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打磨“好新闻”
2021-08-09赵书霞
赵书霞
创作走心的新闻精品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如何打磨新闻精品?这对新入行的记者而言,确实有些茫然,不知从何处着力。通过多年的学习实践、总结积累,我认为应发扬工匠精神,重点从新闻选题、标题、导语、角度四方面去努力。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用心选题。好新闻选题都很新鲜,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一条好的新闻总是和时代的脉搏、人民群众的脉搏一起跳动的,能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这关键要看记者能否在习以为常的事物中挖掘出有重大价值的新闻,能否迅速判断某一事物的教育意义和指导意义、是否为受众所关注,能否对事物发展作出科学分析、预见重大新闻的出现。这就要求记者在选题当中,要深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精神,看到国家形势,横向比较选题,心怀超前意识选题,从观察中把握大局选题。基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矛盾问题的易发多发地,着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和社会各界热议的问题。在涉县神头乡江家庄村采访时,我看到村双委办公大院,不但设有专门的卫生室,还设有专门的“法律诊所”,像卫生室一样,“法律诊所”也有村里懂法人士定期“坐诊”,村民反映的一些土地流转、劳务费以及离婚纠纷等问题,基本都能在此消解于无形。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敏锐察觉到江家庄村这种做法具有典型意义、推广价值。于是我以《“法律门诊”解民忧》为题,对该村的这种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深入报道,让村民和村干部都进行了现身说法。播出后,许多村都到江家庄村参观取经,涉县司法局也因势利导,在全县308个行政村都设立了专门“法律诊所”,并委派县级资深律师分片包村定期“上门坐诊”。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法律诊所”涵盖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讲座、法律援助、诉讼代理等多项服务,深受群众好评。
涉县大洼村党支部书记张乃顺动情地说,没有‘法律诊所的时候,村双委班子就没有时间去求发展,光解决群众鸡毛蒜皮的事儿了。有了这个‘法律诊所,我们就能甩开膀子大干了。在张乃顺的带领下,该村干部群众大手笔建设美丽乡村,仅用两年时间就让一个贫困村蝶变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二、精雕标题。好新闻标题都很“亮眼”,能让受众一目了然。
标题是最先和受众见面的,所以我们常常把文章的标题比作“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神”。新闻标题就是信息内容的浓缩点,新闻能否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标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新闻标题,不仅能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为新闻的本身“添彩”,更能产生“广告”的作用,向人们“推销”这条新闻。所以用心反复推敲标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工作。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可巧用比喻、比拟、对偶、借代、设问等修辞方式“活化”新闻标题;另外,口语化、情感化、数字化的标题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涉县给乡村“美容”》远比《涉县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出彩。近年来,我台获奖的所有作品,可以说标题都很“出彩”。否则,即使内容再好,也会被评委排除在外。像《建在太行梯田上的“种子银行”》、《涉县大喇叭开讲了》、《村官比武 百姓打分》……这些获得省市奖的作品,其标题无不抓住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意义、能说明主题的东西,而且着力求活、求简、求新、求精;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直截了当,一目了然。
三、推敲导语。好新闻导语都很抓人,能让受众产生兴趣。
有了好的选题、标题,还得写好新闻导语,即新闻的开头部分或第一个自然段。导语常用叙述式、提问式、描述式、引语式等写法。美国现代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说:“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那就是写好导语,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了消息”。一条新闻报道,没有好的切入点,也就是说,在导语的写作中,如果不出彩,不引人入胜,抓不住受众,算不上一条好新闻。比如:我采写的《撂荒地蝶变生态园》这条新闻,开始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去年春季,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井店三街村将村里所有的撂荒地收归村委会,由村委会统一经营管理,建起生态示范园,全村村民无不交口称赞。”仔细考虑后,我修改成这样:“往年的凤凰山,荒地一片片,没呀人管;如今的凤凰山,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崭新的生态园”。这首改编的歌曲是记者昨天在井店镇三街村采访时听到的。然后,在正文中再细写整个事实的起因、经过、结果。不难看出,修改后的导语包含并突出了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反映出了新闻的要点,提示全文;同时,突出了新闻的时效性,运用了一段脍炙人口的民歌,笔调轻松,引人入胜,容易使受众对整个新闻情不自禁地看下去。
四、巧选角度。好新闻角度都很新颖,能让受众获得更多的信息。
新闻角度,即记者报道新闻事物的出发点,彰显新闻事实的切入点,表现新闻主题的突破口。一个重大的宣传主题,或者很有新闻价值的重大事件,记者直接报道可能不容易把握其内涵。如果选择一些有说服力的具体事实,通过细小的、却又典型的事实,以此来反映重大事件或问题,这样的新闻报道就显得生动、深刻,很有说服力。像这样以小见大、由点到面的写法,最常见也最容易掌握。纵观近几年我台获得省市一等奖或者被上级媒体采用的新闻佳作,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角度,坚持“三贴近”原则,站在受众的角度去写的。比如:《小账本 大变化》、《涉县300座戏台重响锣鼓声》、《深山群众发“药财”》、《小薯苗长成“致富秧”》……这些新闻佳作全是以平民化视角,选取细小却又很新颖、典型的新闻事实,以平民小故事来反映国家大政策,小中见大,深刻揭示出当前大背景下的新情况、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意义。同时,这些获奖作品均惜墨如金,篇幅不长,用最简练的文字层层推递,并将背景材料巧妙地糅在其中,文章的句子都很短,力求让受众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文章短,可语言却不生硬;句子短,可每句都锤炼得流畅而充满美感,处处出新出彩。这是这些新闻佳作获奖的原因,也是我们每個新闻人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河北涉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