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基于BSC的业绩评价体系的应用问题

2021-08-09李静

关键词:业绩评价准确性

李静

【摘  要】BSC作为某一组织进行业绩评价的重要手段,在BSC研究理论的基础上,论文对基于BSC的业绩评价体系具体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就相关问题提出若干可行性的实施建议,以此增强业绩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Abstract】BSC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an organization to conduc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the basis of BSC research theo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process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BSC, 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 for related problems, so as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ity and accuracy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关键词】BSC;业绩评价;准确性

【Keywords】BS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ccuracy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6-0098-02

1 BSC的理论研究综述

Kaplan和Norton(1992)提出一种新的业绩评价方法,称为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主要从财务、顾客、内部经营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对企业的业绩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为企业的战略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石[1]。

马玉超,徐雪霞(2004)指出平衡计分卡体系中维度指标的量化工作难以落实、权重分配层次复杂、影响权重计量的可变因素较多等缺点[2]。

Kaplan和Norton(2006)以企业为调研对象,发现并阐述了平衡计分卡在实践运用中的基本原理,力求从各种角度延伸并进一步提升平衡计分卡在业绩评价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3]。

2 BSC在业绩评价体系应用中的问题

2.1 非财务指标难以量化

基于BSC的业绩评价体系中包括定量指标以及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可通过评价对象的财务报表、官方网站、部分财经网站等渠道获取,而定性指标涉及面广,普片存在难以量化、标准不统一、不确定性强等的现象,目前多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确定BSC框架中各个维度指标的重要程度,再借助多种数学理论方法计算权重,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存在人为干扰的外部因素,相应的,评价指标所对应的具体数据也不易获得。

2.2 指标权重计算复杂

权重赋值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人为性的主观赋值,剔除人为干扰依靠原始数据进行计算的赋值法,以及将人为因素与数据因素结合考量进行赋值的方法等,但不论运用哪种方式进行权重赋值,其具体的计算过程都可能涉及不同的理论模型和数学算法,这也就增加了业绩评价指标权重赋值的复杂性和重复性,在一定程度上耗费了业绩评价人员的精力和时间,大大降低了业绩评价的效率和效果。

2.3 评价对象与评价指标之间存在断层

目前的业绩评价对象多为某个组织整体,与此同时,业绩评价体系指标的设置未必与组织内部的所有评价对象相匹配,对于采用BSC作为业绩评价的组织来说更是如此,BSC所设计的维度、评价指标很难适应所有的评价对象,以某公司为例,针对销售人员所设置的评价指标与研发人员的评价指标应有所不同,对生产制造人员所设计的业绩评价指标应与财务人员评价指标有所区别,否则,很容易导致评价体系的片面性,促使评价对象与评价指标之间出现断层现象。

2.4 业绩评价作用难以发挥

组织进行业绩评价的初始目的很多,大都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进而推动目标的实现,然而在业绩评价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很少将业绩评价的结果落到实处,对评价结果进行有效反馈与修正的组织更是寥寥无几,同样,基于BSC的业绩评价体系在应用中多停留在权重确定环节,能够有一套完善的业绩评价标准并进行评价、分析、反馈的组织不多,评价结果若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反馈,无法与组织运行相关联,则业绩评价的行为是无效的,甚至白白耗费了组织的资源。

另外,过度的评价与注重结果也会抑制业绩评价的作用,尤其在业绩评价与考核过多的注重结果、缺乏一定的沟通与协调、忽略了执行的过程时,过于形式化的业绩评价打分体系忽略了基层个体内心意愿的表达,过度地强调依照计划执行难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规定基层对象只能按照規定的方式方法进行执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员自由发挥的空间,创造性也难以释放。

3 BSC在业绩评价体系应用中的可行性建议

3.1 建立动态循环的业绩评价指标库

不论企业处于生产管理阶段、经营管理阶段还是战略管理阶段,企业业绩评价的主要目的均在于实现企业目标,并试图通过业绩评价来激励、评价内部管理的效率,以实现长远的发展[4]。同样,任何一个组织在推进目标时,整个发展的过程中都是变化着的,而我们目前业绩评价体系所设置的评价指标大都是不变的,加之指标数据获得的滞后性,大大降低了评价内部管理的效率。若建立一种动态可循环的业绩评价指标库,则极大地提高业绩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精确度,促使其形成评价对象有指标可选,有合适指标可换的良性循环局面。

此外,考虑到基于BSC的业绩评价体系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指标值难以确定或者量化的问题,可将各行各业的业绩评价指标纳入指标库,在指标库中,按照组织所属的行业进行总体分类,再根据评价对象的特征进行细化,则某一组织在业绩评价时可选用自己的指标以及数据,当评价内部缺乏相应的指标或数据时可在指标库中以同行业或类似组织的业绩评价指标以及数据作为参考,可帮助评价对象解决指标筛选以及数据选择等困难。

3.2 筛选与评价对象相匹配的业绩评价指标

虽然业绩评价的标准不一,但评价前所选用的评价指标应与评价对象之间高度关联,即指标的筛选过程更应考虑评价对象的特征、职责、权限范围、目标、计划、评价总体的目标等,以保障评价对象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匹配度。另外,指标的筛选应遵从最大匹配度原则,与评价对象相匹配的指标很多,但为了提高业绩评价执行的效率,应按照最匹配原则,对符合条件的指标从匹配度最高值依次选取,尽可能地提高业绩评价指标的合理性。

3.3 搭建数字化的业绩评价管理平台

业绩评价结果反映了评价对象运行的状态,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可帮助评价对象发现漏洞,减少损失,降低风险,从而提高整体的竞争力。而目前的组织多以半年1次或1年1次的形式进行业绩评价,基于BSC的业绩评价体系更是如此,同时,评价过程的复杂性也降低了业绩评价的有效频次。组织可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数字化的业绩评价管理平台,并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对评价指标的异常进行追踪,及时查询指标异常的原因,修正影响评价对象的因素集,这样可帮助组织实现实时监督、及时补漏、及时修正。在数字化平台的监督管理中,促进了指标库的动态循环更替,增强了评价结果反馈的有效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自然就有了保障,业绩评价体系的效用也能最大化的发挥。

3.4 借助计算机编程语言辅助运算

基于BSC的业绩评价体系在应用过程中涉及权重计算、业绩评价、业绩分析等环节[5],而多维度多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增加了评价人员的工作内容,若借助如C、C++、Java等计算机编程语言进行运算可大大提高运算效率,增强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降低了人工运算错误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为评价人员减压减负重的效果。此外,可借助擅长处理数据、数据分析的软件,同样可帮助业绩评价人员高效率地解决评价指标抓取、权重赋值、评价结果综合分析等问题,进而推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提升内部管理的科学性,提高管理效率。

4 结论

总而言之,基于BSC的业绩评价体系若想充分发挥评价的效用,应特别重视业绩评价执行与反馈的交互过程,二者交互的结果成为业绩评价良性可持续的重要机制。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业绩评价将大大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效率的提升需要技术的辅助,这或许是未来业绩评价方式的主流。

【参考文献】

【1】Robert S Kaplan, David P. Norton. 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2(2):71-79.

【2】马玉超,徐雪霞.平衡记分卡的利弊分析与应用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26-29.

【3】Robert S. Kaplan. &David P Norton.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the Use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Create Business Together [M]. China, 2006.

【4】王化成,刘俊勇.企业业绩评价研究回顾及卡普兰和诺顿的理论贡献[J].财会通讯,2003(12):16-18.

【5】吴琳芳.基于EVA的BSC体系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分析[J].太原:会计之友,2011(20).

猜你喜欢

业绩评价准确性
关于徐州路兴内部业绩评价的研究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超声引导在肾组织活检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