会,可以是价值的体悟,也可以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在对话过程中,师生要尊重丰富多彩的对话结果,并注重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提出的生命倒计时法为切入点,通过问题“假如你我的生命都只剩下一点点时间,你打算怎样好好地活着?”引导初中学生珍惜生命,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度过。但是,有个学生漫不经心地回答道:“我喜欢玩游戏,因为玩游戏刺激,我能在游戏中找到人生自信和成就感,这就是我活着的目的和意义。”此时,教学现场很尴尬,如何面对?教师立刻回应道:“玩游戏固然刺激,在游戏中所获得的自信和成就感是虚拟的,不是真实的,希望青春年少的你切忌不要‘游戏人生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教师给予积极有效的引导,以教学智慧化解教学尴尬,及时指引学生理性思考,将对话由浅层引向深刻。课堂深度学习要帮助学生突破狭隘的个体经验、时空限制,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生命的理解,形成国家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不同意见,不能简单地用“好与不好”“对与不对”来评价。教师在对学生的思维结果进行鼓励、表扬的同时,不要忽略、回避对其不是、不全甚至是错误的观点的分析。教师对师生对话结果的评价应有判断与分析:对学生正确或接近正确的回答要适度引导并找出证据,提升其价值,完善其表达;对其不正确的回答,在肯定其勇气和主动性的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指出问题所在,教师有义务让学生看清楚自己的立场。

在“生命可以永恒吗”的教学中,教师还设计了“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教学环节,引发学生对自己生命和使命的深入思考。学生提笔认真地给未来的自己写信并分享,这是鼓励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认知基础,调动情感、态度的参与,做独立、反思的人,引导学生对文本、对自己、对未来的成长做出深入的探索。学生交流分享的过程不乏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回答,有一位学生“希望十年后的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理想抱负获得了教师一个热情的拥抱,并祝愿她通过努力实现自己梦想。一个真诚的拥抱,教师机智地面对学生的观点,并给予及时的评价,促使师生对话走向深入。对话教学能基于对典型事例或两难选择现实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触动学生的心灵触动,激发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师生之间彼此接纳、相互启发,是教师将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寓意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之中,就能发挥课程潜移默化的作用。

“深度学习”的“深”,并非指学习内容的难度,而是指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对学科核心知识有深度的理解和加工。道德教育不是简单、生硬地灌输,而是一种走向主体性、介入性的学习,是一种平等和有差异性的对话学习。它通过教学引导尽可能让不同的学生获得情感、认知和价值上的收获。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师生、生生、生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要实现学生深度学习,不能以简单告知的方式进行教导。开展对话教学,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对话环境,选择对话主题,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深度思考,学生则在师生、生生沟通交流中获得知识、方法和情感的成长。只有开展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振的对话教学,才能实现深度学习,体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这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话教学的永恒追求。

猜你喜欢

对话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对话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析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