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湾改编精神照亮扶贫路

2021-08-09廖肇银徐光明曾宪瑛刘承旭刘玉华付阳

江西教育A 2021年6期
关键词:永新县三湾党员

廖肇银 徐光明 曾宪瑛 刘承旭 刘玉华 付阳

永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秋溪党支部所在地。

在三湾改编纪念碑碑文上赫然写着:1927年9月29日,毛澤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到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的重要内容之一——创造性地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班有党员,排有党小组,营团以上有党委,全军由毛泽东领导前委,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设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吹响了“精准扶贫”的号角。富有革命传统的永新县教育系统闻令而动,依托“支部建在连上”的成功经验,由党员教师组成扶贫“铁军”,实行党支部包村、党小组包组、党员结对,对全县238个行政村入户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持续发力、精准实施“资助、提升、护航”三大工程,用三湾改编精神照亮了扶贫路。

风雨无阻扶贫路

“龙校长,我家的电视被雷打坏了,快来帮我修理一下吧?”

“陈书记,我家的电饭煲烧坏了,请帮我修一下。”

……

几乎在同一时间,永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龙仁志和党支部书记陈次萍先后接到好几个这样的求助电话,那是来自高桥镇杉溪村帮扶对象的电话。近日,撕天裂地的炸雷把几个帮扶对象家的电器烧坏了,他们只得向帮扶单位永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求救,因为他们知道学校有很多这样的行家,而且维修都是免费的。龙仁志和陈次萍眉头紧锁:家电都是家家户户生活中的必需品,必须尽快修好,可是窗外大雨倾盆、雷声轰隆。

这是个多雨的季节,大雨滂沱,江河暴涨,狂风肆虐,电闪雷鸣。永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扶贫点高桥镇杉溪村地处山区,是高桥镇最偏僻的地方,交通不便,刚修好的道路又被冲毁,洪水已淹没了村口新修的小桥。

怎么办?去还是不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雨终于小了些,雷声听着也不那么响了。

“抓紧时间,赶快出发。”龙仁志果断下了决定,由几名电气专业的党员教师组成的突击队带上维修器材出发了。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奔波,他们来到了离村口一两公里的山前,山上塌方下来的石块把道路堵住了。几名教师一商量,决定步行前去。

他们背上器材,挽起裤腿,坚定地走上了那条被雨水冲刷得泥泞不堪的山路。这些来自县城的年轻教师,从未走过这样的山路,不一会儿就满身泥水,气喘吁吁了。

不知道滑倒了几次,不知道脚被石头硌痛了几次,他们走进了村庄,敲开了一户户定点扶贫对象家的门。

“刘大爷,我们来了,帮你修修电视机。”

“刘大叔,我们来帮你看看电饭煲、热水器。”

……

他们顾不上休息,忘记了疲劳,也顾不上饥饿,上家出来又进了下家。他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帮贫困户修好家电。听到贫困户的真心感谢,看到那些爷爷奶奶舒心的笑容,他们无比高兴着。

共同托起上学梦

高市乡滨江村南田组贫困户户主周文玉,丈夫因病去世后,给她抛下80多岁的公公、读高三的女儿、读高一的儿子和十几万元的债。柔弱的周文玉身心濒临崩溃。

不久,女儿又考上大学,这份喜讯却怎么也没让她高兴起来,大学学费、生活费怎么办?借钱都没有地方可借了。

雪中送炭的人来了,阳光照进了这个家。到滨江村来结对帮扶的扶贫干部、永新中学党员教师王清宇上门了解情况后,帮周文玉女儿申请到了国家助学贷款,又联系被录取大学申请了贫困生助学金和贫困生勤工俭学岗位,大学学费、生活费都不再是问题了。

儿子在永新中学就读,学校的党员教师对他关心备至,向学校申请免去了他的所有学杂费,还为他争取到奖学金、助学金。没后顾之忧的儿子,学习成绩进步更快。2018年高考,他以高出一本线30多分的成绩被大学录取,学校党员教师又为他争取到国家高考助学金,还向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争取到了2万余元的捐款,大学四年的学费有着落了。

周文玉永远记得2016年的春节,帮扶她家的一名党员教师,还给了她两个孩子每人1000元的压岁红包。她千恩万谢地说:“这是我孩子至今为止收到的最大的压岁红包。我一个人的能力太小,如果没有来扶贫的老师们的帮助,就没有我现在的家。”

2020年国庆,本是举国同庆、阖家欢乐的节日,但城西小学四年级学生顾茗一天之内失去了双亲,父母在鱼塘捞鱼时双双溺水身亡,这是人间悲剧,对于幼小的顾茗、顾芗姐妹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姐妹俩寄居在叔叔家,婶婶为了孩子们的生活外出打工,年迈的奶奶带着四个小孩在家。对顾茗、顾芗来说,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然失去父母的疼爱,此时爱与关怀胜过一切。当永新县城西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永春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找到了顾茗、顾芗,安慰她们说:“孩子,不用怕,有学校,有我们。”

此后,王永春多次带领党员教师上门走访,除送去必要的生活物资用品外,更重要的是送去关怀。在学校教师的关怀帮助下,顾茗、顾芗慢慢地从悲痛中汲取了力量,渐渐开朗了起来,重新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快乐的学习时光里。

送教上门见真情

“送教上门,我们一直在路上。从晴空万里到阴雨密布,从倾盆大雨到雨过天晴,从热闹的城镇到宁静的山区,从清爽的晨风到蛙声阵阵的夜幕,工作日日待命,党员事事上心。”永新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贺三荣说。

自2017年开始,学校送教上门从每月一次到每月两次、三次……党员教师从分配工作到自驾下乡走访再到精准实施教育扶贫工作,他们累并快乐着。送教路上,曲白乡的能见度不到90米;车子陷在泥坑里打滑,大家下车推车,白车变成了黄泥车;到访的家里简陋昏暗,有的房屋破旧不堪、摇摇欲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倒了,有的连能用来写字的桌子都没有……

贺三荣结对的那户人家只有85岁老奶奶带着读五年级的孙子和有残疾的孙女在家。贺三荣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一次临走时,他把文具、书本、月饼、衣服放下后,又从钱包里掏出几百元塞给了老奶奶,希望她买点好吃的,补补身子。老奶奶瞬间热泪盈眶,不舍地望着贺三荣一行离去。两个不熟悉的人,因为一颗向善之心,照亮着这个家、两个孩子的未来。

副校长、党员教师刘艳风刚参与教育扶贫工作时正怀着孕。她算高龄产妇,但还是一直坚守在教育扶贫的一线。刚生完小孩没多久的她,自己开车带队下乡,她总是去得最早、回得最晚。不管多累,刘艳风总是对所有的家长耐心讲解教育扶贫政策,总是微笑着解决问题。

2018年4月21日,周六,送教的那几名学生,一个因脑瘫躺在床上,一个因精神问题在村子里四处晃荡,一个因吃药身体浮肿着……从秋天到第二年的春天,他们期望在这三个新增送教学生身上看到希望,尤其是那名有精神问题的女孩。

第一次去她家时,刘艳风一行三人,带了书和营养品。当他们要见这名女孩时,她妈妈却迟疑了:“见可以,但她见到人会吐口水,怕吓到你们……”“没事,再怎么样也不会吃了我们不是。”刘艳风说。见到女孩后,让大家为之震惊的是,小女孩蓬头垢面地坐在地上,穿着又薄又脏的旧棉衣。刘艳风欲上前打招呼,女孩见陌生人过来,转身就向她脸上、身上吐口水,嘴里说些不着调的话,吓得大家都往后退了好几步。

第二次去她家时,她被关在一间只有一张床、一个衣柜的屋子里,由于天气冷,家里给她添置的棉被被她抓得只剩下棉絮。刘艳风他们依然热情地跟她打招呼,但女孩始终见人就吐口水,大家就拿着书和卡片远远地读给她听……

第三次、第四次……走在比回老家还熟悉的送教路上。

当他们再一次来到女孩家时,她出去玩了,他们给女孩妈妈耐心地讲了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在准备返程时,一个穿着大红上衣、青色牛仔裤、踩着拖鞋的女孩向他们走来。没等在场的人开口,她就叫了一声:“老——师。”

刘艳风一行先是一愣,然后他们身上的劳累刹那间就烟消云散了。

“做我的干儿子,你可愿意?”

“贫穷并不可怕,单纯帮助脱贫也不是难事,难的是心已麻木,生死都无所谓,哪管穷不穷的。”说起扶贫,永新中学党员教师黄强林感触很深。话闸一开,往事历历在目……

“你们都给我走……我不用你们管……我死了算了……”

高市乡滨江村古木组红卡户岩春云老人对初次上门来走访的黄强林和村干部哭吼着,伤心欲绝。

一行人透过铁栅栏门看见厅堂上高悬着的白幔和岩春云因病去世丈夫的遗像,烟火缭绕,哭声一片。

“我们改天再来吧!”满怀热情跑了几十里路,却吃了闭门羹的黄强林对同事说。

已经在县城至滨江这条路上奔波了好几次的黄强林又再次踏上了去看望岩春云的扶贫之路。一段时间来,经过耐心的开导、细致的帮助,岩春云麻木冷淡的态度有所改变,从大半年的闭门不见人到开始愿意接谈几句话,尽管离愿景还差得远,但看到了希望。

停好车兴冲冲来到岩春云家门口的黄强林,对映入眼帘的这一幕仿佛有种穿越的震惊:又是铁栅栏门紧闭,又是厅堂上高悬着白幔和遗像,又是烟火缭绕,哭声一片。

透过铁栅栏门定睛一看,遗像上岩春云独子的笑容如昨。

黄强林的心一下子被拉进了万丈深渊,心里不断地在咒骂命运的不公。没过几天,岩春云的儿媳妇带着老人的孙子、孙女回了河南老家,杳无音讯。

此时的岩春云神情呆滞,如祥林嫂般不断重复一句话: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就“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这句话,黄强林记不清自己到底说过多少安慰、开导老人的话,只记得老婆嗔怪:“你每个星期定期去滨江的日子比什么纪念日都清楚。”只记得父母一次次开玩笑地说:“你好像是别人的儿子。”

黄强林有时也感到,自己仿佛融入了这个家庭:滨江这条路走得比任何一条路都多,每次去都像回老家般自然地捎些东西,进门后熟练地找出笤帚、抹布里里外外打扫干净,陪着老人在屋前屋后走动、和邻居拉拉家常,一次次地打长途电话勸说老人的儿媳……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岩春云精神好转了,身板也硬朗起来了,家里家外料理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久违的笑容又回到了她的面庞上,尤其是偶尔接到儿媳、孙子孙女打来的电话后,老人都会流着泪幸福地笑上老半天。

“做我的干儿子,你可愿意?”这是岩春云对黄强林说过的私密话。黄强林在老人的眼中早已不只是扶贫的帮扶人了。

“扶贫工作到哪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了哪里,党旗始终飘扬在扶贫路上。”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永新县教育体育局党工委书记、局长王佐说。◆

猜你喜欢

永新县三湾党员
三湾那一抹红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宣扬“三湾改编”精神
永新县初中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永新县晚稻新品种展示试验初报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三湾,转战千里来寻你(歌词)
江西省永新县蚕桑产业成为农民致富产业