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畅态课堂的三大维度

2021-08-09沈钰

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李鸿章本课

沈钰

《现代学习与教学论——性质、关系和研究》一书中提到的学习畅态理论,是一种被活动深深吸引的状态,可以说是人们集中全力投入活动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们全然不顾其他事情;这样的经历是如此快乐以至于人们愿意花费巨大的代价,仅仅是为了从事这项活动。[1]畅态课堂的建构包含三个维度:清晰的目标,内在的学习动机,挑战和技能的平衡。目标使学生有的放矢,动机使学生全神贯注,平衡使学生踌躇满志。

部编高中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偏重提纲挈领,多数内容与初中教学重叠。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整合教材,避免简单重复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链条,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难题。本文试以《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为例,讨论从目标、动机、平衡三个维度建构高中历史畅态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目标维度:教学立意引领下的主题萃取

所谓教学立意,是教师在借鉴史学成果、深入把握相关史实的纵横、前后联系基础上,结合课程目标所确立的本节课的中心或灵魂,由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所获得的核心内容。[2]

本课涉及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甲午战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等诸多史实。根据课标要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3]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大致了解本课涵盖的内容,如果仍把教学重心放在基本史实的传授,只会引发学生历史学习热情的降低,无法实现从初中到高中历史教学的阶段性变化。因此,本课的教学立意应结合课标,串联史实,引入相关史料,将识记转化为认识,提出深层次的教学目标。

整理本课4个子目,将近50年的时间,包含列强入侵、中国军民的反抗、社会阶层的探索等多方面内容。笔者在备课过程中发现李鸿章的生平与教材史实多有重合之处,通过阅读梁启超所著《李鸿章传》,截取其中相关史料和教材内容进行串联整合,将本课的逻辑关系梳理如下: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标志农民阶级探索的失败,同时也为湘淮官僚集团(李鸿章)崛起提供保障。伴随着列强入侵,统治阶级官僚集团(李鸿章)为了自救展开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的边疆危机来看,洋务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伴随着中日甲午战争战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地主阶级探索的失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此,确立本课的教学主题:以李鸿章的活动轨迹看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省当时李鸿章所作所为,思当代中学生何去何从。

有了教学主题,在课标设定的基础教学目标之上,亦要关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以李鸿章的人物活动轨迹为主线,融入时空观念;以《李鸿章传》的史料为基轴,挖掘周边史料培养史料实证;以时事热点为载体,以古鉴今提升家国情怀。清晰的教学目标是畅态课堂的重要特征,依托教学目标的引导,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关注点和学习方向,投入学习兴趣。

二、动机维度:学习情境创设下的动机维持

学生学习状态主要受学习动机支配,当学生拥有内在学习动机时,在课堂上就会呈现出态度积极、乐于学习的状态。因此,在畅态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激發学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中外历史纲要》涉及的相关史事缺乏细致的推导,大都用高度浓缩的表述进行定性评价,对学生来说,不知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犹如纸上谈兵,难以引起学习发生。

情境教学作为知识和素养之间的桥梁,可以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直观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本课从三方面入手,设法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探究。

1.主题教学凸显情境

鉴于《中外历史纲要》跨度大,内容多的实际情况,若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平铺直叙,容易步入“满堂灌”的死胡同,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在本课教学中,笔者以李鸿章在1856—1895年的活动轨迹为轴创设李鸿章的崛起之路、洋务之路、外交之路三条主线,利用《李鸿章传》中的相关史料将学生带入李鸿章所处时代的真实情境,感受李鸿章消灭太平天国的喜悦,兴办洋务运动的纠结,签订屈辱条约的无奈。

以李鸿章的崛起之路为例:整合《李鸿章传》和教材,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再顺藤摸瓜总结太平天国的影响得出湘淮官僚集团(李鸿章)崛起的结果。

赴景德镇助剿,而以鸿章同往参赞。

鸿章归庐州募淮勇。

金陵克复,论功行赏……江苏巡抚李鸿章,皆封世袭一等伯。

——梁启超《李鸿章传》[4]

2. 多元史料丰富情境

要实现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以达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教学原则,须要重视史料的搜集和应用。首先,教材本身通过历史纵横、史料阅读等媒介提供了丰富史料,可以利用该类史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挖掘教材,理解概念。同时,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书籍等补充史料,丰富情境史料的呈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洋务运动一目为例,笔者用天津水师学堂学生合影(图1)导入洋务运动所办企业的类型。从新式学堂学生为何留辫子、穿马褂入手,推导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加深学生对中体西用的认知。

运用教材97页学思之窗史料,理解洋务新政的目的——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

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智巧之匠……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5]

借用《李鸿章传》的史料进行验证,从教学到考试,从军事到工业,洋务运动都在仿效西方的模式。因此证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请设洋学局于各省,分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诸门,择通晓时务大员主之,并于考试功令稍加变通,另开洋务进取一格。

——梁启超《李鸿章传》[6]

3.问题引领串联情境

如果说史料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按钮,那么问题引领则是连接情境与教学的桥梁。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情境的,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7]因此,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结合史料内在的逻辑层次,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例,首先展示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对话:

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指李)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难道不准分辨?

伊藤: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可为。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8]

设问:从材料感受李鸿章在伊藤博文面前是什么态度?该态度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造成李鸿章出现如此态度的原因。接着,给出材料印证学生的答案。

但是封建统治阶级这时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张之洞等人的上述主张更是表明封建统治者已经有意识地想走半殖民地的道路来保全自己的地位。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9]

在此环节中,我们先通过对话情境直观感受李鸿章在伊藤博文面前的卑躬屈膝,俯首帖耳,进而得出其实质是清政府屈辱外交的缩影。再请学生探究屈辱外交产生的背景,学生从李鸿章个人、清政府、时代背景等角度分享自己的理解,最后通过材料印证,清政府屈辱外交的根源在于封建制度的腐败以及地主阶级的局限性。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领,学生在层层递进中解决问题情境,有感悟,有思考,有开拓,学生很容易进入忘我的畅态之中。

三、平衡维度:历史思维提升中的平衡实现

根据理论解读,历史畅态课堂的理想状态是当学生沉浸在历史情境中时,全然忘记时间的流逝,全神贯注从事教学活动。这里有几个关键点:首先在教学中教师需组织学生活动,调整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学活动需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方能使学生沉浸其中;再次,引导学生明白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学以致用。笔者把它理解为历史畅态课堂构建中的三个平衡,即教师与学生、经验与挑战、历史与现实。

1.教师与学生平衡

《课标》指出: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的选择与应用,教科书的整合与教学资源的利用等都要围绕着学生的自主活动来组织,真正实现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教学活动中心的“学习中心课堂”。[10]本课实施过程中,充分围绕地图、文字、照片等史料组织学生活动。如结合李鸿章所办洋务企业和洋务运动地图指出兴办洋务的区域、所涉及的行业等。《课标》试图改变教师与学生讲与听,教与学的传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历史课堂中新型的教师与学生平衡关系。

2.经验与挑战平衡

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焦虑是因为课堂挑战高过自己的技能;而感觉无聊是因为自己的技能要高于面临的挑战;当他们认为技能和挑战都偏低时,就完全丧失了兴趣(图2)[11]。

从上图可知,当学生已有的经验技能和课堂挑战不匹配时,就会呈现无聊、焦虑的状态。因此,教师把一些低技能需求的识记型知识放在课前的预习或课后的整理过程中,避免出现学生课堂无趣、无聊的局面。在课堂教学时,为避免出现低技能学生面对高技能挑战时的焦虑,如前文所说,以问题为引领,挑战由低到高,层层递进,渗透历史学习方法,达到经验与挑战的平衡,努力构建高技能、高挑战的畅态课堂。

3.历史与现实平衡

在很多学生心里,历史不是一门实用性学科,与生活经验,社会现实相去甚远。但历史又是循环的,如何在已发生的事情中找寻规律,学习经验,吸取教训,进而利用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为现实服务,这正是历史学科的意义所在。

本课的最后,笔者设计了留有余音环节——叩问心灵。

若以中国之失政而尽归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一人不足惜,而彼执政误国之枢臣,反得有所诿以辞斧钺,而我四万万人放弃国民之责任者,亦且不复自知其罪也。

——梁启超《李鸿章传》[12]

天下人都把中国的失政归于李鸿章一人的责任,而全然忘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引发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屈辱史的深刻反思,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及社会责任感。当今世界正处于抗击新冠肺炎的白热化阶段,在疫情面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妄图以“病毒”做文章,减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通过本课学习,请同学们结合目前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探讨在“新冠肺炎”面前我们如何体现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历史问题与现实背景相结合,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平衡。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畅态课堂的构建,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在的学习动机,有效的教学平衡。正如本文开头所说,目标使学生有的放矢,动机使学生全神贯注,平衡使学生踌躇满志。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精心定位教学目标,全力激发学习动机,努力设计教学平衡时,畅态就会发生。而畅态本身就是奖励,学生个体往往会享受畅态的状态,并努力在任何时间复制这种状态。这样,学生在应对挑战时会展现更高的技能,进而迎接更复杂的挑战,有助于刺激学生的不断成长。

【注释】

[1][11]黄显华,霍秉坤,徐慧璇:《现代学习与教学论——性质、关系和研究》(第一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95、87页。

[2]王德民,赵玉洁:《说课的凝意与升华——从“说“教材”到“说教学立意”》《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年第3期,第36页。

[3][10]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14、51頁。

[4][6][12]梁启超:《李鸿章传》,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20年,第21、27、43、56、15页。

[5]《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97页。

[7]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195页。

[8][9]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74、376页。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李鸿章本课
李鸿章的尴尬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从家国情怀角度再看李鸿章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李鸿章的崛起
改变李鸿章一生的那顿早饭
浅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