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长批改作业到家长指导教学
2021-08-09邓振
邓振
近日,《半月谈》报道称,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启发式讨论。广东珠海的王老师便按学校指导要求,为学生划分小组,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然而,这样的授课方式却引来部分家长的公开质疑。
家长们认为,“孩子自学挺好的,没必要和差生合作”“几分钟就搞明白的题有什么好讨论,不是耽误时间吗”……事实证明,这些家长是教育上的外行。因为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的结果,也是求知的过程。
但报道中突出持异见家长的“高学历”,实际上是虚布迷雾,不利于对事情正本清源、深入探讨。毫无疑问,家长的学历再高,也难免尺有所短。“高学历家长干预教师教学”与“家长对教师教学提出意见”,可以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描述,关键是家长是否拥有提意见的权利。
教学确实是个专业性很强的活计。课该怎么教,教师似乎比家长更有发言权。术业有专攻,是常识。报道中,广东珠海的王老师进行课堂改革,应的是学校的指导要求;至于学校,也是充分践行了新课改的精神。在教学上,普通教师相对高学历家长仍有一技之长。
报道中指出,不赞同老师教学的家长,其孩子对待课堂的态度也更随意,甚至有学生将父母对老师的质疑当作自己不认真听课学习的“合适”借口。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已取得相当学历的家长对教学的看法尚且偏颇,就更别说这些学生了。
从“家长被要求批改作业”到“高学历家长干预教师教学”,从一个极端滑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归根结底,课堂掌握在谁的手中?
实际上,教师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应是有着共同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的学习共同体。但如果把专业能力默认为抑制和屏蔽不同看法的能力,那普通老师也只能毫无异议地在新课改的精神和学校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改革。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很容易被归为不懂教学者对教学的干扰和阻滞,而课堂教学就很容易沦为提线木偶们缺乏生机的虚应故事。这个故事的最后,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直觉和经验都会被革除在外。
如果认同教师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那改革的过程自然也应是教师和学生自主发现和实现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过程,课堂就应是师生双方交互作用、不断调试、共同创造的結果。上文提到的那些不配合的学生,他们之所以会被带偏,不正是因为课堂没有凝聚这部分学生的共识,没有唤醒他们的内在需求,没有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吗?
相比我们更乐于听到最为了解学生成长需求的教师,在强烈的内在欲求的驱动下,与学生开启了共同开发的征程。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被充分尊重和发挥,师生相互倾听、互相理解,懂得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体验,随时修复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家长的关注和意见不再是无谓的干扰和阻力,而是这个开放且共建的课堂模式的有益资源。◆(作者单位:江西教育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