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的读书人应该不断“扔书”

2021-08-09余秋雨

阅读(书香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几本书前辈读书人

余秋雨

如果你明天就要进行一次远途跋涉,行箧中将带一本什么书?

抗战时期,许多学者轻装逃难前都思考过这个问题。有人带了《庄子》,有人带了《剑南诗稿》,有一位教授在简薄的行囊中硬是塞进了一部《红楼梦》…… 这种匆忙间的选择,不仅温暖了这些学者生命史上荒寒的岁月,而且往往决定了他们后半辈子的学问走向,因为这种选择凝聚着他们的见识和裁断。

我们见过许多这样的读书人:他们勤奋地借书、买书、藏书、啃书,但是如果你问他们,这么多年读下来最喜欢哪几本书,最敬畏哪几本书,对自己的人格学问影响最大的是哪几位作家,他们往往答不出来。倘使把读书比作交友,这样的读书人,近似交际场中那类四处点头握手、广散名片的人物,他们没有知己、没有深交。读书的无效和无聊,莫过于此。

读书要建立自己的偶像,只有崇拜一个人,你才能产生读他、了解他、超越他的自信与激情。寻找偶像,也就是寻找自己。要相信,茫茫书海中,只有那么一小块,才与你的生命素质有亲切的对应关系。要凭着自己的人生信号去寻找,然后才可能由此及彼,扩大成果。完全脱离个人文化心理结构而任意冲撞,读书就会因失去了自身生命的濡养而变得毫无乐趣可言。

著名学者梁实秋曾说过一句名言:桌上永远只放一本书。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确是他的读书秘诀。读书要忌杂,要读好书、读一流的书,从高位进入。应该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书,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这样,阅读才能导引我们向大师们逼近,我们的生命内涵也才能因此而获得提升。

学习上的寻找没有终极性的对象。时代的前进,使得今天的我们必须推进阅读的速度与广度,加快更换精读对象的频率。我们的行箧中,如果长久只有那一两本书,那么,我们的人生旅程,很快就会枯窘。在这一点上,我们比前辈学者们既幸运得多,也艰难得多了。我们的前辈不容易找到书,所谓“书香门第”往往也就是几箱子书而已,今天,我们面前的书太多了。因而,一个好的读书人同时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淘书者”。这里的淘书指“淘汰”——也就是不断扔掉自己的书。

总之,除了工具书和资料书,书房为我们留下的应该是一流的精品,让平庸和琐碎离我们的书桌越远越好。

(摘编自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愛上读书》一书)

猜你喜欢

几本书前辈读书人
书包上的小熊
前后辈文化,韩国人的处世之道
我是快乐读书人
活法
能赢吗
读书人
多借几本书
错别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