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桌会”使课程实施更有效

2021-08-09施林红杨蓉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胶枪诺诺木船

施林红 杨蓉

杭州观成幼托园“多特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追随儿童的兴趣,努力让课程回归儿童的真实生活。“跳出教师指导用书、回归真实的儿童和生活”,对于大多数年轻教师而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很有挑战性的。教研要如何支持年轻教师的课程实践呢?我们在常规教研基础上推出了每日“圆桌会”的教研模式,以帮助教师建构与实施课程。

“圆桌会”取名自“圆桌会议”,是主要由课程协调员和班级教师共同参加的一种研讨形式。以“圆桌”表示参加研讨的所有成员不分教龄、职称、岗位,人人平等,意在营造一种平等对话、和谐融洽的研讨氛围,每个成员以“没有权威、公平讨论、包容倾听”的心态参加研讨,共同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每天下午幼儿离园后,班级教师就会围坐在一起,将自己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带到“圆桌会”上讨论,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推进课程实施。下面是一个具体的研讨案例。

案例背景

中班上学期,在开展“船”的项目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分别用纸、泡沫板、塑料瓶等材料制作了各种小船,并来到幼儿园里的小河——“月亮湾”玩航行游戏。结果有的船沉到了水底,有的船散架了。于是,有孩子提出:“我看到鲁班馆有很多木头,我们去那里造木船吧。”这个提议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我坐过的船就是木头做的。”“木头最牢固了,在水里不会沉下去,也不会散架。”有的则表示担忧:“怎么把木头钉起来?我们小孩子还不会钉钉子呢!”“我妈妈说钉钉子很危险的。”“我没有很大的力气。”也有的满怀信心:“不会可以学。”“鲁班馆就是让小朋友做木工的。”“我看过我爸爸用锤子敲钉子,我想应该不会太难。”……

研讨过程

中班上学期的孩子能制作木船吗

孩子们有去鲁班馆制作木头船的兴趣和愿望,教师该怎样回应他们呢?中班上学期的孩子能制作木船吗?在当日的“圆桌会”上,班级教师就此展开了讨论。

李老师:孩子们很喜欢玩“航行”游戏,他们对木船充满了期待和热情。既然他们提出想制作木船,又有这么浓厚的兴趣,我们就要以他们的兴趣为课程生长的起点,支持他们在挑战中学习和成长。

庞老师:中班上学期的孩子虽然参观过鲁班馆,也观摩过大班孩子的木工制作过程,但还没有真正动手做过木工。对刚上中班的孩子来说,一开始就制作结构复杂的木船,我觉得不仅在技术上难度偏大,在时间跨度上也很考验孩子们的坚持性。他们现在很有兴趣和信心,主要是因为对木工毫无经验。我担心孩子们在后面碰到困难时会失去信心。

施老师:孩子们前面已经制作过纸船、泡沫板船、塑料瓶船等,他们对船的结构已经有了较丰富的认知,用木头制作船主要是由制作材料不同带来的挑战与学习,聚焦的是对木头以及使用木工工具的探究。我认为中班孩子的小肌肉协调性、力量和控制力等都比小班时有所提高,能进行一些精细动作的学习。只要是孩子们自己想要去做的、有兴趣的活动,他们还是能坚持的。

庞老师:我还是有点担心,我们班有些孩子比较瘦弱,独立穿衣、吃饭都还在学习中,学习使用木工工具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施老师:我们是否把船想得太复杂了呢?关于船,我们成人想到的可能是有船头、船尾、船舱、甲板、船舷、船舵等结构复杂的船。孩子们脑海中的船是怎样的呢?从他们前期制作的船来看,他们要的是满足“浮在水面上、可以航行”的船,而不是我们成人想的那样的船。我們要相信孩子,并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制作木船。

李老师:中班的孩子不像小班孩子那样喜欢模仿,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满足孩子的兴趣、支持他们去探究是可行的。这次是否支持孩子们去挑战制作木船,既然大家意见有分歧,我建议先带孩子们去鲁班馆操作体验一下,学一学如何使用锯子、锤子等,然后再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其实选择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们在选择过程中的思考和自我评估。

施老师:木船的制作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构问题、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循环过程,是跨领域、综合性的活动,有助于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我们幼儿园的门卫王师傅是一名专业的木工,他可以给孩子们提供适当的帮助。我觉得可行。

庞老师:说起资源,我们幼儿园附近的河里经常有船驶过,西湖的游船孩子们也经常乘坐,方便开展亲子实地观察活动,有助于孩子们对船的感知。

最后,教师们达成共识:顺应孩子们的兴趣,支持他们去鲁班馆尝试制作木船。

在鲁班馆需不需要投放胶枪

孩子们来到鲁班馆制作木船的第二天,沐沐在工具筐里发现了胶枪,她用胶枪粘合木板,很快就完成了木船的制作,沐沐很高兴,一边跟教师说“我做好啦!”一边拿着自己制作的木船给正在制作木船的小伙伴们看。不一会儿,孩子们在胶枪区排起了长队,等候用胶枪粘合木板。

张老师在“圆桌会”上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孩子们发现用胶枪比钉钉子快且省力,所以都要用胶枪粘合木板。这样就没办法达成做木工提高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等目标了。那么,在鲁班馆需不需要投放胶枪呢?于是,班级教师开展了讨论。

李老师:鲁班馆还是要有胶枪的,因为有些木条是无法用钉子钉的,就需要用胶枪粘合。但现在中班孩子刚接触木工,胶枪似乎影响了孩子们对木工基本操作的探索。我们是否可以暂时把胶枪撤了,让孩子们回到探究木工的基本操作上。

庞老师:在班级里,孩子们有用胶枪的经验,现在已经有孩子用胶枪又快又省力地完成了木船的制作,胶枪受到了孩子们的格外关注,这时候撤掉胶枪不太合适。

施老师:在鲁班馆需不需要投放胶枪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制作木船确实不适合用胶枪粘合。因为船是要在水里航行的,用胶枪粘合的木船在水里很快就会脱胶导致船体散架。我想我们可以让孩子们通过亲自操作、观察、分析、判断,明白这一点。明白了这一点,他们自然就知道该选择用什么方式来制作木船了。

张老师:对。我们可以请先完成木船制作的小朋友在“月亮湾”试航,让他们通过操作、观察、验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于是,教师请先完成木船制作的小朋友以“试航”的方式检验用不同制作方法制作成的木船的牢固度。结果发现沐沐、开开、悟悟制作的木船在航行一段时间后船体散架了,准准和盼盼制作的木船没有散架。孩子们经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沐沐他们的木船是用胶枪粘合的,碰到水会脱胶,所以散架了;准准他们的木船是用钉子钉起来的,比较牢固。可见制作木船不能全部用胶枪粘合,只有不会碰到水的部分可以用胶枪粘合。

对意外发生的胶枪事件,教师将探究、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儿童,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获得相应的经验。

诺诺不想做木船了

诺诺做的木船在“试航”时散架了,只能重新做。在近40分钟的时间里,诺诺锯了很多木块,尝试用钉子将木块连起来。只见他拿起一枚钉子,想把两块木板钉在一起,他使劲敲了好多下,发现钉子歪了,便换一枚钉子继续敲,结果钉子又歪了。这样反复几次后,诺诺放下了锤子,在材料区来回走动,东看西摸。教师问诺诺:“诺诺,你的木船做好了吗?”诺诺回答:“我不想做木船了。”教师鼓励诺诺:“每个小朋友都有一艘自己做的木船,我和你一起把木船做完吧。”诺诺说:“没有船也没有关系,我可以换到‘停船场小组工作。”

庞老师感到很无奈,诺诺已经不止一次在活动中途出现放弃目标的情况了。这一次庞老师想以“每个人都有一艘自己做的木船”“跟他一起完成”鼓励诺诺坚持,可是被诺诺拒绝了。是尊重诺诺的意愿将他换到“停船场小组”,还是想方设法地激励他坚持完成制作木船?在当天的“圆桌会”上,庞老师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大家进行了讨论。

张老师:我了解,诺诺比较要面子,他宁可放弃也不愿意让大家觉得他不能干。我们很想鼓励他坚持到底,但是我们尝试了多种策略鼓励他,还借鲁班的故事引导他,都没能激发诺诺坚持完成制作木船的意愿。

施老师: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诺诺做木船半途而废,不一定全是因为坚持性差。诺诺之前用胶枪粘合木板的方法做成了一艘木船。我还清晰地记得他“试航”时那高兴、雀跃的样子。我们仔细地想一想,先前那个兴致勃勃的诺诺为什么现在这么快就想要放弃了?他是真的不想自己制作一艘木船吗?他的问题是技术问题还是坚持性不够的问题?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我们才能帮助他。

李老师:我观察到诺诺对锯木头挺投入的,但对钉钉子有些畏难情绪,会不会是因为钉钉子让他觉得有困难,有挫败感,所以放弃了。我们可以回看一下游戏视频,看看当时是什么情况。

庞老师播放了诺诺当时的游戏视频,并拿来诺诺没完成的半成品木船。正当大家在观看、分析时,张老师说道:“你们看,在这块木板上都是些什么?”

大家顺着张老师所指,发现诺诺钉过钉子的木板上有许多锤子敲打后留下的深浅不一的印子,而从钉子留下的洞来看,诺诺钉的钉子都是歪着的,难怪他总也钉不好。这时,庞老师说:“看来是钉钉子的技术问题难倒了诺诺,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坚持性不够的问题,怪不得我们之前采用的策略都无效。”这时,施老师说:“钉钉子看着挺简单,实际上还真不容易,我也经常会钉歪。既然已经找到了诺诺放弃制作木船的原因,我建议采用同伴示范等策略,帮助诺诺掌握钉钉子的正确方法和技能,支持他获得成功。”

最后,诺诺通过观看同伴的示范以及与同伴的交流、分享,掌握了钉钉子的正确方法,比如,锤子不要举得太高,开始要轻轻敲,等钉子站稳了,再慢慢加大力气敲;扶钉子的手要稳,手眼要协调,锤子要对准钉头敲……诺诺再次投入制作木船,并成功了。

我们常常会想当然地将儿童中途放弃的现象简单归因为儿童的坚持性不够,而没有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这就造成了教师支持和回应的模式化,甚至无效。在“圆桌会”上,因为每个参与者的视角不同,思考的角度也不同,促使大家从多个维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

亮亮才完成一部分,怎么辦

小朋友们陆陆续续完成了木船的制作,准备去“月亮湾”航行了。可是亮亮的木船才做了一部分,还要好久才能完成,怎么办呢?是让亮亮继续独自制作完成,还是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幼儿间的合作和互助?那天,在孩子们离园后,教师们在“圆桌会”上进行了思维碰撞。

庞老师:亮亮是这个学期才来到班里的插班生,在班里朋友不多。我们是不是可以趁此机会引导其他小朋友帮助亮亮共同完成制作木船。这样既可以促进同伴关系,也能够让亮亮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

张老师:中班孩子已经有了比较强的自我意识,之前我曾建议亮亮可以调整为制作小一点的木船,这样制作速度就能快一点。可是被亮亮拒绝了,他坚持要做一艘比较大的木船。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先问问亮亮本人是否需要帮助。

施老师:是的。这次亮亮制作木船的速度比别的小朋友慢,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一个促进同伴合作及同伴关系的契机,但正像张老师所说的,这也许是我们成人的一厢情愿,亮亮也许不需要帮助,对亮亮而言帮助可能不是最好的支持。亮亮一定有他自己的考虑,我们应该去听听他的想法。

张老师:我关注过亮亮在鲁班馆的工作状态,他一直都很投入工作,挺享受在鲁班馆的工作。他完全有把握自己完成制作木船。

李老师:我也观察过亮亮,他在钉钉子和锯木头等方面都比其他小朋友要娴熟一些,这可能跟他身体强壮、力气大有关。他这次做木船的速度慢,主要在于他制作的船太大,要比其他小朋友的大好多,我们应该给他更多的时间。

后来,班级老师与亮亮进行了沟通,亮亮说:“我想自己制作,我可以自己完成大木船的制作。”于是,在教师的建议下,亮亮利用早上和饭后的时间完成了大木船的制作。

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儿童,以成人视角去揣摩、回应儿童,导致回应、支持儿童无效,甚至适得其反。教师间的思维碰撞有利于我们多角度思考问题,探寻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每个人的思维和经验都有局限性,我们很容易根据表面现象做主观判断,在回应、支持儿童时出现“想当然”“模式化”的现象。“圆桌会”是经济、有效的园本教研形式之一,它以班级教师为主要参与者,与课程协调员组成合作小组,成员之间都是平等的、相互信任的,班级教师最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爱好、经验水平以及当下的需求。他们通过平等对话进行观点碰撞,促使教师跳出“想当然”“模式化”的思维方式,透过现象深入思考课程、儿童、经验、学习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如何回应儿童的需求做出更适宜的判断和选择。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圆桌会”上论证思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儿童观、课程观的过程,它能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建构、实施课程,成为一名“眼中有儿童、心中有目标”的教育工作者。

猜你喜欢

胶枪诺诺木船
变废为宝
STARSIDE ECONOMY
胶枪改造绳梯 高效使用收纳
《小木船》后传
谔谔与诺诺
布艺时钟
猫追老鼠
江苏太仓元代古木船
木船友情不等式
机器人涂胶示教系统难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