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作文教学应这样“起步”
2021-08-09王艺伟
王艺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作,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三年级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更强,内心更丰富,但很难顺利表达心中所想。在这个从写话过渡到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模范训练,用课文作为例子,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开展训练,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一、学会选材
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首先要吃透教材,其次要掌握学情。在写作起步阶段,学生通常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不知道什么样的素材更有代表性。所以教师要挑选在选材方面有特色的文章,让学生研读,思考作者的选材思路,然后模仿,這样就能选出合适的写作素材。
如,围绕“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个主题写作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分析《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等课文,看看课文是如何选择材料的。学生发现《搭船的鸟》没有写在乡下外祖父家的生活,而是选择了一个片段,写翠鸟停在渡船上的场景,这样的场景普通人很难见识到,而且也能很好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金色的草地》则体现了作者的敏锐观察力,写了草地从绿色变成黄色的原因。学生由此认识到要写出好文章,一方面要仔细观察,另一方面要选择新颖的、人无我有的素材。了解这两点后,教师可让学生仔细回忆,写自己的独特经历。如有学生写了养蜥蜴的过程,从蜥蜴的视角,观察人类世界,又从人类的视角,写蜥蜴和人的生活习惯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既生动形象,又新奇有趣。
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选择素材典型的文章,引导学生仿写,从而让他们掌握选材的技巧,科学选材,写出佳作。
二、科学布局
在作文起步阶段,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写出来的作文容易缺少逻辑性,所以教师要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教会他们科学合理地布局。要选择那些结构严谨,构思巧妙的例文,让学生了解总分总、总分等各种结构方式,并思考作者为何选择这种结构,这样学生在自主写作时就能写出结构清晰的文章。
指导学生写作“这儿真美”这一主题时,教师可对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进行分析,看看课文在布局结构上的异同点,并让学生仿写。学生发现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手法,但细节上又有些不一样,《富饶的西沙群岛》展现的是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各种事物,而《美丽的小兴安岭》则展现的是春夏秋冬不同时间段的景物特点。此后,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创作,并思考自己的作文适用哪种方法。如有学生写的是自己家的小院子,只种植了一些花草,可写的内容不多,所以就选择模仿《美丽的小兴安岭》,写一年四季的变化;而有的学生选择写江南园林,可写的景点很多,所以借鉴《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结构。这样学生就在实践中分清了这两种结构的运用范围,写作时能灵活、准确地运用。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围绕特定的写作主题,说说自己的构思,谈怎样设计文章布局,在对比和交流中提升写作能力。
三、描摹细节
在写作的起步阶段,学生的作文多是流水账,没有细腻的描写。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范文思考,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段落,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作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词汇,又是如何描写细节的……这样,学生就能在思考和分析中提升遣词造句的能力。
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这一主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蜜蜂》《小虾》等课文,并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事物细节的。“在《小虾》中,作者是如何描写小虾和老虾的差别,抓住了它们哪方面的特点?”学生发现:“作者是从虾的外壳颜色区分小虾和老虾的,看了作者的描写,读者也能判断虾的年龄。”然后,教师再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描摹细节,使描写更加逼真。“大家在做实验时,要先观察实验的工具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也要观察材料发生了哪些变化,最后出现了怎样的结果,并把它们写下来。”如有的学生做的是溶解度的实验,便仔细观察了食盐等材料在水中溶解的过程,用“好像无形的怪物在水中吐出细细密密的泡泡”形象化地描写食盐溶于水的过程,生动又有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细节描写,教师要引导他们围绕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主题写作。这样学生的观察力能得到提高,细节描写也会更生动。
叶圣陶认为:“必与以模仿,使得有着手之方,其不能学及不必学之读物亟当屏绝。”由此可见,在学生尝试写整篇文章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模仿,并选择合适的范文。若教师能结合课文特点,引导学生从选材、布局、细节描写这三个角度入手展开写作,则他们的写作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